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代理学家在“儒门淡泊”的情形下继承前代已有的排佛思想,通过建立新儒学体系,开辟了一条通过形上领域的哲学、义理层面,如世界观、心性论、人生观、体用观等方面来排斥佛教思想的新路径,这是宋儒排佛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是,始终以华夏文明正统自居的宋儒在批判佛教时难免流于本位化、情绪化、盲目化,出现了许多对佛教的误读。不过从排佛的实际效用看,新儒学的建立,却有力地振兴了儒门道统,间接地打击了佛教势力。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5-21
朱熹的道统论代表了传统儒学道统论的高峰,而牟宗三的道统论则代表了现代新儒学道统论的高峰。二者的相同之处可以概括为三种意识:均对儒家圣人传道的认同意识,均具有强烈的弘道意识,均视自己为接续儒家道统论之正宗的正统意识。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道统观方面、对待经典方面、心性关系方面和工夫论方面。客观把握和认识二者之异同,对于研究者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三方面构建了一种以中国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既尊重汉字的教学规律,又注重发掘汉字的文化底蕴;既重视人伦日用的反复练习,又强化传统经典的朗读背诵;既重视经典的学习,又重视经典的力行教育。这一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在加强学生的背诵,强化汉字教学,以及在教材编写中加大中国文化的融入力度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教学指导思想的端正,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小学数学数学展现了新的面貌。从理论上研究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进入到研究和加强双基的同时如何培养能力,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为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从只研究教法转为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其中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开始重视数学课的思维训练。思维训练,顾名思义是属于智力技能的训练。而数学课中的思维训练,是紧密结合数与形概念的形成、计算能力的培养,应用题教学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我们既反对“实质教育论”  相似文献   

5.
“三纲六纪”是《白虎通》中的核心概念,贯穿了《白虎通》全书,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学者多对“三纲五常”中的“五常论”予以肯定,而反对“三纲论”,本文则从“三纲六纪”的形上学基础、取象基础、心性论基础等三方面出发,论证“纲纪”的合理性,并就其现代意义做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薛瑄与佛教     
薛瑄是理学家。理学家是排佛的,他们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命,公开视佛家为异端邪说。但同时又兼蓄了佛家的思想,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理学本身便是儒、佛、道三家合流的产物。薛瑄对待佛家的态度,大体上走的  相似文献   

7.
古文教学似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代视角。一、古代文化思想的整体渗透。如同当今文化中有主旋律、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样式并存一样 ,古代文化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 ,先秦理性精神中的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哲学上美学上的儒道互补原则 ,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文学之中。从宗教方面看 ,儒道佛三家 ,汉以后 ,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至深。古代文学作品始终自觉地遵守文道统一的法则。而这种“道” ,从哲学上说 ,往往不超出儒家和道家。从宗教上说 ,往往不超出儒道佛三家。李白 ,被人誉为诗仙…  相似文献   

8.
“虚假意识”与意识形态的概念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源学考证就能简单解决的,从社会存在本体论出发来看,“虚假意识”具有溯源意义上的本真性。从认识论角度,“虚假意识”狭义上是颠倒的、错误的认识,是与科学认识对立的谬误,从广义上来讲,“虚假意识”既包括作为意识形态的“虚假意识”,也包括人类认识进程中尚未被扬弃的意识诸形式。从功能论与目的论设定角度,在阶级社会中,“虚假意识”既不停地自我推翻与自我否定,又同时不停地自我维护与自我革新;“虚假意识”既受到支配,它没有历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竖立在其经济基础之上,又具有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并日益实体化地此时此地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升博学而善于思考,既继承前哲的思想,又往往阐发己意。朱升重视解经传道,著述以解经为主,并以教授学生为根本目的。教徒课子、解经著述是朱升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而这两件事又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形成了朱升学术活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崇尚心性空灵的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有些诗臻于“字字人禅”的境地。也正是这样一位“诗佛”,他内心的虚静使他将自性、物性、佛性、诗性都融入到澄明静美的大自然本真体验中,从而获得“自然”的圆满、和谐。可以说这恰恰触摸到了中国山水诗的本真性,是大乘佛教的圆融与中国本有的“天人谐和”理念的巧妙化合,在山水诗歌的艺境创构上的诗性体现。本文试从王维的人生哲学、诗歌创作、审美体验三方面来论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本真性——和谐。  相似文献   

