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武语法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内容,即构式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先前已有的成分推知,是一个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位一体的理论.然后结合汉语语言现象用构式语法简要分析了“都+V+的+N”结构,最后总结构式语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构式语法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而建立的理论体系,其要点就是“构式的意义独立于句中词语的意义而存在”。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式语法在外语教学及习得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蹦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解释领主属宾句这一类型的格式。重点分析“王冕死了父亲”这类构式的意义,这个构式的意义与动词意义的关系(即构式意义和动词意义的互动)。我们把这类构式称为“经历”构式,“经历”构式意义为:X经历失去(获得)Y。  相似文献   

4.
构式语法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而建立的理论体系。其要点就是"构式是形式和语义的匹配。构式的意义独立于句中词语的意义而存在"。本文在简要介绍构式语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式语法研究在英语教学及语言习得中的指导作用,旨在探索英语教学的新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尝试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半A不A”表达式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独特性;然后利用“传承整合观”分析了该构式的形成过程,“半A不A”结构可视为从“否定构式”、“半否定构式”、“状中构式”、“拷贝构式”经传承并整合后而产生出的新构式。  相似文献   

6.
夸克等认为中动结构“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动构式不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而是“主动形式表达状态意义”,但“隐含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本文全面分析现代汉语使动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认为使动意义不是词汇意义,而是一种构式意义。详细探讨使动句构式的强制性因素和选择性因素,并指出这两种要素都是为了满足特殊语序的“和谐结构”的要求。认为使动句与其他致使句一样,在深层也是双动核结构,并形成5种形式的使动句句模。分析在动态使用中使动句的成分缺省问题,并论述了使动句的诸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句法理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框架结构,具有坚实的认知和功能基础。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语言的创造性和句式的多义现象就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等认知机制把具体多样的词语嵌入句式来实现的。本文首先对“打”字后接的宾语做了分类,然后介绍了构式语法的一些要点,并尝试用“构式语法”理论解释汉语中“光杆动词‘打’+宾语”结构。此外,针对构式语法对字典编撰的启示也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我Ⅹ上”是近年网络平台上常见的汉语构式表达,其形式和意义有了新的变化:形式方面,“Ⅹ”可以是抽象名词;意义方面,构式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情感态度,带有言者的主观心理。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对该构式进行考察发现,该构式常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契合言者内心某一评价标准”,具有评价、聚焦和缓和的功能。该构式的形成受到隐喻机制、重新分析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尝试从形式派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派的构式语法这两个不同角度例析反义歧义现象,发现各自解释之缺憾并指出两派在分析中表现出学理和运作的相通性,而且都需要语用干涉才能更好地呈现诸如反义歧义句之深层歧义发生机制及解读程序。认为生成学派和认知学派解释句子的视角和方法各有千秋,若能联袂互助则可望为“欠规则”的现代汉语句子的理解提供新方法,而打通音、形、义、效关系的“词汇—构式语用学”便是两派互洽的契机。在该模式下,形式派和功能派对汉语(及其他语言)反义歧义句及更多类型语句或构式的生成和解读进行解释,分则互补互利,合则包容互洽,既保留了各派的核心优势,又有语用干涉,可望抵达更具解释力的语言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及功能的匹配,强调语言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运用的概括习得构式.传统教学语法中的词素、词、习语和短语、句型等都可以看作语法构式.本文以构式语法为基础,探讨了构式语法视阈下英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及功能的匹配,强调语言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运用的概括习得构式。传统教学语法中的词素、词、习语和短语、句型等都可以看作语法构式。本文在简单介绍了构式语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式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共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中,之间不可能有一个分明的界线,重“通”或重“工”的语用功能是分别构式性质的前提。修辞构式必有语法构式的依托,语法构式衍变为修辞构式基于构式词变、义变、式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构式意义压制的必然后果。修辞构式向新的语法构式的转化是语法类推机制作用的结果,修辞构式有限的能产性磨蚀了构式不可推导性的根基,也成为衍生新的非典型语法构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龙国富 《中国语文》2013,(1):25-34,95,96
本文利用构式语法和语法化有关理论,通过对汉语"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过程、机制及其动因的研究,回答"语法构式是固有的还是显现的"这一理论问题。"越来越……"构式语法化路径为:越+处所名词>越+普通名词>小句,越……>越……越……>越来越……。"越来越……"构式语法化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其语法化的主要动因是语用推理。本文认为,语法构式是显现的,而非固有的,排列组合形式的改变将伴随新的构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汉语兼语句与英语SVOC句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留生 《天中学刊》2007,22(3):89-91,140
汉语兼语句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特点的句式,英语的SVOC句式是英语中的一种基本句型。从语法构块的视角考察两者在构形和意义方面的异同,结果发现:在结构上,两种构块都可以归结为“S V O 后续成分”这一统一的形式。在语义上,汉语兼语式是同形异义构块,而英语的SVOC是多义构块。二者的原型都是含有使令动词的构块式,它们现在的语义特征是原型构块不同发展程度和不同发展方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互动构式语法“构式形义互动观”这一基本理念为基础,把“原因—结果”构式作为基础句式,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角度分别考察了条件句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的互动关系,说明语言表达的是逻辑思维形式,而不是逻辑本身,所以不同的句法意义形成了不同的句法结构,不同的句法结构又制约了进入其中的句法意义的关系类型。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丰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前人关于修辞构式的研究主要在构式语法框架下展开,部分学者从现代汉语的修辞构式入手,推导其修辞动因。修辞构式作为未固定的语法构式,在古文中也会出现。本研究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为语料,基于隐喻认知理论,考察汤剧中的存现句修辞构式。研究发现,《临川四梦》中表存现意义的非典型存现句中,有两句的谓词通过整合,并借助隐喻实现了语句在原本意义上的延伸,非典型的存现谓词(如“出落”“擎着”)在存现句中整合后,获得了存现义。另外三句的存现谓词通过与语境的顺应表现出了非典型存现义,即:在某空间或时间内,存在着由某动作间接导致的主体。因此,汤剧中存现构式形成相对应的修辞构式,隐喻是存现构式的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472个普米语动词命令式语法形式,包括屈析式和分析式,进行了比较详细地描写,具体分析说明了各种语法形式及其语法意义。指出了由于动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9.
构式语法批判了生成语法将形式与意义分割开来研究语言,认为形式与意义相对应,不同结构形式的构式表达不同的意义。Goldberg继承前人的部分构式观,对"构式"重新界定,强调其核心在"预测性",并增添了话语功能这一语用因素。认为语言是建立在人们互动体验,认知方式,概念结构之上的,是后天构建的。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具有生成语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由于不成熟而存在着不少质疑。  相似文献   

20.
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构式语法认为人类的语言由无数的语言构式组成。构式语法以前的研究多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本文对皮尔士符号学和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两个理论体系作了对比研究,从符号学的角度诠释了构式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