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博大精深,并不局限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心理学思想。研究从哲学心理学思想、普通心理学思想两个方面对孔子心理学思想进行发掘,以期丰富中国心理学内容,促进孔子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作为阅读疗法研究的同行,仔细研读了<阅读疗法>一书,认为本书的精髓是"阅读疗法原理"和"阅读疗法在中国"两个部分."阅读疗法原理"从发生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四个方面对阅读疗法的疗效机制进行了论证.这是王波对世界阅读疗法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而"阅读疗法在中国",则梳理出了中国古代的阅读疗法的发展脉络、思想精华和实践案例,不仅为新兴的阅读疗法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扣启迪,而且也揭示了中国阅读疗法思想的源远流长.该书不足之处是:阅读疗法实务部分不够丰满细腻.  相似文献   

3.
提到中国古代的监狱,人们每每会想到那些暗无天日、阴曹地府般的监室和残暴的狱霸牢头,很难将监狱与"人道"二字联系起来.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作为一个早熟的社会,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中就已经包含了大量的人道思想.  相似文献   

4.
李新  邱艳坤 《兰台世界》2012,(19):73-74
作为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瑰宝,中国古代养生体育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它始于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历代的医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熏陶之中不断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几乎涉及人的一切生活领域的系统而稳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一、中国古代养生体育产生的理论基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及知识分子在自身的生活实际中,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情绪调节、工作休息等进行了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发挥档案元素作用,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构建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话语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用宽广的视角审视档案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档案是历史结晶和思想精髓。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的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6.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先霈教授就出版过《文学心理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书。与当时出版的那些“文艺心理学”一味介绍西方的知识不同,王先霈的书充满了对于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的追问和阐发。他似乎要证明中国古代也有文艺心理学。差不多二十年后,王先霈出版了他的专著《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我读后欣喜万分,我觉得王先霈有一种难得的对中  相似文献   

7.
马谛 《现代传播》2013,35(1):148-149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维柯、康德、杜威、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哲学、心理学思想流派的直接影响下,建构主义理论悄然兴起并风靡欧美和世界许多国家。由于建构主义思想及其理论汲取了多方面的思想精华,其理论迅速波及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人员不可谓不多,著述不可谓不丰。但其思路与视野呈现惊人的雷同与相似。社会学模式与哲学模式大体可以概括建国以来的中国古代美学研究。首次将心理学的视野与范式引入古代美学研究并以出色的实绩实现模式转换的,不能不推陶东风所著的《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以下简称《六论》)。因此,《六论》的意义首先倒不在它最先  相似文献   

9.
对于很多当代新闻传播学者来说.威廉·詹姆斯完全是一个陌生人。然而,作为美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之一以及世所公认的美国现代心理学之父,詹姆斯的机能心理学、彻底经验主义哲学及实用主义方法论为美国早期的大众传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心理学角度,从参考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范畴角度入手,对王夫之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包括他对于形神关系、心物关系、性习关系、知行关系、情欲关系、智能关系的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1.
吴旭东 《兰台世界》2014,(1):136-137
中国古代庞大深厚的哲学体系是人们看待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并在这样的哲学基础上形成了当时的音乐美学思想,一直影响了中国音乐在之后历个朝代的发展与延留,所以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应从当时的哲学思想入手.  相似文献   

12.
威廉·詹姆斯的机能心理学、彻底经验主义哲学及实用主义方法论为整个美国早期传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李普曼和帕克的大众传播研究,使他们分别完成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心理学、认识论转向以及对作为特殊知识形式的新闻的研究,并由此而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大众传播研究的早期代表.  相似文献   

13.
黄立新 《大观周刊》2012,(47):15-18
文章围绕中国古代哲学的无、有这一对范畴,在弄清古代文献原文的原义、本义的基础上,解析了老子的道本原说。指出老子的无、有是专有概念。“无”、“有”皆指物;“无”、“有”合为道。道的主要涵义是本原,同时也具有本体和规律的涵义。老子的道本原说和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丁峻的<知识心理学>整合了哲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方位、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知识创造的微观机理,是我国第一部全息破解了人类知识创造之谜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段莉群 《兰台世界》2007,(10S):59-60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称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与黄宗羲(南雷)、硕炎武(亭林)合称为“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其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对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批判总结,并建立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本文试就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作初步探讨,进而揭示其哲学卓越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古代中国是一个图书馆实践与理论早熟的国度。古代中国人在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实践方法和理论认识,就是梁启超所言"中国的图书馆学"。本文正是为了归纳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而作。[研究设计/方法]古代中国人完全自主地提出诸多图书馆学思想范畴,本文选取其中的五个范畴加以阐释,分别是:"书即道,道即书";"藏秘书,处贤才";"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爱书须传布"。[结论/发现]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极富专业性和哲理性,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创新/价值]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张岱年著。本书勾勒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体系,并分别对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知识论的概念范畴作出系统的说明,对于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极有裨益。(2) 《朱熹哲学研究》,陈来著。本书对朱熹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精辟的新见解。(3) 《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李申著。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专著,很值得一读。(4) 《周易译注》,黄寿祺等著。近年整理研究《周易》的著作中,此书极为出色。著者将整理古籍与研究古代思想文化成功地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且又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8.
《信息管理(上海)》2004,17(5):63-64
南京政治学院是直属总政治部领导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由院本部和上海分院(原空军政治学院)组成,是全军研究生培养单位重点建设院校,主要培养部队政治领导和机关干部、部队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人员以及军事新闻宣传、军事心理与心战、图书档案管理干部。学院现有政治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图书馆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队政治工作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19.
钟年 《现代传播》2008,(2):39-40
近年来传播心理学在中国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在这种形势下,对传播心理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依然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传播心理学可不可以成立?传播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传播心理学的追求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传播心理学界可谓仁智互见、议论纷纭,但如果我们引入开放社会科学的思想,或许能寻找到一些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汉族,原籍浙江诸暨,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本文拟就对他的近代图书馆实践活动方面成就作一总结,以期有助于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