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编版语文五年级“写人”习作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高度契合,阅读与写作的目标一致指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笔者以本单元为例,聚焦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等学习任务群五大要素的设计,谈一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建构的“五维导向”。  相似文献   

2.
侯金河 《天津教育》2024,(8):119-121
<正>小学语文教育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彰显了人文价值。在语文教学中设置学习任务群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属于发展型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属于拓展型任务群,这两个任务群都是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目的,都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将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相互融合能够驱动阅读、促进表达。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探究小学语文双任务群教学实践策略,如借助助学系统创设任务情境,紧扣单元主题设置学习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落实语文要素;探究单元结构,凸显人文主题,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创意表达。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任务】四下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科技”,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教学这一单元时,依托学校召开的“奇思妙想”科技节活动真实情境,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为“奇思妙想创意多,解说分享探奥秘”,并结合学生生活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自己设计一样创意物品(可以图文结合,也可以用文字写,也可以制作实物),在科技节上作介绍。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本单元可以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4.
庄润红 《家长》2023,(22):58-60
<正>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具有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重编排特点,所以采用单元整合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收效甚微。为扭转当前单元整合教学现状,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理念,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引入“学习任务群”进行尝试。本文分析“学习任务群”与“单元整合教学”两个核心概念,并对前期分析、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反思阶段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意在为一线语文教师构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合教学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受到复习板块多、任务繁重等影响,高三议论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容易出现割裂。为了使议论文学习提质增效,借鉴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的模式,统整阅读与写作相关资源,进行大单元学习,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6.
“良知与悲悯”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戏剧学习任务群。“戏剧与人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关联形式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单元主题,从支架式教学着手,结合戏剧的特点,巧设“图式”等“策略性支架”,生活情境等“混合式支架”,帮助学生掌握戏剧的文体特色,准确理解戏剧人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以学习任务群为主体,将“大单元”的主题学习与单元写作任务相融合,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借助写作任务驱动文本阅读,做到以读助写;将单个写作任务融入学习任务群,形成专项写作活动;注重在交际语境写作,逆向探究文本。基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拟从写作任务驱动性、综合性、交际性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读写共融”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培养学生形成人文素养成为初中语文教育 的一项根本目标。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衍生出主题单元整 合阅读的新型教学方法。从概念性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将每个 单元作为一个模块,将单元的主题作为中心,以“以点带面”的 方式对单元课文进行整体化推进,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理想效 果。本文就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整合阅读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 探究。  相似文献   

9.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为“时代镜像”,共选编七篇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篇幅有限的文本的阅读和鉴赏,以点带面,探究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本单元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试从课程目标、研习路径与评价等角度探索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确立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按照学习任务群的方式设计了学习任务,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演讲、辩论、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图尔明论证模型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思辨过程,对议论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社会交往类文本为主,单元任务是“写演讲稿”,“演讲稿阅读与写作”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正是基于此,并分别以“认识演讲稿”“优秀演讲稿参考标准”“如何提升演讲稿”为主题。本案例隶属于第三个主题,并着重以“感染力”为突破口,通过勾连课内外同类文章,用阅读为写作搭建桥梁,以“教-学-评一体化”等为核心理念,落实单元任务并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每册有8个单元,整套共有16个单元,分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等三大版块,覆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要求的7个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1]其中,阅读与写作版块包括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3类任务群共计11个单元。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采用“双线”结构(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组织单元教学,强调教学中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合理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在新教材的必修课程中,写作教学更显系列化和写作能力等基础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和组织语文课程内容。而统编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组织单元,为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教学统编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从单元整体出发,展开习作任务群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靶向,确定习作任务群的层次结构;以真实的情境为抓手,确定学习任务群的主题;以活动为平台,筑牢学习任务群的支架;以评价为推手,提高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效。这样的习作教学,符合语文新课标理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初中小说单元的教学需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文学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九年级学生有“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小说”的能力。基于大单元阅读视角,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究小说体裁如何设置“对立”情境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对立”关系下的小说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
2022年版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文章以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即童话单元为例,将教材单元重构转化为学习单元,从明确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架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完善学习评价等进行学习路径探索。具体策略有:注重前后关联,精准定位学情;根据课后习题,精准语文要素;注重文学阅读,提倡创意表达,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法。  相似文献   

17.
《百合花》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单元导语”提到要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基于对课堂“微序列”阅读有效教学的研究,可带领学生用小说的文体知识对《百合花》中“消解战争”的艺术手法及主题表达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指向表达的主题任务单元设计,将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支架、读写活动、语境创设统整在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中,以写作大任务为内在驱动力,使学生沉浸在有意义的语文环境里,在富有梯度的读写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写作,提升阅读与表达能力,最大效益地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黄媚 《读写月报》2023,(9):34-38
<正>【教材分析】“尝试写小说评论”是统编本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学习任务。此单元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小说作品包括《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相似文献   

20.
刘朝群 《四川教育》2022,(12):41-4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以“人文主题为核心”“‘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为驱动”两条线索来组织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将学生引入深度阅读与写作,使学生学有所获,实现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