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敬之同志的《回延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它成功地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式(以上下句为体的分节方式),叙写了诗人想延安、爱延安的无比深挚的革命情怀。诗作常常在那清丽的旋律中,倾泻出强烈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赶牲灵》歌曲旋律舒展优美,语言朴实大胆。内容上不仅突出了黄土地文化,更是反映了强烈真实感的陕北生活。本文从文学方面、旋律方面、情感方面以及演唱方式上对陕北民歌《赶牲灵》的艺术特色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没有去过陕北、延安。路途并不遥远,可隔着黄河、吕梁山,隔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但是,那一方地域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那里的土地、山川、风情、民众……好像可感可触。是什么使我们走进了、了解了那块土地?是文学和艺术。小时候读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那场“圣战”的宏大、艰苦、悲壮,解放区人民对党中央的保卫和支持,在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后来读抒情诗《回延安》,其间洋溢的革命战士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思念,延安人民对回归的赤子的浓浓情谊,至今想起来都怦然心动。有一首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陕北民歌,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唱到五六十年代,直到21世纪初的今天,又在山西民歌手阿宝的口中唱出了新的韵味和新的意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相似文献   

4.
刘宇瀚 《文教资料》2007,(26):21-23
通过对陕北民歌特点的分析,以及对作品内涵、意境、声音、情感等方面的分析,来论证如何塑造出准确生动的蓝花花的形象,从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出发,深刻地理解《蓝花花》的艺术特色,从而更好地掌握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及歌唱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5.
金铁霖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陕北民歌独具中国特色,由之改编成的钢琴独奏曲也很受音乐爱好者的欢迎.本文选取钢琴独奏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来研究.首先,本文要从作品简介及作品写作背景进行研究,其次欲从音色与触键、情感、分句与踏板、节奏来探究钢琴独奏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演奏魅力,最后欲对本文进行总结.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推动钢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丰富民族音乐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精粹,陕北民歌作为主要的音乐构成,是我国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情怀.陕北民歌通过歌唱的艺术形式较为典型的勾画了陕北人民的生活色彩和内心世界.用极具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轻快明亮高昂的风格吸引了大批量的观众.表达了陕北人民质朴纯真的内心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陕北民歌的现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对这一作品进行简要赏析,对陕北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来表现作品的价值和内涵,实现优秀民歌作品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的歌词存在大量的程式化现象。这些程式和套路化的元素为民歌生产提供了有效范式和实用"零件",从而使陕北普通民众拥有一套巧妙灵活、零敲碎打的民歌生产机制。陕北民歌的这种零敲碎打的生产机制,使其具有鲜明的审美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课内提升1.《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形式写成的新诗。全诗以——为抒情线索,诗情勃发,结构跌宕。2.说说下列诗句各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通过国际之间的产业化传唱,从而使得陕北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陕北民歌被大量翻译成外文进行传唱。本文通过阐述陕北民歌的文化产业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产业背景陕北民歌的艺术传播,进而对陕北民歌的英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陕北民歌最能代表陕北的风韵和特色,被誉为中华民族音乐殿堂里的"音乐活化石",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陕北民歌歌词句式多变,有多样化修辞格的使用。本文选取王宏印教授的译作《西北回响》以及其他几篇为数不多的相关翻译研究作品作为语料,分析陕北民歌歌词中常用修辞格的英译,为陕北民歌走向世界作出贡献。2.比喻修辞格的英译陕北民歌歌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便是比喻中的明喻手法,即用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要点: 了解叙事诗与抒情诗的区别,体会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点;了解本诗如何用比兴和抓住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来突出王贵的革命精神和忠于革命事业的可贵品质。二、学习指要: (一)填空。 1、本诗作者__,主要诗作有___、___等。他在延安时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了陕北民歌“信天游”三千首。一九四五年以“信天游”的艺术形式创作了《王贵与李香香》,这是________发表后产生的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叙事诗,它被誉为  相似文献   

12.
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诗人娴熟地运用了多种手法,其中比兴手法(比,比喻,兴,先说其它事物来引起所要说的事物)更是妙趣横生,使诗行蝉联不绝,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回环飘荡,把离别十年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抒发得淋漓酣畅。就全诗而言,诗人把延安比作母亲贯穿于全诗,又将全诗五个部分,三十三节诗行蝉联在一起。诗的第一部分在前三节吟咏回延安的急切心情之后,自然地吟出“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道出了诗人日夜思念的不是别的,而是母亲延安。接着在第二部分诗人又将…  相似文献   

13.
悠久的历史赋予陕北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陕北民歌则在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无论是与古代文人诗歌的互相影响和发展还是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几度刮起的歌坛"西北风",陕北民歌已成为唯一传遍全中国的民歌。陕北民歌丰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烙印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孙烨 《陕西教育》2007,(11):46-46
《诗经》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源头,其艺术表现手法是后世文学的典范,影响遍及各种文学样式。本文从赋、比、兴、重言叠韵几个方面谈谈《诗经》与陕北民歌信天游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歌是一种区域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文化、思想、情感的结晶。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质朴而动听的陕北民歌。就是在这千沟万壑的黄土地上,陕北人民将纯朴的方言文化植入到陕北民歌中,使陕北民歌注入浓郁的乡土气息,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陕北人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陕北民歌中,陕北民歌就是陕北音乐的根,是陕北人民的魂,是陕北文化的典型标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台静农上世纪20年代回故乡霍邱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歌,后来选择其中的113首情歌结集为《淮南民歌集》刊印。这些情歌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表现手法看,都具有明显的皖西地域特色,事实上属于皖西民歌。另外,台静农对民歌理论和收集方法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他对皖西民歌的收集整理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徐旭 《文教资料》2014,(2):10-12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汲取了陕北信天游的艺术营养。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叠的运用非常普遍,给文章增添了音乐关和旋律关,带有浓郁的乡土风情。  相似文献   

18.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