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科技进步和中外交流的增多,中国作者撰写的书稿和文章在西方英文出版物上发表的越来越多,这是促进中西科技和文化交流的一件好事。遗憾的是这其中多有不尽人意之处。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学术期刊里中国作者的姓名表达方式极不统一,发表的文章里前后姓名的出现形式严重地不一致。这种不统一与不一致除了它的不正确性外,还给文献的检索增加了难度和差错,也使相关的数据统计产生了误差。本文以作者在英国从事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实际接触为基础,初步解析这类错误的发生原因和避免方法,尤其是作者本人应负的责任以及在发表文…  相似文献   

2.
平日读报,常见文章后编辑附言:请告作者地址姓名。一句简单明了的话语,使人感触颇多。作者给报刊写稿,没有不希望文章变为铅字的。一篇稿件,从谋篇布局、写作修改到誊抄寄出,“文章满纸书生累”,按说不应忘记署上自己的名字,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怕文贵自负吗?不完全是。运与作者对编辑的不信任有关。当今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不乏文笔拙劣的关  相似文献   

3.
王经武  王娟 《编辑科技》2001,13(1):53-54
科技期刊增刊所发表的文章,在些单位里,当聘任作者或晋职考核时,不予承认,对作者与编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和尊重,增刊是和正式刊物一样的办理了审查和出版手续,审稿和编校经历了同样的程序,按理与按法均应和正刊一样对待,才能在一个知识产权法制健全的国家里,调动作者知识产出者和编辑出版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署名文章”应署名盛祖宏以前在一些通讯社发的电讯稿中,常常是这样的开头:“××日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至今在电台、电视台的广播中,仍袭用“署名文章”的做法,不说出作者的姓名。署名文章本来署了名,转载或转播时为什么不给作者署名呢?如果说,过去在极左思...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向报刊投稿。将发表的稿件和原文相对照,发现文字更灵秀了、结构更合理了、语句更顺畅了。可以说,稿件的发表,凝聚着编辑的心血,我也很感谢他们。但个别编辑在修改稿件的同时,把笔者的姓名也“修改”了,就连到邮局领取稿费时也要大费周折。姓名是一个人的标志,大部分的姓名注定是要相伴一生的,容不得丝毫差错。作为一个撰稿人,写的文章有时编辑中意,直接拿来就用,一字不改,编辑省心,也是作者最大的欣慰;有时编辑感到要经过修改才可以刊登,这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有时编辑会感到离发表有一定的距离,没法修改,干脆揉成…  相似文献   

6.
解决西方人对中国人姓和名误解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仲平 《编辑学报》2007,19(5):360-360
近年来不少中国人在国外科技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英文论文时,把汉语拼音姓名的姓写在名字前面,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这当然符合中国的传统;但这也会引起西方人的误解,因为西方的姓名习惯是名前姓后的.目前已有多种企图解决这个误解的方法, 但因为不统一,反而引起新的混乱, 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姓和名的混淆会造成检索中国人著作的困难, 这对中国科技成果在国际上扩大影响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书目数据库里多卷书和丛书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不高.原因是著录不一致.检索点不一致。运用虚拟记录概念.采用形式层次结构著录多卷书和丛书,形成统一规范的著录,可以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8.
科学论文作者姓名存在同名同姓、姓名书写方式不统一、姓名随时间及环境发生改变等情况,从而对信息检索、引文分析、学术评价等工作造成影响。该文认为应为科学论文作者编制永久性的身份唯一标识符,作为在各种不同环境下判定作者身份的依据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一种编制规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认真制定好“九五”期间国家的出版规划,是今后五年里我国出版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期我们发表了杨牧之同志的《与时代同步认真规划“九五”》一文。作者在文章中就如何制定好“九五”规划,提出了重要的意见。本期“出版论坛”栏目里,我们发表了国家体改委冯...  相似文献   

10.
一、主办单位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组织委员会二、评奖范围 :1 已发表、未发表理论研究文章和评论文章 ;2 已发表文章限于 2 0 0 1年 6月 15日至 2 0 0 2年 6月 15日期间发表。三、选题和要求 :评论类要求是对电视剧、电视文艺、电视广告、电视纪录片、电视美术片和相关电视艺术现象的评论。四、报评要求 :1 理论文章字数要求在 10 0 0 0字以内 ;评论文章要求在 30 0 0字以内 ;2 报送者向组委会寄送A4纸三号字打印稿 2篇 ,文稿软盘 (word格式 ) 1张 ,凡未寄送软盘者 ,取消其参评资格。同时附寄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通…  相似文献   