11.
宋代军中将帅们奔竞于皇帝的"近习"、佞幸之间,谋求晋升高级军职,不惜举债以行贿,成为"债帅"。宋代"债帅"的产生及其晋升后反手私放军债等敛财活动,与唐宋变革时期社会矛盾、经济发展特别是高利贷盛行等有密切关系。"债帅"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唐宋历史阶段军政腐败的产物,又导致并加剧军政腐败,大大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剧了广大基层官兵的贫困。  相似文献   

12.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华民族早期人民情感表现的结晶,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某些章句深涵历史、人生之思索与灵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是传统文化之全幅凝聚与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3.
宋朝士大夫主张厉行法治,倡导“以法治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统治、稳定秩序,并且在法治实践的诸多领域中自觉践履、身体力行,为宋朝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渤海民族是一能歌善舞的民族,渤海的踏歌由来已久,还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踏歌的彩陶盆,踏歌是由民间进入社会上层,为社会人们所喜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由简单的歌舞发展为初型的“戏弄”,后又进入“大曲”之中,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地位,渤海的踏歌丰富了中国歌舞艺术史。  相似文献   

15.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推动了社会意识层面的转变,其中文人价值观的改变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这种变化在"润笔"这种文学商品化形式上的反映尤其典型。在宋代"润笔"这一现象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市井,都在前代的基础上发生一定的变化并颇具特点,对这一现象的总结不仅能反映出文人价值观的变化,更能深入探讨它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夜诵”考     
班固《汉书·礼乐志》中提到了“采诗夜诵”这一制度,对“夜诵”一词的解释历来多有不同。根据与班固同时的马廖给皇太后所上疏中提到“夜诵”一词的确切含义,可以断定,班固所说的“夜诵”指的是“夜中歌诵”,但这种夜间的歌诵是有特殊含义的。其司职者为宫中的盲乐师瞽嚎,内容为采自民间的“赵代秦楚之讴”,方式为配乐配曲的唱诵,其目的则是要让最高统治者得以观风知政,从而实现劝诫教诲的功用。  相似文献   

17.
“用事”是诗文写作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和行文方式。六朝至北宋,讨论得最多的是诗赋用事。南宋以后,随着科举考试科目的变化,文章学兴起,学者们开始研究各体散文的用事。宋元文章学的用事和用事法,大都渊源于诗赋用事法,但又各有自己的特色。现代书面文章甚至口语也多用事,故宋元文章学总结出来的用事法。仍具生命力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混声四部分唱《祖国颂》以它那磅礴的气势、优美动听的旋律,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民族的豪情,唱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  相似文献   

19.
“靖康之难”后,由于战乱,南宋朝廷把科举中“省试”的考试权下放,由各路举行,叫“类省试”。两举之后,各路的“类省试”停罢,唯四川得以保留。通过考察“类省试”的由来、“类省试”的制度变迁以及“类省试”进士的待遇,我们发现四川“类省试”在巴蜀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结买、结籴是市易务官吏或由市易务招募商人,承办政府上供采买和购置沿边军粮的制度.其原则是政府预支本钱给承办人,预支数额要比原来政府采购的成本低.承办人以房、田契书和金银作抵押,并向主管部门立下保证文状,不能按时完成承办额要受处罚,赢亏自负.结买、结籴本钱的性质是预支款而非贷款,不必按市易赊贷法支付利息.由于结买上供预支本钱少,未能推广,结籴军粮虽可赢利,但多被市易务官吏及其关系户承办,存在经营不善、挪用结籴款等弊端,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