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孝观念及孝文化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孝"由血缘亲情而萌发,是人类最原始情感之一,为百善之先。而藉此衍生出的孝文化内涵丰富,自古至今,其内核随着社会发展,在汲取社会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这种演变同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能力,也是传统文化的自我完善和民族意识的沉淀。对孝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发扬,不但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凝聚民族内核,更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孝文化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雅各英译本《孝经》作为中华孝文化典籍英译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译本。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不同视角来深入剖析理雅各《孝经》,这在孝文化典籍《孝经》英译研究中至今尚属首次,希望能为《孝经》以及孝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即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人口老龄化加深的时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渐趋深入和国际竞争加剧的特殊历史时期,更需要传承发展好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孝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教学,育人效果好、受众基数多、后期辐射面广,是传承和弘扬孝文化的高效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4.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中华优秀传统典籍中蕴含的丰富孝文化表达,彰显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文化滋养。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文化与价值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对于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往和追求讲孝尊孝守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亲情血亲关系、维系社会和谐有序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充分挖掘我国传统典籍中的孝文化表达,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道德修为、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教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孝道文化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它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点,而且已经内化成了一种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研究传统孝文化仍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传统孝文化的批判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发掘、整理、分析的过程。本文概述了传统孝文化的演变过程并简单分析了传统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议孝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精神的根源.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孝,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因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绽放的孝心最美丽,绽放孝心的人生最精彩.珍惜那一份情,恪守那一份孝,让孝心绽放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9.
中华孝文化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廉政文化的内在动力,也是廉政文化的建设途径。大力弘扬孝文化,彰显其实践性特征,有利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始终以其独特风采和巨大魅力闻名遐迩。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内涵丰富,天子诸侯卿士大夫普通民众等各色人物,于国于家于父母兄长于长辈上级于朋友同仁等各种关系,孝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世人眼里,以孝作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然而,在当今社会,不是最黑暗、最动荡、最贫困、最荒淫腐朽的时代,总之不是最坏的时代,却是最不孝的时代。因此,我们要把握孝文化的真实内涵,分析传统文化下对孝道存在的诸多误解,从而在现实动态下把握孝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从中国传统孝道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入手,阐述了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如何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是主体价值构建的哲学依据。加强社会主义新孝道观教育对于纠正主体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主流形势是一个正确选择。社会主义新孝道是传统孝道观念的现代化,是优秀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对于养成科学的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探究用社会主义新孝道观引领主体价值构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孝悌”文化是儒学道德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黄河三角洲“孝悌”文化形态形成的历史久远,不断得到深化,并通过饮食活动趋向日常化,融入到人们的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挖掘与重塑黄河三角洲民间“孝悌”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明了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论述了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要弘扬、阐释、转型孝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联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和社会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提倡弘扬中华孝文化精华,摒弃其糟粕,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容,从而建设特色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首要的文化精神。由于我国先民在跨入文明阶段的过程中没有打破血缘关系,因此,血缘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质,中华孝文化就是这种血缘文化的表现形式。孝观念形成于殷商与西周时期,从汉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实践应用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进入晚清时期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发生千年变局,传统孝道也开始了蜕变的过程,孝观念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阶段,处于人格与知识培养的"拔节孕穗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新世纪,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直接关系未来的家庭构建和国家建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  相似文献   

18.
以敬老爱老为核心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敬养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文章对传统的孝道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同时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论述了对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