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应回归生活,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操练后,学生的解题技能似乎获得了发展,但是学生的思考空间却缩小了,理解和思考能力反而下降了,甚至连一些再简单不过的问题都无法解决了。这是怎么回事,不是"熟"能"生巧"吗?一、教学设计的"课本化"  相似文献   

2.
袁日芹 《教育》2011,(30):50-51
<正>语言是通过生活来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他们善于模仿、态度自然、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所以我们要淡化英语的工具性、知识性、逻辑性,要多体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交际性、灵活性和生活性。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也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一回事,而不是两件事情”,学习和生活是一致的,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磨砺人生,培养创新能力,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教学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的创造性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提升学生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的活力,使材料回归生活,走向学习。学习过程就是生命的活动过程,是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有多丰富多彩,语文教学就有多丰富多彩,课堂的生活化使课堂教学有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虎志彪 《时代教育》2009,(6):194-194
对于学生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教育,他的教育就是他的生活,决不能把学习与生活,学习与生长看作是分离的。否则,教育脱离了生活也脱离了人生,也就不称其为教育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联系生活来教学。教师若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就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提高,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来教学,才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新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迫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戴着面具做痛苦表演,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科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那么,究竟如何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呢?一、创设体验过…  相似文献   

9.
宁虹 《教书育人》2005,(7):22-24
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教师的使命,就是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教师研究什么?就是要研究我们怎样使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这是教师每日每时在教育的生活世界里所经历的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学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一、贴近儿童生活——教学流程"生活化"1.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应努力凭借生活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轻松学英语。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为了学生发展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要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回归生活,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中国教育家陶行之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目,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因此化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必须从实际做起,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展开别开生面的生动的化学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化学的生活属性,才能让知识由深入浅,由难转易,使学生真正理解艰涩的化学原理,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使知识为我所用。高中化学教学,我们可以尝试充分运用化学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将化学教学活动积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宁 《文教资料》2008,(33):186-187
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教育,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也不是短期时间突击教育或单一教育所能实现的,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而言学生素质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这在大学生的理想、就业、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5.
<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为了今后生活中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的。美国教育家毕特说:"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只有让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吕淑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更融入生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8.
柯宇 《生活教育》2012,(8):42-44,47
在学习研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效教学思想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深刻的启迪。当年陶先生的相关论述及其成功实践,对于今天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如何指导课堂有效教学,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一是"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二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四是"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当小学生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进行认识时,要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小学科学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究,以此来揭开未知事物的神秘面纱,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自然界、融入社会。老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要进行正确指引,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获取,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在今后进行应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科学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课堂中,教师更应以学生为主体,抓住课文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