11.
本刊稿约     
正一、来稿必须未曾在任何出版物或互联网发表,切勿一稿多投。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电话和电子邮箱。限于人力,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二、来稿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务必核对无误。本刊对采用稿有权删改,对所载文章有权使用。三、来稿一经采用,即寄样刊和稿酬。特别声明:本刊不收取任何版面费。  相似文献   

12.
宁波日报高级编辑张登贵的第二部评论、随笔集《大题小作2》,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大题小作2》收入的是作者1998年至2001年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评论和随笔精品,共93篇。这些文章,大多是对重要新闻和社会现象发表的看法,有贬有褒,引人思考,给人启发。此书还收录了已故著名评论家、文汇报原编委全一毛对《大题小作1》的分析评价文章和作者于1992年发表的论文《顺藤摸瓜与顺瓜摸藤——新闻与言论写作比较谈》。作者在自序里,对评论以及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要求,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此书具有一定的学…  相似文献   

13.
从英语视角,分析了科技出版物中英语姓名书写形式前后不一致、英文题名书写形式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指出原因是英语惯用法与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或标准示例中对此的表示形式不同.提出科技出版物应整体统一.建议对英语姓名,无论其出现在文中还是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都应遵照国标规则;建议对各种英文题名,均采用英文短语书写形式,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的书名、刊名及其析出文献名以短语形式的斜、黑、白字体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4.
冯越 《今传媒》2007,(3):15-15
如果有人和你说,中国清朝末期的妓女赛金花,曾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你能相信吗?可是,去年11月14日,湖南出版的<潇湘晨报>,在一篇<铁凝该怎样领导中国作协?>的文章里就是这样说的,在作者长平的名字后面还写明了其身份是"<南都周刊>副总编辑".其实,与中国有关、姓名中有个"赛"字、又当过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人,名叫赛珍珠.  相似文献   

15.
本刊稿约     
正一、来稿必须未曾在任何出版物或互联网发表,切勿一稿多投。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电话和电子邮箱。限于人力,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二、来稿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务必核对无误。本刊对采用稿有权删改,对所载文章有权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刊稿约     
正一、来稿必须未曾在任何出版物或互联网发表,切勿一稿多投。请附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电话和电子邮箱。限于人力,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二、来稿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形式,务必核对无误。本刊对采用稿有权删改,对所载文章有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偶翻旧报,读到茅盾先生在《救亡日报》上发表的短文,发表时间是1937年8月28日,题为“对时事播音的一点意见》。在整理我国广播史料的过程中,这是作者发现的中国作家最早评述广播节目的论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沪沟桥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号召全民抗战的宣言,抗日峰火燃起在中华大地。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军民奋起抵抗,英勇作战,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救亡运动。受战事影响,报纸无法正常出版或投递,无线电广播成为当时传播时事新闻的主要工具。针对当时情况,茅盾在文章中首先肯定了播音界一致抗日的…  相似文献   

18.
委托办中华系列杂志一稿两投重复发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李贵存  刘小梅 《编辑学报》2001,13(5):292-293
探讨解决一稿两投、重复发表问题的有效措施。给47刑发了统一的调查信,收回25封(刊)。25刊中存在一稿两投问题的稿件有14篇,涉及9个刊,占36%。其中6篇没有造成重复发表的事实,8篇形成了重复发表的事实,占57.14%。结论:1)同一篇论文将作者的署名顺序变化后,投寄不同的期刊,属一稿两投或多投;2)投到不同期刊的论文,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时,属一稿两投;3)同一篇论文将题名变化后投寄不同的期刊,属一稿两投;4)同一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作(研究问题),不属一稿两投;5)同一篇论文以不同的文字发表属平行发表,不属一稿两投或多投;6)同一篇论文在内部资料与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分别发表,不属一稿两投。处理一稿两投,尤其重复发表问题要从严,但重在预防:1)加强宣传,提高作者、编者的法律意识;2)在相关期刊上公布有关的处罚规定,以达到警示目的;3)要求作者在授权书中承诺不存在一稿两投、重复发表问题;4)统一介绍信的格式与内容,依靠单位审查把关;5)实现资源共享联网查询;6)依靠审稿人把关。  相似文献   

19.
<山西档案>1999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何不适用中国"的文章.我读后,感到自己的观点与作者不吻合,特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作者和一般读者撰写的报道、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总是希望报社、杂志社能够及时地给他们寄去样报、样刊。这个要求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因为:一是作者能在报刊上发表一篇报道文章,总是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代价,这特别对于初学写稿的人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及时地给作者寄去样报或样刊,说明报社、杂志社没有忘记作者的辛勤劳动,对作者也是精神上的鼓励。二是有些文章发表后,作者一时还不知道,寄去样报或样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起了一个用稿通知书的作用。三是便于作者作剪贴留念。全国有那么多的报纸、杂志,读者、通讯员不可能全部自费订阅,寄了样报或样刊,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