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百惠 《教学考试》2024,(19):47-51
<正>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以材料中的概念为基础提出二元或三元关系,要求考生辩证、立体地分析多元关系,以此考查考生面对多元关系时所体现的思辨性思维。无论是2021年高考语文卷的“强与弱”的新材料作文,或是“可为与有为”的主题作文,还是2022年高考语文卷的“本手、妙手与俗手”“选择·创造·未来”“移用、化用与独创”等,都鲜明地凸显了这一考向。下面,笔者重点分析二元关系作文的写作。按照思辨思维,二元关系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思辨写作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思辨写作中,通过培养逻辑素养,挖掘论证深度;运用辩证思维,多元对话,凸显人文眼光;运用批判性思维,以问题搭建关系型作文思维支架,在“二元合并辩证有倾向”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由于关系型话题作文具有多元性、辩证性、发散性等特点,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关系型话题作文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从2003年全国高考卷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到2004年全国高考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从全国高考试卷到各省自主命制的试卷,关系型话题作文的“身影”无处不在。今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概念题,如北京的《安》、重庆的《自嘲》、广东的《纪念》,粗看像是命题作文,但是却比命题作文的范围更广、写作空间张力更强。第二类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单说今年全国高考语文…  相似文献   

4.
阐释了辩证思维蕴涵的三重意涵:从内容上看,辩证思维是对某事象内在矛盾的反映与揭示;从形式上看,辩证思维是正反概念、命题的对立与贯通;从结果上看,辩证思维是对某事象发生机制的探究与呈现。认为学位论文作为研究成果,是对某事象蕴含的研究问题创新解答的对话展示,理应针对某事象具有的内在矛盾展开辩证思考,并运用辩证思维阐发某种相对新颖的观点。指出了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辩证思维缺失现象,如用一元论的专断置换二元论的辩证,用庸俗的辩证表达置换矛盾的深入分析,用二元的矛盾统一置换多元的矛盾转化等。认为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应彰显辩证思维,要基于对某事象的矛盾揭示,变绝对为辩证;基于对某事象的矛盾分析,变笼统为具体;基于对某事象的矛盾史述,变平面为立体。  相似文献   

5.
在开放多元的时代,网络流行语呈现多元灵活性、实践娱乐性、创新简洁性等特点,并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求新求奇的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作文的汉语表达,雅俗不一的网络流行语影响小学作文的价值观念。面对这一特征与难题,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遵循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在丰富实践阅读的基础上理性辨别网络流行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应提升语言素养,对网络流行语整合融入学生作文的现象进行辩证评价与指导;教师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既鼓励学生写作语言的个性创新,也引导学生端正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说理能力,这两种能力正是现代中学生面对大千世界所应具备但却缺乏的能力,命题体现了新课标的写作目标和要求。针对部分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犯难情绪和主要问题,笔者试着从关系型话题写作的审题立意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思路和培养全面的说理能力。一、立意误区——顾此失彼、偏离话题2003年高考,不少考生第一次面对这种思辨性较强的关系型话题作文时傻了眼,由于审题思维紊乱和立意肤浅片面,以致作文偏离话题,打擦边球,甚至跑题,直接影响了作文档次和分…  相似文献   

7.
张瑜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20-221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过程,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阅读教学也是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我们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也应该坚持"多元有界"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文本维度、主观维度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8.
以2021年新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为例,从审题、论证及布局等三个方面,把握辩证原理,权衡辩证关系,理清辩证逻辑,让考生从形象思维向辩证思维转换,让逻辑更加严谨,主题更显深度,从而培养其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9.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考试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多种思维方式来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定然要综合运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相似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众多的思维方式。在这些思维方式中,我以为辩证思维极为重要。尤其是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辩证思维更是作用显著。因此,在这里,我就话题作文的写作和辩证思维作一点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立德树人维度基础上,增加了哲学观和科学方法的思维维度,并从个人、社会、国家、自然四个向度对教材人文主题进行了重新归类。分析了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与教材的关系,提出要重视从教材课文中汲取写作的思想内涵、要以写作为目的阅读分析课文等主张,并作了相关教学设计,意在使写作教学在人文主题上实现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当然,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不可夸大人文主题写作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目标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整个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纵向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这是隐性线索。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这是显性呈现。在语文教学中,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具有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评价内容多元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语文素养的发展。评价内容不能局限在知识和能力这个单一的维度上,还要着眼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多元、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语文世界》杂志上读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雪虎先生的《“真情实感”说辩证》一文。该文从历史、哲学、文学、写作等多重维度重新审视流行于中小学作文界的“真情实感”说,文章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作者指出:“在当代中国,有必要破除浪漫求真、一味求实的执著,和解脱贪婪资本和偏执政治的双重束缚,让作为人文沟通和传情达意的作文回归生活,回归文章写作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14.
学术写作是高中生写作当中极其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学术写作是新课标要求的新阐释,且进行学术写作有利于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提升思维品质,为学生日后的科研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文章从学术写作的本质维度、现实维度、教学维度等三个价值维度出发,探讨高中生进行学术写作的应然性与必然性。同时,基于语文教学实际与规律,提出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等三个实践操作层面的提高学生学术写作水平的方式方法,以期能够为高中生学术写作的教学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拟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阐述初中写作课堂的教学方法,从身心素质与自我精进、系统思考与解决问题、符号运用与沟通表达、艺术涵养与美感素养四个维度展开论述。在写作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写作素质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关键能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既不可能同时职业化,也不可能同级职业化.因而,须辩证地认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及其培育过程.在时间维度上,要把握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它所呈现的是新型职业农民初级与高级样态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辩证图景;在空间维度上,要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它所呈现的是职业与非职业新型农民由部分到整体逐渐转化的辩证图景;在运动维度上,要把握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它所呈现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由少至多、由低级向高级、由内至外螺旋上升、全面融合的辩证图景.  相似文献   

17.
从近些年高考语文命题来看,作文试题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围绕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创建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即“思辨性写作”,让学生聚焦于分歧点,确定思辨性写作的论题,围绕论题展开多元对话、互评修改,以此增强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或是使阅读与写作机械对接,难以达到真正的读写结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辩证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充分发挥读写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现行的统编本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形式组织编排。审视教材单元的内部形态,语文要素主要由语文学习基本内容、方法、能力、习惯组成,体现在单元不同课文、不同栏目中,从不同的维度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各司其职的有机生态系统。语文要素的构成特点决定了教者应该从系统性、整体性方面思考教学的出发点。同时,语文要素往往以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编排样态呈现。这种编排样态契合了读写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多元解读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焦点,在于其赋予了文学解读更自由宽泛的理解维度。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是可以透过作品的写作时代、历史背景和更加丰富人性的感情因素,对作品做出更有个性的阐释。主要对中学语文阅读材料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合理地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