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地学新闻传播与地学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学新闻不仅承担着沟通地学信息、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和提升大众地球科学素养的任务,还具有塑造地球科学形象、弘扬地球科学文化的功能。而地学形象是重要的学科软实力,将为地球科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凝聚力。在学科林立且竞争激烈的时代,加大地学新闻的传播力度,改进地学新闻传播技巧,可以扩大地学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注意力,使地学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现代地学已进入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点的大学科时代,知识综合化趋势增强,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地学的发展要求人们把地球科学上升到地球科学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全身符地学教育改革必须转向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上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以往此方面研究多是从媒体(传播主体)角度进行,本文从受众(传播客体)角度对我国的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探索,对高校地学教育改革以及国家建设具竞争力的地球科学文化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还取决于人们对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取决于地学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在资源环境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探讨如何加强地学文化传播,实现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对此,含地学类高等院校的地学教育工作者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一批有深厚地学文化素养和较强传播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加强地学新闻报道传播地球科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地学类新闻报道对于促进地球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增强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介绍了地学新闻报道的特点、范围及其在科学文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加强地学新闻报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学前辈李四光的精神是所有地学工作者值得学习与倡导的,文章深入挖掘李四光精神对当代地学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以北京大学李四光中队讲师团为载体,认为宣传地球科学前辈的大师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地学文化,促进地学人才的培养,也是提升地学形象与地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被定义为自然科学,迄今主要从自然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现在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是工业改变了的地球,需要有关于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本文从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视角,研究古代土地崇拜的地学文化以及现代人统治自然的地学文化。如今,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需要新的地学文化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地学文化。新的地学文化,是一种新的地学人文精神。它作为地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指导地球科学的发展,引导和制约人类改变、利用和保护地球的活动,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也谈地学学科专业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学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地学专门人才、普及地学知识、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社会的重任。适应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的发展态势和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可  相似文献   

8.
现代地学系统思维模式是以系统思维的背景对待、研究地球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模式,是当代科学家以系统思维的方法认识、理解和把握地球客体本质和规律,并形成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模式。它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与其它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与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广泛结合,也是当代人们了解和研究地球客体的重要的思维背景。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看,现代地学系统思维在当代地学哲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的人文转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潮.作为自然科学的地球科学,在"人类世"地质时代,研究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显得更加必要,其中地学伦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地学领域,社会道德责任缺失,地球利益分配存在严重不公正现象,包括社会不公正,环境不公正.这是地球生命受到损害,地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地球资源受到破坏的根源之一.它需要科学的道德原则的指导和制约.地学伦理学,它的主要特征是,道德主体从地学工作者扩展到所有与地学相关的人,它的道德对象从人和社会扩展到生命和整个地球,从现在扩展到未来.因而它是一种生态伦理,即地学生态伦理.它的主要原则是地球利益和责任分配的生态公平正义的原则.它表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承担了不同的道德责任.在开发和利用地球的活动中,要坚守生态公平正义和保护地球的原则,这是一个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0.
关注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近20年来地学和地学教育的变革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地学不仅是认识地球固态、液态和气态各圈层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渠道,而且通过找矿勘探、气象预测、水文、测绘、地震等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和减灾等方面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直接为国家安全和海上权益服务。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地学的内涵、性质和社会功能也在变化,这在近20年尤为明显:———遥感、信息技术和各种实时观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地球科学进入了覆盖全球、穿越圈层,亦即地球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地球科学的学科特点,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认为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地球科学应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具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A review of the stated goals for education reveals a consistent emphasis on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solving is compatible with the investigative nature of science and with higher order thinking. Consequently, a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was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achievement of eighth grade students enrolled in earth science.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87 eighth grade students randomly assigned to fourteen sections taught by four teachers. This resulted in seven control sections and seven experimental sections. The stud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received approximately six weeks of instruc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receiving a variety of problem solving activities. A forty item posttest consisting of four subtests was administered to all stud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was useful in improving the overall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It was particular effective in facilitating application of earth science subject matter. This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appears to be a feasible strategy to use in most secondary science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3.
地理科学是一门揭示“人地关系”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广阔领域使美育的素材无处不在。中学地理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挖掘地理科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图像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像已经成为叙事的主要方式,该叙事方式可以充分地体现网络话语优势。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内各大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工作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有效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质量,必须积极培养国防教育主体的图像叙事能力,优化图像叙事表达方式,进一步提高图像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地球系统科学需要多学科参与的前提出发,认真总结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在广泛调查和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的对策,如提高认识、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建设等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一些复杂问题并且日益突出,如网络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人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享受主体,其对科学技术的选择及价值判断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各专家学者各有论述,但要提高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将科学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具体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精品课程,注重大众传播媒介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知识社会培养人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统合,需要这两个研究领域的通力合作。然而,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去理解和阐释这两个舶来词汇,因而见仁见智,目前尚不清楚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是否是彼此的子集或单独实体。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信息源,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地对比它们的研究范围、讨论它们的异同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两个领域共享相同目标,两个领域的出版物在学科领域、国家分布和研究主题均有重叠。两个领域通过合作可以找到共同点,来提升知识社会中的新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流失中的应用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S是现代地理科学与空间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地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门分析和应用工具。水土流失是地学与生态学领域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对空间信息的依赖性很强。本文介绍了GIS的概况,就水土流失的学科特点论述了适于GIS应用的若干领域,并对今后GIS在水土流失学科中的可能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土流失中的应用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S是现代地理科学与空间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地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一门分析和应用工具,水土流失是地学与生态学领域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对空间信息的依赖性很强.本文介绍了GIS的概况,就水土流失的学科特点论述了适于GIS应用的若干领域,并对今后GIS在水土流失学科中的可能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新闻与地质灾害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科学家还无法对某一次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出精确预报,但做到长期的预警提示却是可能的。媒体可以通过地学新闻的广泛传播承担起长期地质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教育的责任,而这需要媒体和公众地球科学素养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