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航 《华章》2011,(26)
高职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日语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同时培养其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中自始至终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
情感包括一个人的感情、感觉、情绪和态度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都会影响英语学习中与情感有关的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标就是培养积极情感,排解消极情感,耐心引导及细心呵护,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激发兴趣、引发动机、改善群体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无所不包。而拥有怎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同时,情感又和态度价值观紧密相关。作为教师正是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爱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这除了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情感熏陶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谈“情”说“爱”。  相似文献   

4.
付文强 《时代教育》2009,(8):258-258
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启迪与引导.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做法是可行的,并实现了知情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结合布朗的情感因素理论即自我中心因素、交际因素、动力因素、态度因素、社会文亿变量因素五个方面探讨高职英语老师应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王继平  艾军 《教学研究》2004,(4):338-3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该<标准>在第五学段(初中毕业)对情感态度目标做出明确的规定.英语课程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包括培养积极情感态度和帮助学生克服诸如焦虑、抑制、以及缺乏学习动机等消极情感态度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准确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现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的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养成和谐而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7.
学习情感一般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评价,也就是对动机、兴趣、态度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在评价时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即时评价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方面。把握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初中历史教师制定并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仔细分析学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使之转化为学时目标;要有效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历史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情感体验;历史教师要善于对课堂中不同的声音进行合理的引导,并适时地加以升华,在情感冲撞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关注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推敲文本,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在阅读教学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和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把情感与态度目标定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第三个维度,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行为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在教学中展示数学中蕴含的美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11.
陈恩源 《考试周刊》2009,(51):63-65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全面、完整发展的人,传统教育以认知为中心的特点,造成学生精神世界的荒芜、个性的残缺不全、综合素质的不完整。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忽略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指导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在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让学生的健康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升华。本文从三方面阐述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的观点:营造教学情境以激励学生的情感;设置参与体验环节以深化学生的情感;借助言语文字以提升学生的情感。新课程标准为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学中只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正确引导,学生才可以在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同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才可以成长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较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目标。那么应该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因文悟道"、"披文入情"的原理,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感情丰富的课文,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点,挖掘情感因素,借助情感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从而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获得情感熏陶?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其他目标的动力,是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一、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学习素材,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和谐统一地把握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要引导学生大胆寻疑、质疑,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进行情感体验,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情感、认知、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从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创新思维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日语课堂中,日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及学习的对象,其准确性受到严格要求,因此课堂中的修正现象频有发生。本论从话语修正的视点出发,从教师自我修正、教师引导—学生修正及教师引导—教师修正三个方面,对日语课堂中由教师引导的修正行为的特征、具体的修正策略及话语标识等进行分析考察,希望考察结果对促进课堂交流的顺利进行及学生的外语习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无所不包。而拥有怎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同时.情感又和态度价值观紧密相关。作为教师正是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爱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这除了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9.
外语学习中往往会卷入复杂的心理情感因素,由此产生的重要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了研究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研究了159名日语专业学生,重点探讨教师支持和交际策略引导对日语学习者外语焦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日语专业学生在日语课堂中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教师的支持和交际策略引导都与学生的课堂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教师支持与交际策略引导呈显著正相关;教师支持和交际策略引导都能显著预测学习者的外语课堂焦虑。笔者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芸 《林区教学》2010,(8):65-66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更是把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导向和影响,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重理性能力的开发,轻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提高考试成绩成为其首要目标,而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成了思想品德课的"附庸",就如何把情感教育加盟课堂,把情感的种子深植于学生心田,从教学观念、教材挖掘、学生情感、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