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向的形象化表达,是切合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现实社会性质同中国现实国情相契合的特殊发展之路。改革开放、求实创新的现实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的政治学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发轫、开拓、新进展等政治发展的心路历程,有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执政政绩、领袖魅力等政治法理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7,(4):43-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现实需求,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历史角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合作与斗争的客观现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如既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学理逻辑,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逻辑、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其中,话语逻辑主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概念、范畴、术语及其宣传和普及问题;历史逻辑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发展逻辑则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产生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蕴含着理论自信产生的基本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学理逻辑研究,正是通过这三个逻辑的维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素结构与理论体系,并在探究社会未来发展规律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出于不同历史积淀下的社会发展路径选择,其中民主社会主义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情下形成的社会发展模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国情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模式,理论上是同根同源的不同分支,实践上是社会积淀而成的不同社会良性运行模式。因此,尊重发展的现状,在历史和现实中遵循社会运行的规律,是正确理解两种社会主义运行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原因。主观方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他们在实践中的摸索以及理论上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最伟大的历史性创造。客观方面,从历史与现实的合力角度看,它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现实和国情的本质需要,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只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之下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第五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过程,在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师在本章教学中要坚持大历史观,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思想的“脉”与“进”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历史内涵及其实践走向的理论范畴。把握历史方位是社会制度架构的保证条件,社会制度建设是探索历史方位与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两者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之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社会理想、实践运动与社会制度的逻辑链条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属性予以确证,而且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上集中体现了把握历史方位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与制度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要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处理好人、制度、社会、发展这四者的关系,而这四者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与制度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成果,具有赢得大众认同的五大基础: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的"历史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现实基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取向的"价值基础",以及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的"比较优势"。立足于这五大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和党的选择,必然赢得大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必须遵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逻辑。从历史维度上看,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从现实维度看,新时代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从理论维度看,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新的重大历史课题的时代;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由此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开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在无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才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不是哪个政治力量的决定,而是历史比较的结果.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符合国情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创造性地实现了这种有机的结合,并使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展现了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搞资本主义,还是搞民主社会主义,不仅不符合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倒退.  相似文献   

12.
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层面保持着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双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成就和必由之路。面对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切中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彰显了"现实主题"。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引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逻辑规律的历史必然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必将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更加自信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4.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不竭的现实之源,更有弥足珍贵的价值之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基于历史的、现实的和价值取向的科学判断和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关注“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高考文综测试的一大特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都有其历史由来,关注历史问题的现实切入点和现实问题的历史链接点,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是必要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系统存在的,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人与社会的系统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道路、概念、知识的系统生成过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需要通过系统解读来实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系统学习和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过程、经验成就和知识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科学而协调发展的社会,其中,政治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本着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关于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辩证关系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逻辑延伸和创造性实践,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进步历史逻辑的必然,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性质和特征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和实践特征,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判断,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走向和前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邓小平认真观察和思考中国社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谐社会思想.其和谐社会思想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运用多种方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和阐述,比如用“中国梦”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愿景,用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讲授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讲授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创新,用人们接受的大实话、大白话来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这些新的讲授方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载体,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载体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阐述与现实推进的结合、言传与身教的结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普及载体从静态向动态、从具体阐述向形象隐喻、从注重承载方式向承载内容、从宏观叙事向个人情怀的变化,值得认真学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