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白华先生是历史上第一个论及中国园林建筑美学的人.从园林建筑的飞动之美和空间布局的节奏之美两个角度分析宗白华先生对中国园林建筑美学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
阅读古诗词,是一场寻美之旅,诗词中的浓郁氛围、和谐音律、丰富内涵,蕴藏着各种形态的美学资源。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使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知识含有丰厚的"美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美学基因",寻绎数学知识的"美的历程",显现学生的美学气质。以美引学、顺美导学,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建构美、创造美。催生学生对美的发现,激活学生的创美潜能,让学生在数学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4.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核中,去感受文本之美,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题。教师应立足儿童本位,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语言之美;通过转变视角,引领学生感知内涵的立体之美;通过体验人物,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情韵之美。  相似文献   

5.
中华古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名篇佳作,美不胜收。其间包含着丰富的美学素养,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由感知入手,去欣赏美、热爱美,最后创造美是古诗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6.
杨润林 《考试周刊》2015,(25):119-120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渗透,实现以美育人,达到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的目的。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将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实现以"美"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悲为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虽成熟于魏晋六朝,而其成长过程则相当久远,一直可以追溯到先奏时的南楚文化。楚国以其尚美、敏感的文化传统,融合了中原的理性主义,构造出瑰丽凄迷的楚辞美学。汉代以后,文学创作受楚辞影响很深,而文人群体的出现给这种美学传统带来新的特点,即为悲而悲,为艺术而艺术,是为所谓的“以悲为美”。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要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逐渐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品发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美学渗透。一、朗读中感知表象美作品的自然美首先要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音乐美、语言美甚至情感美。  相似文献   

9.
以美滋德     
美育是一个所史的课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何重新审视的美系,如何使青年学生的精神得到挣化,升华,这是一个值碍研究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拟就美育的历史发展、内涵及对德育的作用进行阐释,并提出以美滋德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美育德模式的构建包括德育主体、德育客体和主客体教育实施"六阶段"三个要素。当前,我国德育工作呈现出的问题有德育主体认识模糊、德育客体知情意行不统一和主客体教育实施环境不健全,以美育德模式的构建具有必要性。针对以美育德模式的构建各要素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鉴现代化国际教育经验、强调社会生活美学文化建设和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宣传的对策,是实现寓美于德和完善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美学、从人的处世态度来讲,“以半为美”具体表现为“以半为足”、“以半为妥”、“以半为安”、“以半为佳”,这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的“无过无不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对自然美、艺术美的审美来探讨,“以半为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在于:当审美对象带着“半”的形式而出现的时候,往往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审美特点可以说是以半见异、以半见新、以半见奇。  相似文献   

12.
高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开展美术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因此,本文从“以美育德,以美树人”入手,阐述高中美育的价值,分析当前“以美育德,以美树人”面临的困境,提出打造班级“审美场”、拓展学科课程空间、开展读书交流会、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实现“以美育德,以美树人”的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好少年。  相似文献   

13.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一个涉及审美活动本质的极其重要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对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做"美"的发现者,引导学生欣赏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淘金者,引导学生感受美;我们要善做"美"的守望者,引导学生理解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拓荒者,引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传教士大量来华。虽然传教士有作为帝国主义侵华帮凶的一面,但仍有许多人忠于宗教信念,来华传播福音,参与救济赈灾,办学校医院,对中外文化交流贡献殊为突出。美以美会源起于美国1784年成立的新教卫理公会,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后,1847年美以美会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教,至“文革”期间为止,美以美会在山东逐渐形成5个教区,从事传教、慈善救济,建学校等活动。其中泰安作为“大本营”,是传教活动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小学坚持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刘海粟的精神之美,导师生之品;以艺术的高雅之美,润师生之性;以向善的情怀之美,育师生之灵。学校坚守儿童立场,营造活泼泼的生命场,建构美滋滋的课程场,开展甜津津的活动场,让学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美田园、生命享受的美乐园、生命创造的美学园。  相似文献   

16.
美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作用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身心和谐。文章结合美术教学,提出了"以美养德""以美为标""以美启智""以美为鉴"的美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诗词具有两个方面的经验品格 :以美铸诗、以诗证史。我们必须注重从审美的视角入手 ,去探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诗词学养、审美个性、意象塑造、主体风范 ,并联系毛泽东的诗词美学主张和晚年生活 ,进而对毛泽东诗词作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以美激趣”教学法通过展示语文课特有之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构思美的导语、发掘课文“美点”、设计美的板书是其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中的美与大学物理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物理学中丰富的美学内涵,重点论述了蕴藏在物理科学理论体系之中的三大美学特征:即反映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所固的简约美;揭示物理定律的奥秘与神奇的对称美;展示在自然界最深层面上显现出来的和谐美。结合多年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阐明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物理科学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以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著名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美的追求为素材,充分发掘物理学的美学内涵,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培养他们欣赏美、发现美和追求美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把美学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形象美,领悟语文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捕捉生活中的美感。一.创设情境感知美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设置情景,"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