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决不因为不考不写诗歌,就降低其教学的作用。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洋溢着诗人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澎湃激情,能拨动读者心灵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优秀韵诗歌,能使当代青年学生读后受到理想情操和美的教育与薰陶。诗歌创作,要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想象、联想,把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情,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学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诗歌的语言,凝炼集中;诗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教学诗歌,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古代诗歌一般都篇幅短小,内涵丰实,富有节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词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诗词中的形象倾注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领会诗词中的形象对鉴赏诗歌有着重要作用。将诗词的形象分类鉴赏,把意象、人物形象分类、归纳,对诗歌的鉴赏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孔子以诗教培养儒家学者,使他们成为有道义精神的政治家,也成为懂艺术美的诗人,在古代教育史上是伟大的贡献.孔子还特别重视《诗经》中的雅颂部分,从其中的优秀士大夫的形象中,概括出道义的精神原则,在政治上培养了无数具有浩然正气的政治家,也培养无数具有道义精神的诗人.道义发展为“气”,成为中国诗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优秀诗歌感染力的所在,因为它使诗人的精神境界升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霍俊明的《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是第一部关于70后诗人/诗歌的研究专著,其主要成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70后诗人/诗歌的特殊历史语境的分析和描述;二是对70后诗人的整体扫描;三是对70后诗人中的优秀代表进行诗学聚焦,充分地阐述了其诗歌价值和历史地位。总体上说,这本书向读者呈现的是一部70后诗人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5.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两个知识点: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思想情感进入作品,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品味诗人的喜怒哀乐。古诗鉴赏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高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百花齐放,风格多样。有唐一代,许许多多诗人都以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卓立于诗坛。同时,在诗人们各自鲜明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又以某些诗人的某些共同倾向,形成一个个作家群和诗歌流派。各种艺术风格之间,互相竞赛,互相吸收,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7.
尹艳佳 《海外英语》2014,(10):178-179
艾青作为现代诗坛上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艾青的诗歌创作中,诗人对色彩渲染独具特色,可以说,离开了色彩,艾青的诗歌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由此可见,欣赏艾青诗歌,其融画于诗的色彩美必定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对于艾青诗歌英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手法,将这一色彩美生动形象地传译了出来。  相似文献   

8.
杨志华 《课外阅读》2011,(4):211-212
诗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一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孕育了屈原、李白、杜甫等不胜枚举的伟大诗人。更涌现出《诗经》、《离骚》等不朽的诗歌作品。古典诗歌是一片芬芳灿烂的奇葩,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新教材古代诗歌比重逐步增加,新课标对古代诗歌的要求逐渐提高。可是,诗歌难教,这是一线老师的共识。如何教好古典诗歌?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如何使学生在读诗中提高审美素质?都值得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综观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对古代诗歌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其着落点大都在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上。因此可以说,思想内容的评价,是诗歌鉴赏的关键一环。由于古代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在备考时,我们可以有重点地抓住几种富有代表性的诗歌类别仔细琢磨,掌握对这些类别的诗歌思想感情的评价诀窍,以求应试时能够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0.
诗词吟唱,是弘扬祖国民族文化的一种非常好的做法。我国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明珠。历代许多著名的优秀诗人、词人,非常成功地运用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来表现时代的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而古诗词通过配上优美的旋律,更有利于中小学生掌握古诗词,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有助于我们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1.
刘玉莉 《小读者》2011,(12):52-52
古代诗人往往钟情于雪.或以物喻人,或借景抒情,或状物明理,或托物言志,变幻无穷。诗人笔下,雪的自然之美与诗歌的形象之美摇曳多姿,撩人情思.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2.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阅读题在高考语文中主要考查考生对唐诗宋词中具体词语及诗词句意的理解,对诗词意象的分析,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对诗人形象的理解等内容。本文通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各份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内容的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古典诗歌鉴赏能力试题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修辞手段,诗人使用隐喻,一方面将内心的感受图像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诗歌变得清晰、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试图传达的内在涵义;另一方面,使诗变得意义深刻,更具可读性。本文尝试运用George,Lakoff等学者的认知理论,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角度,通过探讨中国古代诗词与概念隐喻的关系,说明了隐喻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无所不在,理解隐喻正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美好意境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古代诗歌的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和写景状物诗中的景和物。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多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叫意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思想和情感,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景象的统一体。例如借景抒情类的刘禹锡的《石头城》描写的是寄寓着国运衰微的寂寞空城,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指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往往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因此,学会鉴赏诗歌.就要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的锤炼是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继续入选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被编入了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在本课的预习环节,教材设计了这样的一段预习引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朗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且明确提出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到“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情感”。应当说这样的描写与要求,沿袭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古代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进一步强调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形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