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矛盾性格一直以来都是莎剧研究中令人兴趣盎然的话题。本文从作者角度出发,对福斯塔夫形象进行了探讨,认为,福斯塔夫这一形象得以不朽的深层原因在于,他身上所蕴涵的思想反省意义和莎士比亚的心灵是和谐一致的.他是莎士比亚用来表达其内心隐秘情感的一个手段,拥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福斯塔夫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莎翁在世时,这个人物就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深广的思想反省意义在英国各界亨有盛誉。三百多年来,对福斯塔夫多方面的研讨,一直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学者。自从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致裴·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的信中写下“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这样的借喻词后,开了无产阶级评论福斯塔夫的先河。许多无产阶级文艺批评家都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福斯塔夫形象作出科学的解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富于现实生活气息,而且人物个性总是在情节的发展中自然地显示出来。夏洛克、哈姆雷特、福斯塔夫等都已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本文将针对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主人公———这一具有多重性的主体形象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著名的喜剧人物,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从诞生至今,这个人物一直以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深广的思想反省意义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讨。本文将运用维姆萨特“具体普遍性”理论,重新解读这一经典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正> 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人大多知道John Falstaff(约翰·福斯塔夫)这杰出的艺术形象。Falstaff是一个肥胖的没落骑士,吃喝嫖赌、吹牛拍马却又俏皮幽默。吹牛是这个人物最突出的喜剧性格,而他的姓氏Falstaff恰好对他这一性格特征作了绝妙的隐射,因为Falstaff与英语普通词汇Falsc stuff(假货色)谐音。这种隐射或揭示人物性格等方面特征的人物命名就叫做Aptronym。  相似文献   

6.
成立 《文学教育(上)》2013,(22):114-115
在莎士比亚笔下的众多戏剧人物中,欧陶利克斯是一个不很起眼,但又被很多学者和读者所关注的对象.探其原因,是缘于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文中就如何认识这一形象谈了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小引:艺术批评的标淮 约翰·福斯塔夫爵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著名的喜剧人物,他和哈姆莱特·夏洛克并列,被公认为莎氏所创造的三大最复杂人物形象之一。 几百年来,西方的文学家对这个人物作过大量针锋相对的评论。例如,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评论家约翰·德莱登叫他为“懦夫”,早期浪漫派评论家莫里  相似文献   

8.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戏剧中一个最完美、最逗人喜欢的喜剧形象。堂·吉诃德形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喜剧角色,但与福斯塔夫相比具有不尽相同的审美意义。通过两者的比较能更好地体现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异同,并进一步揭示出两位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对人文主义理想和现实生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福斯塔夫是莎经亚笔下最有名的喜剧人物之一。多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马克思恩格斯也把他作为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但是,人们历来只看到福斯塔夫的喜剧性格本身,而对其性格的喜剧机制不甚关注。本文从文学符号学“能指与所指”关系出发,从福斯塔夫的语言、行动、信仰、肢体特征等方面,剖析福斯塔夫的喜剧个性,从一个侧面揭示喜剧性格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0.
威廉·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化史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少有的天才之一。他的著作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史的里程碑,是因为他首创了现实主义手法,对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客观描写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哈姆雷特》被看作是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书中记叙了12世纪王子哈姆勒斯的故事。《哈姆雷特》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复仇故事,踌躇是哈姆雷特最著名的性格特点。他要报杀父之仇,但却又多次不能下手,反复迟疑,而这正是莎士比亚关于哈姆雷特的构想中最关键和独特的地方。本文正是分析了莎士比亚手中的哈姆雷特这一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作品充满魅力,而记述莎士比亚生平事实的资料非常有限.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问题一直吸引着传记家和学者去探索.格林布拉特的<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是如何成为莎士比亚的>以莎士比亚所处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环境为背景,通过作品与作品,作品与历史事件、传主个人事实和逸闻,作品与历史背景、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风俗习惯等的互文解释,记述和解释了莎士比亚的生平和性格.这一互文性的解释策略达到了解释的目的,是对传记文学写作方法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作文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如何写好话题作文,是教师们议论的热门话题,也是考生们关注的热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  相似文献   

13.
谈谈素(质)数表达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素(质)数历来为数学家们所关注,它的魅力和关于它的话题可谓经世不竭。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已指出且证明: 素数有无穷多个. 然而,检验素数(特别是当它很大时)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1601-1602)与《麦克白》(1606)创作于同一时期且两部作品在人物、主题上有很多相似处。把两部作品对比阅读能发现在17世纪文化转型期,莎士比亚面领着文化焦虑,莎士比亚有莎士比亚式的人文主义,他既不把上帝当成绝对权威,也不无限夸大"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调整现行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意见(下面简称《调整意见》)下达后,由于《调整意见》未作详细说明,加之有些小报断章取义,因此《调整意见》成为高中物理教师们议论得较多的话题.笔者谈谈对《调整意见》中几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其作品既呈现了人文主义情怀,又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悲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考察,进一步理解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视角.莎士比亚在思想内涵上汲取了基督教文化精华的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继承了基督教经典圣经的艺术精华.体现在借鉴圣经中的叙述结构,人物原型,意象等几方面.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探讨更加深化对莎比亚戏剧的认识,从而丰富读者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伦理故事,由于该文学作品糅合了多种因素,形成了悲剧性的文学效应,容易引起读者产生共鸣。在文学作品研究中,虽然莎士比亚早已离开人世,世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莎士比亚及其文学作品的评论确是长兴不衰,尤其是《李尔王》悲剧的成因的研究,成为了评论家们一直关注的焦点。基于此,对基于《李尔王》悲剧的成因与现实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谴责人伦颠倒的社会现象,使人们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8.
主体教育理论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是主体,最混乱的话题也是主体。我们一旦步入这一领域,扑面而来的是一大堆模糊不清的概念。十分奇怪的是,这一教育理论被学者们高度重视(被称为教育理论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并成为教育中热点的热点),但在概念上却被“高度”忽视,以至于仅这一理...  相似文献   

19.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继承民间狂欢化精神的结果和体现,他身上闪烁的狂欢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活动时空的广场性、狂欢化的主体精神、地形学意义、治外法权下的真话.他的活动时空的广场性不仅形成了著名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还扩大了剧作的表现范围和深度;他身上的狂欢化主体精神尤其是二律背反的特点使这一形象更为复杂,更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性;他的地形学意义又使他具有了强烈的民间色彩;他的脱冕神圣、对抗权威和他所带来的狂欢化的笑声使观众获得身心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不仅把悲剧人物麦克白置于外在社会道德方面的善恶冲突之中,而且主要展示出他自身灵魂的搏斗,并在搏斗中走向自毁,从而写出了一个强大而深刻的灵魂毁灭的悲剧。这是《麦克白》成为伟大悲剧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