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仡佬语中的塞音呈清塞音、浊塞音和带先喉塞的浊塞音三分格局.在后来的语音演变中,清不送气塞音基本保持不变,变化较大的是浊塞音和带先喉塞的浊塞音.原始仡佬语中的浊塞音演变较为复杂,但大多数已经清化,在有的方言点读为清送气音,只是在少数方言点中还保持浊音色彩;原始仡佬语中的先喉浊塞音现在仡央语群中保持较好,在仡佬语大多数方言点中先喉塞失去后变成了普通浊音,再在随后的清化运动中变为清塞音,少数点读浊塞音.仡佬语中的后起的清送气塞音在部分方言点中还有擦化现象.原始仡央语中的塞音三分格局正在逐步向清不送气和清送气这样的二分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2.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3.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话:本期推出两篇"山里话"和一篇桂南平话文章。山里话文章是《浦北福旺背山话概说》和《浦北县白石水麻佬话同音字汇》。福旺和白石水同在一县,相距70多公里,方言属于钦廉片粤语,只是彼此同中有异。共同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绝  相似文献   

5.
明中叶山西汾阳数学家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中存有大量算学诗歌,用韵十分灵活,基本不遵平水韵。经过系联、分析韵脚字,归纳为14部,同时得到若干特殊韵例。参照现代山西方言,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算学宝鉴》用韵反映了16世纪汾阳方言的若干特点——阳声韵:臻深曾梗通摄通押,宕与曾梗通摄通押,咸山摄合流;阴声韵:之灰通押,支鱼通押;入声韵:塞音韵尾合并,喉塞音-.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6.
八步区厦良、灵凤和担石三种都话相同的语音特征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基本不送气;鼻音韵尾大量脱落和韵母的高度耗散;声调7类,入声调1到2类,而且入声没有[ptk]韵尾,收尾是无塞促音.这些语音特征足于说明这三种都话属于桂北平话这一独立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7.
1、汉语方言分区的变化现代汉语方言调查与研究的历史不太长,所以随着调查与研究的深入,方言分区就有变化。 1934年上海申报馆在其发行的《中华民国新地图》中的《语言区域图》里把汉语方言分为七种:华北官话、华南官话、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海南方言。1939年申报馆发行的《中国分省新图》又把汉语方言分为九种:北方官话、上  相似文献   

8.
属于闽方言的海南话的特点,已有一些文章做了论述。1984年梁猷刚先生在《广东省海南岛汉语方言的分类》中,把海南话分为府城、文昌、万宁、崖县、昌感五个片,并以府城话(有时兼举文昌话)为例做了简要的介绍;1986年陈波先生《海南语言的分类》对海南话各片特点又有了进一步的论述。本文拟结合近年来有关海南话研究的成  相似文献   

9.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声学数据,从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两个角度考察了湖阳大邢村方言定母字的语音变体。从发音方法来看,定母单字逢低调读为"浊"塞音[d]和清送气塞音[t~h],逢高调读为清塞音[t];定母后字有浊塞音[d]、拍闪音[?]/[?]、颤音[r]以及近音[?]、浊擦音[?]和清送气塞音[t~h]等变体,其中[t~h ]是受单字影响产生的。这些共时平面的语音变体,可以通过一定的音变规则来说明。从发音部位来看,定母字有卷舌和非卷舌两种语音变异。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大邢村方言定母后字的"r-音"变体,主要是由浊塞音[d]的弱化造成的;此外,定母在单字和后字位置时,虽然音变过程彼此独立,但还是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少丽 《文教资料》2010,(15):28-29
1.引言 辅音韵尾的多少是体现汉语方言韵母特色的重要内容。古音中的辅音韵尾有鼻音韵尾-m、-n、-?和塞音韵尾-p、-t、-k。这6个韵尾在现代各方言中保留的情况很不一样。汉语各方言的古塞音韵尾-p、-t、-k分布是研究方言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拟采用优选论的方法,分析汉语方言塞音韵尾从古到今、从北向南逐步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重庆忠县石宝方言是三峡移民的原居地方言,石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石宝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现在读塞音、塞檫音的时候,平声一律读送气清音,仄声一律读不送气清音,古代泥来母字相混;尖音团音不分;没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对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塞音韵尾消失,但保留入声调类。  相似文献   

13.
入声字的演变和消失可以反映出一种方言的发展情况。但是,入声字的消失是缓慢的。汉语七大方言区里除北方方言区以外,其余六种方言都保留着入声,而北方方言的西北方言也还有部分地区有带有喉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古入声字在各种方言里的演变速度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从各种方言入声字的读音变化看出它们的演变规律。古入声字的辅音韵尾有[-p]、[-t],[-k]三个塞音(可看为第一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14.
原始台语中的塞音韵尾在布依语各方言点的演变速度不一样。布依语第一、二土语区中的塞音韵尾-p、-t、-k还仍然保留;第三土语有些方言点只保留了-t、原始台语中的-p已经转化为-k,原始台语中的-k变成了-?’,有少数点的塞音韵尾已经消失。布依语中塞音韵尾的简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音系的简化,二是当地汉语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洛南方言属于陕南中原官话中的关中片。洛南方言声母读音类型的特点是:古知庄章组声母分为舌尖前和舌尖后两组读音类型;精组声母则是一分为三,有舌尖前、舌尖后、舌面音三组读音类型;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今仄声读送气清音;疑母、影母中零声母读为舌面前鼻音。对洛南方言进行深入、系统、细致地调查,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6.
八步区厦良、灵凤和担石三种都话相同的语音特征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基本不送气;鼻音韵尾大量脱落和韵母的高度耗散;声调7类,入声调1到2类,而且入声没有[ptk]韵尾,收尾是无塞促音。这些语音特征足于说明这三种都话属于桂北平话这一独立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7.
小江话是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46个韵母和8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小江话一律清化,古徽母90.8%读同明母,念重唇的[m];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分别保留[-m-n-η]鼻韵尾三分和[-P-t-k]塞音韵尾三分,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古入声字保留独立的调类,基本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生在法语学习中,常存在送气清塞音、不送气清塞音和浊塞音方面的语音问题,其中关于辨别不送气清塞音与浊塞音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因为汉法语言本身音位系统的差异,二是因为方言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三是因为教学上不够重视。因此,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对法语的语音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阳县位于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其方言则可归入中原官话汾河片.该方言典型的文白异读包括: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送气/不送气:古假摄三等麻韵字今读低元音/高元音;古宕、梗摄舒声字今读阴声韵/阳声韵;止摄合口三等字今读齐齿呼、撮口呼/开口呼、合口呼.  相似文献   

20.
《徐氏类音字汇》是一部一百多年前的盐城方言韵书。古全浊声母在《徐氏类音字汇》中全部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逢平声送气,逢仄声不送气;今读擦音多为同部位的清音,符合官话方言的总体特征。古邪母平声字读为送气塞擦音声母,又反映出江淮官话的重要特征。此外,部分仄声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有送气音声母的读法,这可能是受到通泰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