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识的哲理化教学是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知识教学手段,即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借用诗意的语言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获得人生智慧的启迪。人们之所以能够对知识进行哲理化教学,乃是因为很多知识本身就内蕴着丰富的哲理;此外,师生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赋予知识相应的哲理意涵。对学科知识进行适时、适量的哲理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推动哲学教育在我国的及早普及,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意义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教师应精选典例知识,萃取哲理精华;营造哲思气氛,释放童心童慧;巧用哲理元素,润泽教学环节;慧化学科测试,落实以考促学。  相似文献   

2.
3.
4.
悟道明心,转识成智,善待生命,普渡众生,这是佛家的智慧;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这是道家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而思,则智如江河不绝,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儒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教师的"转识成智"有其内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转识成智"理论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即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相似文献   

6.
"重知轻智"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而古代汉语课堂教学表现尤为突出,从而严重制约了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大大削弱了高校课堂的主阵地作用,阻碍了古代汉语甚至是汉语课程教学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给培养创新型的专门人才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堂讨论课,研究"讨论"这一教学手段对改进古代汉语教学的作用,同时探讨实现古代汉语教学中的智慧教学或者说"转识成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问题的缘起 人类社会已经跨越“贵族权力”时代,即将度过“资本权力”时代,正在迎接“知识权力”时代!在一个社会愈来愈知识化,知识愈来愈现代化、中心化和权力化的时代里,“知识生存”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主宰的、普遍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存在方式,自然也包含着教育中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竞争作为现代性观念内涵的揭示,进而把竞争分为社会层面和个体的层面来进行分析。竞争作而一个逐渐形成的具有传统意味的观念,对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转识成智"不仅是一个宗教问题、哲学问题,而且还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它从根本上涉及到当代教育观念的整体转变和教育实践的整体转型.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就应该以结合CAI,PBL,SEMINAR等教学手段与技术实现"转识成智",展现出政治思想的"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以智慧型创新人才为主流的社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智慧。因此,"转识成智"成了课程与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实现"知识人"到"智慧人"的转变;释放人的天性,实现个体精神自由;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实现课程与教学中的"转识成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个体认知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转识成智"成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从无知到知,从知识到智慧"构成了道德教育的第一层面。但不容忽视的是,智慧须向现实生活回归,指导人生存在的不同境界,才能克服其抽象的形而上学性,"由智化境"构成道德教育的第二层面。由此,道德教育的价值趋向呈现为"转识成智"与"由智化境"的二维镜像,把形而上的超越性与主体存在的现实性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知行合一、智慧与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张林海 《教学月刊》2022,(11):13-18
转识成智是超越了知识表象,经由知识的运用、贯通和创新后生长的智慧。转识成智教育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鲜活的生活、生产实践,用大单元思维统整知识结构,构建“问题·体悟·想象”的三维立体路径,引领学生进行充满好奇、追本溯源的探索学习。简谐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和谐的机械振动,当师生以大单元串链的方式去揭秘其间的奥妙时,将看到其晶莹剔透的光华,彻悟其美轮美奂的结构,实现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毋庸质疑,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个人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智慧的养成,即"转识成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手脑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凸显了主体本位、能力本位、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蕴涵了实现个人"转识成智"的一种必要路径。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我国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使个人能够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智慧的养成,即“转识成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凸显出主体本位、生活本位、实践本位的现代教学观。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做合一”就蕴涵着一种实现“转识成智”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自主培训指幼儿教师个体凭借自身主观意识,积极、自觉、主动、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为开拓个人视野、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担任教师这一角色。为帮助幼儿教师有效发挥自主培训的积极作用,从方向、内容、方式三个维度解析自主培训。方向上,自我审视,进行“定向”自主培训;内容上,洞察知识,践行“深度”自主培训;方式上,交流对话,实践“反思”自主培训。  相似文献   

16.
17.
"转识成智"在哲学领域集中了知识与智慧的探讨,但仅有知识的传授已不能充分诠释教育的本质.养成智慧,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转识成智"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对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也是如此.唯有在道德知识的基础上生成道德智慧,才能实现德育提升人格魅力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转识成智的教育是超越知识本位、培育智慧主体的教育,“减负·增效·提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摆脱题海战术,在模型建构、科学推理中,由表及里溯源追问、由浅入深探究挖掘、由点到面拓宽展开,让学生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深度学习中,不断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而在突出重点、巧释疑点、破解难点中化知为能、转识成智.  相似文献   

19.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依托教材中的叙事性文本、说明文和综合性学习等,以实用为核心,以生活为场域,以表达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教师应以情境为中心,开展“语文味”实践活动;以活动为支架,设计驱动性实践任务;以评价为导向,实现表现性的学评增值,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生活所用相结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演化过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机制,可以看出课程知识教学中知识与智慧的"联姻"状况,这也使得"转识成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下课堂中存在着课程知识教学被遮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离身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架空"与"情境无涉";"工具理性":课程知识教学的"事实中立"与"教化拜物";"意义迷失":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屏蔽"与"智慧窄化"。课程知识教学的解蔽过程,即"破"遮蔽而"立"本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具身体悟":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在场"与"情境嵌入";"视域融合":课程知识教学的"价值负载"与"教育学化";"意义回归":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敞开"与"智慧生成"。最终,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圆融"的智慧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