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为中国现代诗而入选教材,虽然单元提示以青春为主题,但学生在学习此诗过程中,对于诗歌语言、诗歌意象、诗歌主旨均有不同程度的困惑。如何解读此诗,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纳入高中语文教材中一首彰显壮美生命力与孤超攀登者的诗歌,对其展开深刻解读可从中感知语言魅力。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创作背景,从语句与意象的融合、写作手法的独特性、壮美生命递进展示、攀登者的高原情结等方面予以阐述,以此展示诗歌内涵价值。  相似文献   

3.
《峨日朵雪峰之侧》一诗的解读与评价往往不自觉地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晕轮效应”,将之上升到哲学层面去考虑,少了些许客观冷静。通过回到文本叙事与历史现场进行“本事还原”研究,深入探索作者的创作情境,对文本做出更合乎创作实际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昌耀以其被流放祁连山为背景创作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其中采用了众多具有隐喻性、多义性及思维跳跃性的意象,增加了学生解读的难度。教学时,可以根据孙绍振教授的“关键词分析法”,聚焦关键词“侧”,从品味意象、感悟诗歌结尾、研讨虚词使用三个角度来品读《峨日朵雪峰之侧》,感受山峰之侧勇于抗争的强韧青春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峨日朵雪峰之侧》常常被误认为是昌耀展现英雄主义的诗歌作品。分析诗歌的重点字词和结构,会发现诗人诗中暗含省察意识,诗歌也表现出重置的态度;结合社会思潮背景,厘清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诗人语言的推敲特点。然后通过对诗歌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诗人的独特视角,还原诗歌现场,从不同方位分析诗歌意象,揣摩诗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最后抓住诗歌的创作和修改日期,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比较赏析,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早期作品之一,被收入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该诗标注完成时间是1962年,在这个沉闷且冷寂的1962年里,昌耀因言获罪,当时在青海省西部,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自弃,反倒因远离城市喧嚣而从这荒漠野地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冷静与清醒,他对于生命的受难也产生了新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昌耀创作于1962年的作品《峨日朵雪峰之侧》为例,从意象的奇异与独特、语言形式上创造性使用“长句”、情感表达上与同时期的主流诗歌保持距离这三个方面来谈昌耀在中国新诗审美范式上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入选教材,以陌生化的语言表达、思维跳跃的意象、深刻的主旨,增强了学生解读和教师教学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从感知、感动、感发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激发诗感、体悟诗情、传延诗志,感受雪峰之侧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选入统编版必修教材上册第一单元的当代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对于教师的解读与教学都提出了比较严峻的挑战。和同一单元的其他诗歌相比,这首诗歌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构思上都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经验的先锋特质。和昌耀先生攀登峨日朵雪峰一样,教师解读这篇课文也是一场惊险而兴奋的旅程。  相似文献   

11.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也是众多优秀学者的治学之法。语文教学和写诗、治学异曲同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方法也适用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即学生以“读者”身份走进文本、阅读文字,  相似文献   

12.
《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颇能体现昌耀风格特征的短诗,但是,因为昌耀个人履历及其创作的复杂性,这首诗在解读上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也存在诸多理解的误区.该诗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删定和重写,已成为昌耀的"心象",而非对自我经历的写实;彰显的是孤独的英雄主义气质,是对痛苦、牺牲、孤独的自许;这首诗全神贯注的是对一种高度和超凡的...  相似文献   

13.
<正>《峨日朵雪峰之侧》被编排在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昌耀诗歌的代表作。在这首诗里,诗人塑造了众多的审美意象,通过“我”的视角串联起来,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而壮美的氛围,蕴藏谦卑而强劲的力量,饱含沧桑而悲壮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前行、勇于探索、顽强不屈品质的由衷赞美和对伟大生命的热情讴歌。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李金发的《夜之歌》被收录在包括《21世纪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规划教材》在内多个版本大学教材,代表象征主义诗歌在现代诗歌作品中独树一帜.因其具有象征主义诗歌主题的朦胧性、情感的病态美、主导风格的非理性、章法上的无序性等特点,对《夜之歌》进行专门赏析的论文寥寥无几.本文从作者情感潜在的连续性出发,紧扣《夜之歌》的失恋者心态,将文本分为绝别、忆恋和求索三个部分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期给《夜之歌》的教学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冷寂”既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也是诗人内心的沉闷进而达到的清醒和理智。在认知转换的背后,是诗人昌耀对“征服”和“高度”的新的态度,当他愿意与渺小的蜘蛛一同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诗人已经完成了一次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穆时英的《夜》与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关注了同一个意象“鼻子”,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共同揭示了人及人的生命的虚无与荒诞。“世纪末”思潮影响下的相似的生命现形成了两个文本的内在的统一性,从而显示了二人共同的现代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模式,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中的神话以及《圣经》原型意象,以期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增强小说的阅读性。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虽身处文化认同混乱之时代、新旧文学交替之际,但他以一个文人特有的执著和超然之心,为中国文学献出了一己之力。通过短而精的《文学小言》17则.王国维明确阐述了他的非功利文学观、天才说、游戏说等一系列相关的文学观点,表明了他对现实社会文学的不满和对非功利真文学的追求。本文从王国维文学观的几个角度出发,对《文学小言》17则进行一个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