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廷开 《考试周刊》2009,(23):32-3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所选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在教学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处引导学生辨析。  相似文献   

2.
<正>任何一部名著都不是完美的,这就如人无完人一样。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存在着诸多值得推敲之处。看看泛化之“义”“义”的本义是“正义”或者是“合宜的道德”,历来为世人所看重。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主张“舍生取义”的观点,认为在生与义不能兼得的时候,选择正义才是正确的做法。在《水浒传》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刘振宇老师在二十年教学生涯中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构建起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文言文教学 ,他驾轻就熟 ,善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认真揣摩 ,反复诵读 ,加深理解 ,整体感悟 ,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他执教的《鱼我所欲也》一课的教案 ,就是一个颇有特色的教学艺术记录。《鱼我所欲也》是体现孟子价值观的一段著名论述。孟子以形象的比喻 ,雄辩的语言 ,严密的逻辑 ,生动的事例 ,透彻地阐述了儒家义利观 :义重于生 ,义重于利 ,志士仁人应当保其本心 ,重利轻义 ,舍生取义。这样一个产生于战国时代的著…  相似文献   

4.
将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置于教学逻辑的视域下,符合新课标要求、教材编选与学习任务安排的逻辑,以及文本本身的逻辑性特征。引导学生借助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相关思维方式,进行概念的界定、判断的分析、推理与证明的审查,能够有效推进诸子散文思想解读、思路梳理、文化浸润、思辨探究等教学环节。建构符合教学逻辑的语文课堂,能够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评析诸子思想及其表达,思考诸子思想的当代意义,对于培养语文学科“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午给孩子们评讲一张练习卷,有一道阅读题,来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6.
联想和想象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式,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联”“系”“解”“构”四个方面阐释了诗歌课内外拓展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掌握从联想到想象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获得高阶思维的锻炼与提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涵养诗意审美志趣,厚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舍得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8-I000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的话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拥有的别名叫放弃。  相似文献   

8.
比类逻辑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维特点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思维逻辑可以概括为“比类逻辑”,这种致思方式对于“传统政治文化”的思维特点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传统比类逻辑的构成要点,分析了比类逻辑与王权专制思维特点的关系,并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对于这种文化遗存的深层影响做了剖析。指出,作为文化遗存的“比类逻辑”思维特点使得当代中国的政治思维在某些层面或某些地方还滞留在中世纪,这是解读当前一些政治文化现象——诸如对于政治权力普遍崇拜和挥之不去的“个人迷信”等等的深层传统文化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师:孟子是如何提出“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生:先借鱼和熊掌之间取舍的事例,类比提出“舍生取义”这一观点。师:这是否证明了孟子漠视和否定生命的价值?生:不是,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舍生取义”是在两者无法兼得的极端情况下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29-13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五常"之理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道德观念已深入人心,其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容,对于中国当代青年学生来讲也是耳熟能详。将传统文化的"五常"之理应用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以一种创新性思维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立足于时代需求,推动中华古籍的传播创新,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网络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从日常生活视角,以“穿越”为传播隐喻,关注古代生活方式的跨时空再现复原、前人逸闻趣事的跨媒介叙事呈现。在叙事方面将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逻辑互嵌,具有书斋故事与考察记录相结合、趣缘传播与代际传承相结合的多重叙事特点。该纪录片尝试将古籍的大众化传播,落实于百姓生活日用、衣食住行,对探讨时代精神与历史人文的共生性以及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摘自高一语文课本《孟子二章》。孟子可谓孔子之后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其弟子编著的《孟子》而流芳百世。记得初中时读过的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其中的情节让我感受颇深:两个小孩以一个太阳远近的问题难倒了大圣人孔子。如今我真想穿越时空问孟子,鱼和熊掌恶乎不可兼得?在学生的眼中,学习成绩好就是“鱼”,当好班干部就是“熊掌”,但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往往吃了“鱼”,就会对“熊掌”置之不理,吃了“熊掌”,“鱼”就会溜掉很难抓回来…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居于语文核心素养四大内容之首,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存在“重教学目标,轻文化感悟”“重机械分析,轻文体逻辑”“重考试技巧,轻思维发展”等问题。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采取模块化主题、多元化拓展、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悟古诗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古诗文蕴含的文化元素,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教育同样需要胸襟。评判“好教育”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不能忽视,那就是教育是否有胸襟。教育的胸襟源自于学生的胸襟,而学生的胸襟则与教师的胸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几千年前的孟子面对心灵的选择,毅然发出了舍生取义的呐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时处处充满了选择,请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孟子的句式,另写一个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主题。学习古诗词能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也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古诗词情境教学必须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融合信息技术,还原文本情境“”立足联想想象,联系生活情境“”落实语文要素,构建主题情境”等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靳玲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14-315
中国史学史课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课程,而《周易》与中国史学关系密切,尤其影响了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方式。将《周易》引入课堂教学并与传统史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明晰史家的思想,理解中国民族史学理论,提高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在整体与个体、直觉与分析、逻辑式思维以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模糊性与精确性等方面,即西方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思维方式则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为特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根源。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畲歌”作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人民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文化自信”口号的号召下传承和发扬畲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强大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新课改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作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份子,当代学生更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现今少数民族孩子普遍接受汉语教育,使得畲族的传统习俗逐渐失传,甚至畲族的一些习俗、民歌与服饰等濒临消失。为此,将“畲歌”引进高中音乐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一、对青少年进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 是否定道德虚无主义和 道德复古主义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传递给青少年一代。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渊源流长,其发展曲曲折折。早在公元前600多年的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了“礼、义、廉、耻”为国的四维,把它作为道德的核心。孔子提出“仁”,孟子强调了“义”。近代孙中山先生主张“四维”、“八德”教育国民。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