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凤智 《天津教育》2023,(26):180-182
<正>阅读“感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既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又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新课标为导向,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运用案例分析深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以强化学生“感悟”能力培养效果、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感悟教学是以语感论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根据感悟教学的核心思想和任务,探索感悟教学模式在小学低段识字、词汇、句子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完美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试用修订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简称“大纲” )都分别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提出了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要求。我以为,在“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几个方面中,“感悟”最为重要,因为离开了“感悟”,积累的东西就不好消化,熏陶的作用就难以发挥,语感的培养效果也要大打折扣。为此,弄清楚“感悟”为何物,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感悟”能力有切实的培养,最终带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应当从理论与实践上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语感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文字多次面对面的接触,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写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尽管如此,学生每每面临写作,总是唉声叹气乃至痛苦不堪,觉得作文没有素材可写。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呢?关键在于学生的感悟能力,因为感悟是写作的生命。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可以采取这样的途径:教师有意识地传授一些“感悟”方面的具体故事,然后让学生在慢慢理解消化中,提高感悟能力。一句话,就是让学生从“感悟”中提高感悟能力。其步骤如下:第一、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些文人或作家在感悟方面的故事,使学生多了…  相似文献   

6.
邓跃飞 《今日教育》2014,(7):116-117
语文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这一话题都不会陌生。但是,阅读教学中始终存在“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缺乏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等现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7.
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教改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成功之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细心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向前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的流淌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能力的培养 ,没有可以效法的模式 ,没有实用的速成方法 ,也不能靠抽象的理论、透彻的分析灌输而成 ,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能依赖于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因此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途径 ,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手段 ,师生互动 ,合作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一、吟诵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精美、感情丰富、内容生动的课文或文段 ,放手让学生自由吟诵、感悟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 :“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方渐能驾驭语言文字。”通过吟诵 ,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感…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3,(16):37-38
设计理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本课无须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全面地提高,就要在教与学中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过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既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古诗教学中,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既可以培养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明海认为: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惑陪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呢?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述:“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迫不及待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4.
巩少华 《课外阅读》2011,(11):315-315
“顿悟”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顿悟”不仅利于进一步体现汉语本身具有的感悟性特征,更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顿悟”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定要为学生顿悟的激发与生成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试用修订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都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问题。   “感悟”应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语文教学中一直比较重视“感悟”。古人识字发蒙之后,就走上了读书、明理、踏访、求证的路,直接从前人的文本中去“感悟”,工具与“道”可以得兼。同时“感悟”又是一个年青的话题,这是因为从 20世纪初以来,虽重视学生“感悟”的语文教师不乏其人,但在种种原因,“感悟”就不那么时兴了。追溯其原因不外乎从三十年代开始,片面追求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是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其中的感悟能力与积累相辅相成 ,是语文教学有效的着力点。尤其在学生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悟 ,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敏于感悟的学生 ,作文自会独有情致 ,意蕴深长。所谓感悟 ,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具体说 ,“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 ,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 :“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 ,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感悟的过程 ,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以吐“泡泡”的形式插入的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理解感悟和思辨,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泡泡”为向导,让学生了解“泡泡”,活用“泡泡”,学会自己“吹泡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非常关键,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基于此,本文在简单分析阅读感悟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教学逐步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 ,而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鉴赏为主。已在全国推广的新高中语文教材特别“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 ,致力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 ,学生接受的是老师感悟后转述过来的“第二文本” ,学生没有真正进入阅读状态 ,也就很难说感悟了“第一文本”之旨。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真正的审美主体 ,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对作品有所感悟 ,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成了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拟从审美心理与思维活动结合的角度对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建构理论下的化学感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一场革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本文试从建构主义这一视角来探讨化学学习中的感悟能力的培养,阐述建构理论的关键假设和启示与化学感悟素养的关系,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感悟能力培养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