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道家道教尤其是全真教从两个方面具体影响了元代文人散曲:一是影响元散曲内容;二是影响元散曲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综观元代散曲作品,叹世隐逸和纵情声色这两类题材显得较为突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从客观上讲,是散曲作家的创作受元代特有的文化教育制度及选仕制度的影响;从主观上讲,则反映了他们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新建立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旧价值观的摒弃及对人生,社会的重新思考,正是这两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鲍亚民 《教学随笔》2015,(Z1):84-85
<正>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4.
滑稽谐谑是元散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元散曲中既有单纯的滑稽戏谑、玩弄文字之作,又有借调侃、幽默来表现严肃、深刻社会内容的作品,还有介于二者之间写日常琐事充满谐趣的作品。元代社会的历史环境,元杂剧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是形成元曲滑稽谐谑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鲍亚民 《科学启蒙》2015,(Z1):84-85
元代散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元散曲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技巧超越前人,既典雅又通俗,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里简单说说如何欣赏元散曲。元代散曲的思想内涵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包括:一是从多个方面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深刻的讽刺。如张可久的《正宫·醉太平·无题》:“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麦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  相似文献   

6.
元人对屈原基本上都是持一种嘲讽的态度。这种价值评判的形成,与元人的生存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价值向度的变形来自于生态 环境的险恶。同时,与历史上对屈原的消极评价也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元散曲取材日常生活化、情感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反映了元代士人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和以俗为雅、极俗成趣、变雅为俗、炼俗为新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8.
9.
该文通过对元代全真道士刘志真、张志敬、祁志诚和张志仙等进行投龙和祭祀岳渎以及全真教对岳渎庙宇管理的史实进行考察,从而探讨教团与政权之间的关系,揭示道教斋醮向国家祭祀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在《全元散曲》中,有关妓女的散曲约350首(套)。本文就散曲所写妓女的容貌、技艺、爱情、遭际和文人的关系以及妓女所创作的散曲展开论述,并试图找到这类散曲创作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元代道教盛行,对当时的文人创作影响甚大,在元曲特别是散曲作品之中,体现出极为浓厚的虚幻意识。表现在对历史兴亡更替的透视与淡漠,对功名富贵的消解与否定,对避世隐居、学道求仙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认可与肯定等几个方面,反映出了元代的社会环境、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元代神仙道化剧中,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可以概括为疯癫的人物形象、慵懒的人物形象、潇洒的人物形象等几种类型。而剧作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选取与描绘,主要受到了全真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元全真教女冠人数众多,对金元社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她们的入道原因:1.与金元国家政策有关;2.与全真教内领袖平等对待女性有关;3.女性的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元散曲中的云意象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其中"闲枕白云卧"意象表现了一种彻底的隐逸情怀;"懒云窝"意象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精神庇护所;"风云"意象被消解了作为君臣相得象征的积极精神,具有了虚无的悲观消极色彩;而"云雨"意象对"云雨"固定具有男女交媾之意起了推动作用。元散曲中云意象的这些新特点,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他们看似识破天机,通过"避世"来获取精神的安宁,却又潜藏不平,借"玩世"精神故意用一种直白浅露甚至庸俗来消解传统,从而在散曲中通过云意象的创造实现了对自己心灵的一丝安慰。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既是元代散曲作家的生存空间,也是他们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较之唐宋文学,元曲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反城市"文化倾向。元散曲作家采用远距离聚焦的态势观照城市,以乡村为本位,总结历史教训,对城市文化的弊端进行强烈而尖锐的批判。他们对城市的观照态度,暴露了古代作家群体在城市表现方面共同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同时也折射出被边缘化的城市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女性作家作品的研究一直处于非主流的补充地位.而散曲中的歌妓作家作品,就更为正统文坛所不齿.在女性主义思潮日益活跃的今天,为了对古代的女性世界有曼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拟对元明两代的歌妓作品进行简单梳理和比较分析,以唤起人们对这长久被忽略的群体的更多关注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元散曲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与以往抒情性学不同的审美取向,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趋俗性。本主要论述元散曲以俗为美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通过作品所表现出的以俗为美的独特情致。  相似文献   

18.
"自然"作为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起自先秦,从"物质自然"和"心灵自然"两方面同时发展,在魏晋交汇,在唐宋定型。元代散曲主要受道家"物我泯一"和"尚自然"的影响,以其独特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结合的方式复兴了魏晋传统,给自然题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我们今天对社会文化的认识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司马迁说宋玉"莫敢直谏"以来,宋玉的人格精神就被打上了不敢直谏、懦弱的符号,其作品中的劝百讽一、微讽曲谏更是为后来众多文人所诟病。放眼汉代至宋这段文学历史长河,文人们多从儒家诗教的正统文学观出发,对宋玉的人格精神及作品内容的旨趣多否定,少赞美。直至元代,散曲家们以全新的接受态度对宋玉的文学作品及其人格精神进行评价,宋玉文学中与艳情相关的女性形象、男女之情等被无限放大,其本人也被异化为风流多情的浪子形象,赞美仰慕之声不绝。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生命本体和生存价值的一种体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留的一种体验。在元代山水散曲中,色彩意象是曲家表达生命意识的良好媒介。曲家凭借色彩意象,表现出生命的昂扬,传达出生命的律动,抒发出生命的叹惋,并将寄予其中的自然美、时光美、生命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