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琳 《今传媒》2011,(12):116-118
科技文献的出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滞现象。所谓时滞,是指从科技期刊编辑部收到科技文献,到科技文献在科技期刊上刊登发表出来所用的时间。出版时滞是期刊评价指标之一,是反映期刊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率和能力的一个指标。出版时滞可以衡量论文发表速度,评价科技期刊质量,也是作者投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编辑出版时滞与期刊论文质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在确保期刊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基本特性制定缩短编辑出版时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琳 《出版与印刷》2011,(3):11-13,20
在科技文献的出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滞现象。所谓时滞,是指从科技期刊编辑部收到科技文献,到科技文献在科技期刊上刊登发表出来所用的时间。出版时滞是期刊评价指标之一,是期刊稿件的收稿日期至发表日期之间的停滞时间,反映期刊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速率和能力。目前,科技期刊界都用出版时滞衡量稿件发表速度,在期刊评优时把出版时滞作为参考条件;作者也把期刊的出版时滞作为自己投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1]。编辑出版时滞与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必须在确保期刊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基本特性制定缩短编辑出版时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20种科技期刊2010年论文发表时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庆  刘永胜 《编辑学报》2011,23(6):491-493
以国内20种科技期刊为样本,对2010年发表的3164篇论文的发表时滞进行了调查统计,利用计算模型,求出科技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为11.6月,并将这一结果同1985年国内科技论文发表时滞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时滞与文献寿命的关系。提出了“超短”时滞概念。  相似文献   

4.
加强时间观念是每一个科技期刊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间和质量是保证一个期刊信誉的最重要的东西。缩短科技期刊的出版时滞,实际上就缩短课题的研究固期,加快信息的传递和流通。据1990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长达14.1个月,而国外期刊的平均出版时滞为7~12个月,国内期刊出版时滞普遍比国外长。造成出版时滞长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如期数有限、页码有限、论文篇数逐年增加外,还有编辑印刷等方面的原因。而提高论文录用标准和篇密度,改进编辑出版对缩短出版时滞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超 《出版与印刷》2019,(1):32-37, 38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编辑学报》等13种编辑出版类期刊的高被引论文进行了数据分析和阐述。研究发现:编辑出版类期刊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5种期刊,刊发高被引论文较多的年份均在2000年后,高被引论文作者多为科技期刊编辑。发表在期刊第1—6期的高被引论文较多,且呈递减趋势,而发表在期刊第7—12期的高被引论文较少。编辑出版类期刊高被引论文最关注科技期刊、期刊编辑、数字出版三大研究主题,不同编辑出版类期刊高被引论文研究主题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论文发表时滞的长短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个具体指标。论文发表时滞的长短不仅关系到作者的研究成果能否及时发表,关系到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以及在国内外能否迅速交流,而且关系到科研成果能否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经济价值的问题。据悉,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与国外期刊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怎么缩小这个差距是各期刊编辑部一直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文发表时滞的长短是评价期刊质量的一个具体指标.论文发表时滞的长短不仅关系到作者的研究成果能否及时发表,关系到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以及在国内外能否迅速交流,而且关系到科研成果能否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其经济价值的问题.据悉,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与国外期刊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怎么缩小这个差距是各期刊编辑部一直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相关时滞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韩志伟 《编辑学报》2004,16(5):316-318
以科技论文运动的一个完整周期,即论文的产生-发表-被引用(利用)为参照系,结合作者-编者-读者构成的运作关系主体,研究科技期刊在科技论文一个循环周期中的"时滞"构成.认为时滞可分为6种,即:论文获取时滞,出版时滞,发行时滞,待阅时滞,阅读时滞,被引用时滞.论述中对6种时滞做了进一步细分,从而为针对科技论文时效性要求的期刊运作提供一些认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定量分析优先数字出版对论文发表时滞和网络下载量的影响,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中,统计了6种期刊2013年第1期论文。结果表明:优先版发表时滞为228d,比纸质版平均提前了76d,加上1个月的印发时滞,能提前100d左右与读者见面。被统计期刊优先版篇均下载量为29.3次,能提高42.5%的网络下载量。这一新的出版模式,极有可能将彻底取代传统科技期刊纸质出版。  相似文献   

