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炜 《文教资料》2010,(18):78-80
林徽因学贯中西,她深受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人文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婚姻观、儒家的生命本体观、诗画意境创作手法也渗入到林徽因的灵魂中。中西两方面的精神资源在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中相互碰撞并融合。本文旨在通过唯美的浪漫与超脱的性灵、含蓄的象征与诗画的意境、先锋的现代技巧与传统的叙事技巧、西方的现代思潮与东方的文人情怀这四个方面的对比阐述,对林徽因的文学创作中受到的中西精神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汪启奋 《甘肃教育》2011,(11):73-73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满睿智和感悟,开阔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学生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让学生在这美丽的乐园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进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课堂上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的诗意源于童心,具自然含蓄、浪漫、温暖、幽默等特质,存在于幻想、故事、感情、语言等载体中,儿童文学的根本价值取向就在于对率真的儿童生命体验给予诗意的反映,我们要实现儿童文学诗意的复活。  相似文献   

5.
孙犁的小说以风格独特著称,这种独特风格源自他独特的审美取向。他审美的基点是朴质纯情的乡土气息,以朴质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丰富的斗争生活,他倾心于美好,崇尚纯洁朴直,真切地关注时代和现实,在忠实于真实的同时,又用浪漫诗情致力于表现美的极致,给小说带来诗意的抒情和浪漫的气息,写出了他所期望的美好的事物,使美和感情得到升华。以孙犁不同时期的若干作品为例,从三方面分析了对其审美创造起导向和升华作用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充满了美的诗情,充满了情感的交融与生命的交往。作文教学,更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是需要深思和冥想的,是不能脱离思想、情感,为着表情达意而存在的工具。教师的每一段话,往往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都在传递着一定的情感与思想。  相似文献   

7.
诗意语文是以言语实践为本体的归真、求善、至美的语文。它是在"陶冶诗情—启迪诗思—感悟诗理—践履诗意—积淀诗语"等组织程序中展开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多元互动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沈姗 《文教资料》2012,(20):12-13
徐志摩的诗情浪漫、飘逸,是其日常情感积累的反映,也潜藏着他童年的生活经验;江南的地域文化对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徐志摩诗歌中的常用词汇、水性情怀、浪漫诗魂等都显示了他与浙西故土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三作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30年代现代派小说三位主要作家的共同之处是关注人类精神的非理性领域,其作品在表层的主观色彩下潜藏着客观精神。同中之异表现在:刘呐鸥多以“性开放”的有夫之妇为主人公,表现肉的游戏中古典美与诗意的消失,并基本认同于这种“肉的沉醉”。穆时英往往以“被生活压扁了的人”为主人公,对之表现出伤感与同情,同时又不放弃对浪漫诗意的追求。施蛰存侧重写历史与现实中欲与理或利的冲突,展示这种冲突在人物心理上引起的波澜或痛苦;他肯定日常生活的温情,却既不赞美肉的沉醉,也不幻想浪漫的诗情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充满了浪漫的诗意的故事。这也是一个隐含了生命的痛苦的故事。然而,读者也许习惯于看见这个故事中的诗意的浪漫,而在不经意闻忽视了这个故事中的生命的痛苦。产生这种闰读的误解并不奇怪,因为,这种误读与作者的叙述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的散文作品虽不多,但篇篇来自心灵的深处,散发着悠悠诗意与脉脉情理,流荡着“纯真的美质”——诗性美。其诗性美在情感方面体现为真诚、细腻;在精神方面体现为智性、坚韧;在语言方面体现为流丽、诗意、画意美。  相似文献   

12.
鲍昌联 《考试周刊》2016,(13):32-33
文包诗的学习应该以诗歌为主,学文为辅,要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学习语言等方面着力,把学生引向古诗学习的征途。  相似文献   

13.
浪漫精神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浪漫精神也进行了发展和演变。浪漫精神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三种形态:即自由自在的浪漫精神、被现实问题缠绕的浪漫精神、以及丧失诗意的浪漫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浪漫     
何谓浪漫?摇曳的烛光、璀璨的宝石、娇艳的玫瑰……大多时候,我们眼中的浪漫依附于财富而存在。古人似乎远比我们更懂得浪漫,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些思念,那些山林与隐居,悲伤与喜悦,在人们的眼里都是一首诗,有着今时的我们再难找回来的诗意以及诗意背后的坚定与执著。  相似文献   

15.
诗教与诗意     
“诗言志”“诗言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于读者,追求的则是在阅读时,能品味、捕捉到诗情。鉴于这种认识,我们呼唤诗歌教学要教出诗意,这有助于学生高尚志趣与美好情操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如何让诗歌教学更具诗意,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意,体验诗情,抓住描写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体会所描写形象中蕴含的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那一篙诗情渐远,便棹舟于泛黄的宣纸间,挽留那一篙独去的诗情。穿越沧桑轮回的印记,重温文字间柔美雅致的情怀,有一种感动如诗情画意。几行文字里承载的重量,移不去,载不动。缕缕相思,怀寄皓月;绵绵愁绪,一篙诗情……暮雨潇潇,洗去千年晦涩,诗意滋润心田。诗意的天空下,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庭院深深。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的诗意源于童心,具自然含蓄、浪漫、温暖、幽默等特质,存在于幻想、故事、感情、语言等载体中,儿童文学的根本价值取向就在于对率真的儿童生命体验给予诗意的反映,我们要实现儿童文学诗意的复活。  相似文献   

19.
新诗的“形式”与“意象”是衡量新诗艺术成就的核心指标,对于新诗的阅读与欣赏,需要挖掘出诗歌的形式美与意象美来。即既要理解诗意,体味诗情,还要能够读出新诗的形式美,尤其是旋律美来。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很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意脉的贯通方式所构成的诗意结构,其诗歌的结构艺术主要有三种:渐进式、逆转式、总—分—总式。渐进式主要指诗情与诗意表达的渐次深入的递进过程;逆转式指诗情与诗意的表达呈现往复回环之势,后一句不是承接前句诗意而来,而是出现转折或逆着前句来写,使情意的表达在这种转折回环之中进一步深化;总—分—总式是指对一种状况进行总的述说,之后再具体分说,最后在结尾做一下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