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效的写作教学需要具体的基于学生需求的写作知识,这些知识都来自对学生写作学情的探测分析.通过分析学情,可以确定写作教学目标、开发写作教学内容、设计写作学习支架,同时还需要对这些目标和内容进行微型化处理.点穴式写作教学体现了上述教学原则,是一种微型化的写作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2.
传统写作教学滞后于新时代育人需求,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写作教学应具备认知性、情境性、发展性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写作功能不再仅限于表达而应成为学习者学习探究的方式;写作目标不再仅限于篇章作品而指向问题解决;写作评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化测试而需聚焦引导核心素养发展。落实新课标,素养统领育人,语文教师需突破传统写作教学的认知,落实过程化指导,优化写作评价,以此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借助写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与党史学习之间存在契合点。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不仅能丰富写作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而且能促进党史学习的深入展开,两者相得益彰。党史学习融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路径包括:通过党史学习,激发写作新动力;利用党史资源,丰富写作教学的素材库;借助党史学习平台,创新写作教学方式等。以上实践路径指向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等一系列写作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探索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提升表达能力,是落实语用思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内容理解,变识记为运用;技能训练,变平面为立体;言语揣摩,变生硬为圆融;文化积累,变单一为丰富。它把内容理解、知识积累与表达运用融通;在认识言语知识、形成语文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写作意识,促进深度思维,实现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5.
<正>【评议论著】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内容提要】建构合宜的写作课程可能需要在课程取向上形成一个重大的转向:从关注写作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关注学生写作学习需求的满足。一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写作课程应该是"规模小,容量少,主题明确,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的微型化写作课程,其基本特征为:以写作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淮高老师的一节写作教学课《打造属于自己的写作结构》,将情境创设、任务设计、支架搭建、测评反馈等基本的写作要素融汇起来,充分发挥了写作教学的引导功能,呈现了典范的写作教学的组织形态。情境创设,要基于学情、写作知识和核心素养;任务设计,要体现台阶化、微型化,助力深度学习;支架搭建,要突出主支架和辅助支架的不同作用;测评反馈,要在科学严谨的评价量表指引下,构建起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和自我评价的多重反馈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写作存在较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词汇匮乏,积累不足;语法错误多,掌握不熟练;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作业。梯度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细化为由易到难的阶梯状系列,引导学生尽可能接近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梯度教学需要从分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系统、课外作业入手进行梯度划分,旨在为英语薄弱学生的写作搭建"脚手架",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半产品"盛行由来已久,"半产品"背后是教师教学不到位和教学功能发挥严重不足。"半产品"产生的根源:写作过程缺乏指导,阅读缺乏写作指向,评改缺乏整体推进,评价缺乏精准指向。完善写作教学功能策略:创设语境——激发表达的动机;叠加推进——使学习过程可见;厘清思维——使思维途径可视;提供支架——促方法形式转换;评改发表——完善与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课例探讨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英语认知—过程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即写作前创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在主题阅读和体验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真实语用能力;写作中先列提纲,后独立写作,并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写作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写作后进行多元、多维评价,发展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中职生作文教学带来了创新契机。写作一直是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瓶颈,传统的职高写作训练高耗低效,脱离学生需求。"微写作"从"微"处着手,以信息化手段为突破口,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中职学生的写作需求,将写作课整合为四大类12个能力训练点,以"菜单式"的内容、"放射式"的实践、"顶赞式"的评价为创新要素,有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一部分,科学写作评价记录着学生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将科学写作评价融入到中学科学学习中,采用Taylor提出的写作评量方法,从科学内容、组织结构、表达三个方面来创建量表,对学生的科学写作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帮助教师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还能丰富科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内容,进而为教师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唐冯伟 《文教资料》2021,(4):201-203
现阶段的写作教学存在缺乏兴趣和动力、忽略学生发展、写作知识泛滥和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微型化写作教学通过分析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微化教学内容,设置支架培养学生敏感力三个方面克服现阶段写作教学的困难,促进写作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输出技能和交际手段,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而有效的写作评价对该教学亦具有促进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评价教学模式以写作任务为平台,引导学生以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因而,该模式对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任务设置、评价标准及课堂组织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洁 《上海教育》2015,(Z1):136-137
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写作评价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写作教学的起点,也是写作教学的终点。然而目前写作的评价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重整体轻个性;评价内容标准不具体;评价主体单一。什么样的写作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  相似文献   

15.
"讲读式"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都是指向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忽视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造成了学生写作能力的低下。2011版《课标》颁布以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逐渐成为有关阅读教学内容的共识。但是,语用教学也暴露出割裂整体、脱离语境、背离学情和急功近利等严重问题。未来,阅读教学必须再次实现转身,告别单一的、孤立的写作技能训练,指向整体的、综合的写作素养的提升,才能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指向文本内容,把"读懂课文、体会词句"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感,使其掌握阅读的方法。传统的阅读教学关注文本表象,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显得无足轻重。尽管有些语文教师也会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把读写迁移的训练带入,但这样点状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无法全面关注学生的写作需求,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夏雨心 《成才之路》2023,(31):117-120
深度学习模式对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英语教师应立足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写作教学,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文章分析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开展深度学习面临的难题,并结合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教学案例,提出读写结合、融入趣味性元素、开展范文阅读和仿写活动、合理实施评价等策略,以期激活学生写作意愿,促使学生细致构思写作内容,最终实现深度写作。  相似文献   

18.
系统化和序列化的写作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微型化写作则为其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值得重视。学情千差万别,在教学过程中因“生”制宜,“炼制”教学内容,创设写作情境,精选教学支架,有利于落实微型化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9.
自我调节学习是动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自我调节学习有四个基本要素:自我效能、目标设定、自我监控和策略运用。培养学习者英语写作技能,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我效能;设置具体写作目标,合理选择学习策略;积极执行学习策略,监控自我学习过程;结合已定学习标准,比较进步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20.
梁惠梅 《教育与职业》2008,(12):104-105
英语写作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习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写作学习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写作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制定写作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强化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