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这一时期实施的垄断金融政策及一系列战时经济统制办法,在维持战时经济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便利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这时期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提供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及经济统制的有关资料,以便考察该时期政治经济状况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在此后迅速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的操纵下,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实行了严厉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统制掠夺的重点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基础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严厉统制下,东北经济迅速殖民地化,东北人民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3.
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经济具有决定作用,它直接地制约着战争的进程和结果。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是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发动者,它曾力图通过武力称霸世界,但与其称霸野心相比,其经济实力明显不足。因而,战时的日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部经济力量为战争服务,并随着战局的发展不断调整其经济政策。本文准备就此谈一些粗略的看法。战时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国家的“经济统制”,国家政权充分地介入到经济生活之中,而价值规律则降居次要地位,国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角。国家的经济政策直接决定着战时经济运营的方向和进程,并最终反映到战争的结局上来。根据日本战时经济的行程,其统制政策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罗敦伟是民国时期统制经济理论专家。他主张战争时期应采取统制经济的手段对工业、农业、劳动、交通、财政金融和外汇实施总动员,以保证军事上的需要和经济秩序的稳定。他的这一思想来源于一战、二战期间欧美国家及日本的统制经济实践,并成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对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之前,大连地区造船业逐步建立,并取得初步发展;事变之后,受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刺激,大连造船业进入了一个畸形膨胀阶段。日本殖民当局垄断了与大连造船业相关的产业,掠夺造船业的产品利润,并且剥削和压榨中国工人,这些都反映了大连造船业的“殖民地”化特征。大连造船业是中国北方海港城市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门类,在日本统治时期急速膨胀,其实质是为迎合日本殖民扩张和侵略的需要,也是日本战时“统制经济”下的制造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的工业侵略政策,都是经关东军授意。由总务厅批准,下发伪满国务院执行的。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洲国实施工业经济统治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尚不敢悍然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公然实施鸦片侵略政策,遂使其对中国东北的鸦片政策具有互为表里的两个层面,具体体现为日本对"关东州"和伪满洲国实行具有禁毒与纵毒二重特性的鸦片政策。禁毒为鸦片政策之表,满足了日本美化自身形象,逃避国际舆论谴责,逃脱纵毒罪名的国家目的;纵毒为鸦片政策之实,体现了日本攫取殖民利益,实现侵略扩张的国家追求。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政策之间交互作用,掩盖了日本对中国东北鸦片政策的毒化侵略实质,混淆了世人对这一政策侵略性质的判定,但也充分暴露出隐藏于其间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除对东北进行政治压迫、经济统制和资源搜刮以外,还对税收进行了大肆掠夺。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掠夺东北人民的财富,满足其侵略战争的需要。伪满赋税最大特征是具有浓厚的殖民性质。回顾和总结伪满时期赋税,警醒后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自1940年3月至1945年8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傀儡政权——汪伪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其经济实力,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实行了战时经济体制。所谓战时经济体制即1943年1月9日汪伪政府向英、美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后使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的体制。汪伪政府在日本主子授意下,颁布了《战时经济政策纲领》,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经济统制。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汪伪政权的性质及其殖民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垒政府,全面侵占了东三省。接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毗邻的华北地区,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对华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和侵略,冀东武装走私贸易则是这一政策的一个具体方面。这场肮脏的走私贸易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其规模逐步升级,甚至达到了令日本在华北的资本集团亦感到不满的程度,给华北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破坏。  相似文献   

11.
家畜是“蒙疆”地区主要资源之一,又是重要战略物资,就日本战时经济而言,如何解决该地区家畜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战马及资源开发所需畜力和军用纤维资源等问题。因此,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建立和扶持伪政权,借助其行政权力和法律,对家畜的饲养、繁殖及收购、输出等整个环节实行统制政策,企图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使该地区畜牧业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战时经济的附庸。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绥靖政策四个字与英法美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此笔者拟对 1931~ 194 5年苏日关系作一粗浅的分析 ,来说明苏联在远东执行的绥靖政策本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苏联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忧虑 ,谴责日本侵略的同时 ,又宣称对“九·一八”事变持中立的态度 ,以换取日本在中东铁路上对苏联的支持。 1931年底到 1933年初 ,多次希望同日本签定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遭拒绝。1932年 3月 ,日本一手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 ,当时以英法为首的国联对伪满洲国没有给予事实上或者法律上的承认 ,而苏联政府视国际法之不存 ,竟然同“满洲国…  相似文献   

13.
伪满政权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近代史上曾经有国中之国——伪满洲国的存在.这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侵略中国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为了达到以毒养战和纵毒祸华的双重罪恶目的,日本在伪满洲国推行了以高调"断禁"、实则纵毒为特点的鸦片统制政策。日伪当局利用鸦片专卖搜刮民财,增加财政收入,摧残东北民众的民族精神,给东北造成深重的社会问题和民众灾难,严重违反了本国签署的海牙和日内瓦国际禁毒公约,犯下了严重的国际毒品罪和战争罪。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统制经济政策与茶业的发展——以湖南安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设立统制机关,实施统制措施,安化的传统茶业利用这一时机,不仅摆脱了衰败的边缘,而且通过改良品种、革新工艺、机器制茶等措施,扩大了生产,提高了茶叶产量,调整和开拓了原有的茶叶贸易线路。统制经济政策不仅促进了安化传统茶业的振兴,而且对于抗战时期的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是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靖国崇拜”与其说是国家传统,不如说是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国家意识形态,其要害是否认侵略历史。而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了把军国主义侵略史正当化。“小泉参拜”的结果意味着日本国家主义向战时回归。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陈诚重新主政湖北后,根据当时社会和政治需要,在全省实行“计划教育”,对各级学校的布局调整、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学校教学训导的改革以及学生的升学和就业进行统筹安排。这是一种战时教育统制政策。本文考察了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经过,分析了其历史成效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特殊会社在东北地区的经营为例,探索"伪满洲国"时期大量日本特殊会社在工厂数量众多、技术先进等历史数据的背后,其殖民经济掠夺性的本质。指出,殖民经济光鲜的现代化外衣并非为中国而穿,客观上也未必为中国带来多少机遇,不应把对中国资本与劳力的极力掠夺冠以"开发"的名义;面对日本的侵略事实,历史调和论及"开发有功"论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政界与学界在粮食统制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偏旧偏新"倾向:一是中国素来无粮食管理的传统,而主张粮食放任政策;二是期望借鉴西方国家粮食统制模式来解决战时中国出现的粮食问题。随着政、学各方讨论与研究的深入,他们又力图寻求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管理道路,采用政治与经济力量相结合的方法,恢复古制"田赋征实",控量以制价。关于粮食统制问题的论争反映出抗战时期政、学界良性的互动关系,为国民政府粮食统制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与选择。从学术史角度来看,该时期围绕粮食统制问题进行的讨论与研究,对中国历代粮食政策进行了总结,也开创了现代中国粮食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伪满洲国是日本侵华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存在14年的殖民政权,期间教科书发展已经偏离基本特质,沦为伪满政权的统制工具。此研究通过分析"国民科"教科书——《满语国民读本》的历史背景、编写概况及文本特征,揭示伪满政权控制教科书最深层的思想动机。《满语国民读本》通过重新定义"国家"、"国民",以及"满洲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来达到制造忠顺"国民"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