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堂阅读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这是一种理念,一种教育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了教材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虚拟自我,首先要对主观思维空间中的虚拟自我进行分析和格义;进而探讨主观思维空间中的虚拟自我的时间、空间、角色等问题;最后追究自我进入虚拟空间的缘由和出发点,以深化和巩固虚拟自我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评述了西方若干心理学家的自我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述他们对自我与焦虑之间关系即焦虑观的研究。由此得出结论,焦虑是自我的功能,是自我决定焦虑的产生;焦虑又是自我完善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恐惧源于误读。闭着眼睛走路,心里面老是不踏实,害怕摔交。人的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跟恐惧有关。为了消除恐惧,我们需要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儒、道、释美学都很重视人的"本真"生存问题,都是从"生存"的意义上关注人的。就儒家美学而言,"仁"的构成境域就是人的"本真"生存态势或生存状态。并且,从重视人生出发,儒家美学强调个体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仁"的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的构成就是心灵的升华,为人的一种"本真"生存态,表现出一种对人自身生命意识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生命、体味生命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6.
自我与自我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是人类个体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是人类个体行为的动力源泉。心理科学对自我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自我结构的研究,通过对自我结构要素的分析来认识自我的本质,并为自我的操作性研究指明方向;二是自我的发展研究,探索人类个体自我的发展进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儿童个体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对“自我”的认识是建立在道德主体及其道德体系和规范的符我人格的实现;其次还要求将仁爱之心外推,强调在社会集体的土壤中获得自我完善。因此,儒家合之上的,认为“自我”的本质是仁,首先是对己之德的要求,即修身,通过自我修养去追求理想自的“自我”是作为一种过程而存在的,表现为道德自我的造就过程以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性过程。  相似文献   

8.
冯契认为自我意识构成了自我的同一性 ,真正的个性是自由的个性 ,是精神主体才具有的。同时 ,他强调自我是身与心的统一、自我意识与自我存在的统一。自由的个性是有血有肉的个性 ,并在价值的创造中获得了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对个人自我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出现使个人自我角色产生根本性的变革。网络不仅使个人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对个体自我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个体的人格也产生很大作用。在网络中,个人正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塑自己的社会形象和角色。  相似文献   

10.
论自我意识及其与自我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自我意识问题;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关系以及自我发展完善中自我意识的作用。在前一问题中,阐明了作为人的意识的两个方面的自我意识与客体意识之间复杂、深刻的关系,自我意识在人类适应活动中的巨大意义,并对各种歪曲和贬低自我意识作用的思想错误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后一问题中,对自我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从被动自我到主动自我的发展过程以及自我意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作了分析说明。其中特别强调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三者之间的协调和转化,尤其是精神自我中的主动自我和被动自我之间的协调和转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