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直到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之前,在长达一千数百年的岁月里,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保持了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直到西方近代科学发展之前,在长达一千数百年的岁月里,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保持了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留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略回顾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为核心的中国"新学"产生、发展之历程,着重对基督教传教士译著西书的规模、内容进行梳理.结论为:基督教新教从19世纪初开始入华传播.中国"新学"是与之相伴而生的.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西方媒介史时可以发现,从16世纪到17世纪,荷兰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而且,关于荷兰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历史现象: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当日本闭关锁国时,为何仅向荷兰打开了大门,许多荷兰出版物被翻译成日语,以至于西方的学问在日本被称为兰学?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西方媒介史时可以发现,从16世纪到17世纪,荷兰是世界出版业的中心。——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而且,关于荷兰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历史现象: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当日本闭关锁国时,为何仅向荷兰打开了大门,许多荷兰出版物被翻译成日语,以至于西方的学问在日本被称为兰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接本刊第四期,第17页) 三、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趋势 (一)组建出版集团,将成为世纪初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国出版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除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挑战外,还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挑战,这就必须通过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手段,来抵制西方  相似文献   

7.
杨定安 《大观周刊》2013,(2):194-194
人类在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世界。17世纪以后.形成了对物质运动规律认识的一门学科——物理学。从此以后.物理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跟物理学的进展分不开。所以.为了扩大和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为了适应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必须学好物理。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笔者认为,学生既要明确初高中物理的不同.又要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下面书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学史:传统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M.W.Schrettinger)提出“图书馆学”概念为标志,迄今,世界图书馆学已经发展了近两个世纪。相比之下,中国图书馆学史只有其一半的时间。然而,从更广泛的“文献科学”意义上,不只是中国传统目录学历史悠久,而且,在近一个世纪中,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图书馆学却已涵括了西方图书馆学的所有经历。20世纪末,这个特殊时期不能不让人回顾一个世纪之前中国图书馆事业起点的点点滴滴,回顾近代图  相似文献   

9.
1.古代档案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蜡板档案、金属档案、棕榈叶档案和桦树皮档案。2.中国造纸术西传对外国档案工作有什么影响? 中国造纸术是通过阿拉伯国家西传的。公元751年传到阿拉伯国家,12世纪中叶传到欧洲各国,到14世纪欧洲已普遍使用纸张。17世纪末传遍世界。中国造纸术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与海外交流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文明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交流和促进中发展的。在中世纪以前,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将造纸、印刷、指南针、火药、丝绸纺织和陶瓷制造技术等精湛的工艺输送到西方,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18世纪和19世纪以来,经过产业革命的欧洲和科技进步的美国,又把先进科技和文化传到中国。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对世界文明的进程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世界先进文化的推进和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1.
西方自1665年创办了第一本科技期刊以来,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在这不算短的时期内,科技期刊以其强大的生命活力显示于世界,它已成为科学交流的主要工具,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一本廉价的小小的期刊究竟有多大社会价值,它对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教育能起多大作用,这个问题至今还使一些人感到困惑。对于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能作出公正评价的,我认为当属英国的物理学家J·齐曼和英国的著名编辑威廉。齐曼认为,科技期刊“使科学工作的点滴成果能够有系统地发表,这在现代史上是一个转折点…,这种把无数平凡成就传送到极为丰富的人类知识宝库里的技术,是17世纪以后推进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无形动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新闻自由观 (一)新闻自由在西方的发展 新闻自由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最初被表述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人类历史上,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崛起,一些思想家在17~18世纪率先提出了要求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新闻自由观念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约翰·弥尔顿到约翰·洛克到密尔,最后由杰弗逊把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付诸实施,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传播学的视角,探寻了中国科学地图的风貌.通过定量分析、对比性研究,从中国自身的地理版图,到中国与世界的地理格局,逐一分析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流动历程,剖析在整个不同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涌现出的各种科学文化思潮,阐明中西方科学关系的转变是文化思潮争论的焦点,进而提出21世纪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未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蔡梦虹 《青年记者》2017,(17):123-125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东盟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10月底,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明确强调要加强人文交流.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已到达一个新的转折点,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未来人类新的文明将是由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携手共创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将为中国以及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传播和世界人类文明的重构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历史上,中国优秀的茶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等曾一度领先于世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将推动中华文明在丝路沿线各国乃至全世界的再传播,进一步推进世界人类文明重构.  相似文献   

15.
<正> 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开始于16世纪。但一直到18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对古老而神秘中国的好奇与赞美心理,19世纪以后则是以为达到他们的侵略目的和歧视中国为特征,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才开始要求科学地重新认识世界的新生力量——中国。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的提高,国外研究中国的组织机构不断增多,有关中国学的刊物大量出现,使中国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国家组织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中国学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历史,如果以目前新闻史学界比较公认的17世纪中叶德国人最早开始研究报纸算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世界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发展大致是沿着以下两个脉络发展的:一个是以德、美、英、法、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新闻理论;另一个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报刊以及前苏联、中国、前南斯拉夫、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国的新闻传播理论深受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与实践中逐渐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范并思教授的著作<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是近年来影响甚广的巨著.著作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辉映,折射出20世纪西方与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略回顾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为核心的中国“新学”产生、发展之历程,着重对基督教传教士译著西书的规模、内容进行梳理。结论为:基督教新教从19世纪初开始人华传播,中国“新学”是与之相伴而生的。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人文关怀意识的薄弱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人文精神在西方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以人为本”的观念推动了近代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从公元前1世纪前后至公元5世纪,独立意义和古代图书馆在西方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已经出现了很多私人图书馆及向普通学者开放的“公共图书馆”。随着17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繁荣,西方图书馆事业也得以进一步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图书馆管理方式上以读者方便利用图书为前提。由此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加速形成,它的显著特征是更加重视文献的利用,更加关注文献的管理和传递服务。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到18世纪期间,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并大力译介中国典籍,是中国翻译史的又一高潮.耶稣会士经由译介西方经典发展到译介中文经典,再到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译介高潮,译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大为提升,译介成果传至西方,引领了西方的启蒙思潮,推动了西方的中国热,奠定了西方汉学研究.本文通过对耶稣会士不同历史阶段中文典籍译介特点的分析,探讨中文典籍译介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