10.
时间管理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娟  范永德 《编辑之友》2011,(Z2):12-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作为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也要求能够及时报道研究成果,否则就会失去时效性。提高论文发表的时效性是吸引作者投稿的重要因素,也是科技期刊提高质量的必要条件。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时效性就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编辑所要做的工作即尽量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把科研成果尽快传达给公众。对科技期刊编辑而言,如何管理时间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与论文的时效性,它直接影响剑编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Web of Science收录物理学科数据为样本,分别收集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该学科的出版数据,选取各年度被引前10%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期间学术期刊刊载容量(能力)的变化、编辑出版发行方式的变化并统计计算上述数据的引用时滞.结果表明:引用时滞逐年下降,尤以2015年显著,仅4.65%的文献在发表当年未被引用.而1995—2015年间该学科期刊的刊载容量(能力)并未显著增加、刊均发文量在500篇左右,其引用时滞的缩短主要源于该学科70%的学术出版机构在2010年之后推行论文直发,待刊论文(Article in Press)单篇论文优先数字出版或放宽开放获取条件等改进编辑出版发行的策略,从而减少论文的发表周期.  相似文献   

12.
加快护理期刊信息传播速度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华护理杂志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常年居于我国科技期刊前列,但是发表时滞偏长,其原因包括可刊文章的数量大于期刊容纳量,审稿及修改件需要较长时间,编辑部对发表时滞的重视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分流稿件,扩大版面;改进审稿流程,加快退修速度;增强编辑的时效意识,将发表时滞作为工作考评的内容等改进措施,有效缩短了论文的发表周期.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土壤-植物营养学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比较国内外土壤一植物营养学主要期刊论文的发表时滞,发现国内期刊发表时滞相对较长,二者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待发时滞上,在定稿时滞上差别不大.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我国该领域科技期刊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缩短发表时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缩短学术论文审稿周期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决定性环节,毫无疑问这一环节的完成是需要一个周期的。对学术期刊而言(本文以数学期刊为例),过长的审稿周期至少会带来以下三种弊端:1)造成期刊“出版时滞”。目前,科技期刊界都用“出版时滞性”来衡量论文的发表速度,在期刊评优时把“出版时滞”作为参考条件;作者也把期刊的“出版时滞”作为自己投稿时考虑的因素之一[1]。审稿周期过长必然造成论文发表滞后,从而影响到期刊的“出版时滞”。2)影响所发表论文的“时效性”。在如今的信息社会里,数学学术论文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经过较长的审稿周期后所确定可录用的…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报》2012,(3):202
正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维护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的诚信,营造学术期刊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特郑重发表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6.
浅论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稿是保障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核心环节。编辑审稿与专家审稿是科技期刊稿件鉴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但编辑对期刊发表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发表价值负有主要把关责任,要进一步明确编辑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应注意的7种"症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7,19(6):447-450
认为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存在以下7种"症候":期刊自引率过高;过于追求基金论文比;过于追求作者层次;作者意识差;论文发表时滞过长;收费没有规范;过分限制篇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们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煤炭科技期刊编辑部编辑出版专业研究水平与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作者单位(期刊编辑部)为检索词,依次对行业48种期刊编辑人员发表的编辑学论文数量、论文主题及期刊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编辑人员发文量逐年增多,48种期刊编辑部共发表论文296篇,分布在75种期刊上;论文内容以编辑出版实践总结为主,编辑学研究水平偏低,对编辑出版前沿性问题,如文献计量学方法、数字出版、期刊产业化等热点内容研究较少.建议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期刊编辑部及编辑自身3个主体通过完善政策、加强编辑业务培训、开展编辑出版研究项目等措施激励编辑人员撰写论文,以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和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郭盛楠  郝洋  韩焱晶 《编辑学报》2021,33(3):335-339
我国长期存在科研人员将优质稿件发表在国外期刊的现象,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期刊出版单位要切实承担起办刊人的责任,留住优质稿源.本文以中医药学科期刊为例,介绍科技期刊工作者可以通过宣传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的利好政策,弘扬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培育优秀作者团队,宣传国内科技期刊,提升期刊建设和编辑出版能力等措施引导我国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进一步吸引全世界的优秀稿件,发表全球顶级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论文发表时滞与优先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江  伍军红 《编辑学报》2011,23(4):357-358
将论文发表时滞分为审稿时滞与等待印刷时滞,解释了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过程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时滞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优先数字出版在大幅缩短论文发表时滞方面的功能与意义,统计表明,优先数字出版能将期刊影响因子提高约15%。提出了优先数字出版中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