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多的需求。因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电视节目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科学水平以及公众的的科学素养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公众对科普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把科普节目做得好看,并为科学找到最适合的电视表达方式,达到广泛传播且有引领价值高度的效果,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一档高科技、高质量、高品位的科普节目,由江苏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幻科普综艺节目《从地球出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科普是跨文化的科学传播,旨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什么是原创性科普,恐怕很难下精确的定义,但是,本土化(中国)原创性是科普原创之核心,倒是没有疑义的.原创性科普作品理应具有创新性,是首创的作品,并且是最初的、原本的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3.
刘艳萍 《新闻前哨》2006,(11):60-61
第五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目前电视是大众科普的最主要渠道。统计数据显示,高达93.1%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学技术信息。虽然我国电观科普节目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普遍存在主题深刻、知识性强却枯燥乏味的问题,同时矫枉过正地出现故弄玄虚的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科普电视节目的可视性,使之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能够留住受众,成为电视科普人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难题。笔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科普电视节目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4.
何志平 《新闻前哨》2004,(10):63-63
科普广播作品和一般科普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可听性。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科普广播作品往往是科学性、知识性有余,可听性不足。努力增加科普广播作品的可听性是科普广播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增强科普广播作品可听性的方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六大”上指出:“科学精神是人们科学文化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科普理念从“传授科学知识”向“公众理解科学”到“科教节目得到了迅猛发展。它突破原有的狭窄定位,变部分人需要为人人都需要。但媒介应充分认识到,在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弘扬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思想、提高国民科学素养。这样,才能抵御和防范邪教与伪科学的侵蚀,在突发疫情、灾难面前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6.
唐乘花 《出版广角》2013,(13):43-45
作为编辑,如果想在科谱图书上有所作为,可以找准一个点切入,尽量在满足读者需要上延伸选题,并与时俱进,创新科普选题的内容和形式,采取延伸和翻新的方式,开发出受读者欢迎的科普选题。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这表明我们的科学普及工作任重道远。虽然近年科普图书市场让我们可喜地看到科普原创队伍中涌现出"科学松鼠会"这样的新锐作者群,原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2011年"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选出结果中"生活与科普类"  相似文献   

7.
王丹 《新闻前哨》2004,(9):24-24
新闻媒体用科普作品去感染受众,是要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传播科学,让受众感到科学技术的深刻、生动、可亲、可爱,让受众在科普作品的熏陶中,培养科学意识,提升科学素养。如何实现这些,需要我们多加思索。笔者从CCTV-10大型电视科普栏目《科技之光》的实践中感悟到,科普作品中方方面面的细节展现是提高科普效果的绝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初步统计,目前出版科普图书的出版社有300余家,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约有8000余种。无论是国外引进还是国内原创,出版观念还是选题范围都有了极大变化,内容涵盖了科学人文、科普知识、科学家传记、科普随笔、少儿科普、环保科普、IT文化等。其中许多科普图书在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表达形式、版式设计、印装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少翻译作品对推动我国科普出版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既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又有较深刻的文化思考的有成就有作为的科普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电台广播节目的设置和编排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化。比较突出的是引进了大量的广告,而医疗广告在其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在社会和广播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赞成者、反对者各有各的理由。面对着种种议论,医学科普广播工作者陷入了深思:如何看待医学科普和医疗广告?怎样摆正它们二者之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了解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策略举措,以强化学术期刊的科普责任,助力国家科普战略。文章以医学学术期刊为例,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已经开展科普工作的期刊占比较低,且多为近几年开始;开展科普工作的路径单一,受众相对局限;科普作品的创作主体多样,审定流程不规范。进一步分析了医学学术期刊开展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包括内容创作能力总体较弱、编辑投入科普工作的热情不高、科普工作传播范围有限等。提出搭建“医学学术期刊多学科多维度科普内容生产合作平台”,实现集期刊平台、新媒体、大众媒体的科普作品多途径协同传播,健全并完善医学学术期刊健康知识传播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等,使得医学学术期刊成为提升公众医学科学素养的主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正中国科协2010年11月公布的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这个数字只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展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在这方面我国落后了近20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整体偏低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的科普工作还比较薄弱,也对在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协2010年底公布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落后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这充分显示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该调查还显示,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科学信息是医学与健康,选择比例为82.7%。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公民获取此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由此可见媒体担负着普及  相似文献   

13.
科普创作是为普及科学技术而从事的创作活动。应该说,通过创作而产生的科普作品是科技普及的源泉。要使这种源泉变成有益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科普精品,创作者必须通过学习现代科技,开拓知识视野,深入社会生活实践,丰富创作源泉,掌握多种技巧。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感受,说一说报纸科普创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王海  王伟 《新闻传播》2005,(5):19-19
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我们拥有众多的手段,然而电视仍然是科普工作首选的传播手段。尤其是儿童电视科普节目在众多的儿童电视节目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儿童电视科普节目创作做一个粗浅的探讨。那么,儿童电视科普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主要注意以下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众多电视节目形态中的一种,电视科普节目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遭到大众化娱乐节目的挤压,很长时间中收视率垫底的窘境始终困绕着科普节目的创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娱乐化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电视荧屏,科普节目的娱乐化也列入其中,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等栏目甚至于直接打出了娱乐化纪录片的口号,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家写科普著作一直有种争论,即大科学家写科普这种通俗小册子是不是值得,能不能写好。其实这种争论最有发言权的是科学家本身。新的科学、新的革命、新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的科学家从良心及责任出发,认为自己有义务把美好的契机向世人展现出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学家们对科普创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普作品,中国的出版工作者也以崇敬的心情对科学家的热情给以最高规格的回报,因此近年来优秀的科普佳作不断问世,迎来了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的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国家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评选刚刚落下帷幕。这届评奖与以往几届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首次把引进翻译的科普作品列入评奖范围。不过由此而引发了不少异议。在确定获奖作品中翻译作品与原创作品的比例时,出现了争论。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科普图书出版的编辑,这种争论引起了我的思考:在现阶段,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科普出版中引进与原创的关系呢?诚然,我国的原创科普图书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各专业和综合的出版社大多是系列出击,推出的原创作品洋洋大观,气势如虹。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闻报道涉及各个科学领域,专业性很强。如果只是堆砌术语,自然可以保证报道的准确性。但读者是非专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通俗易懂,避免枯燥乏味的行文叙述。由中国科协公布的最新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电视科普作品的趣味美, 让科普作品引人入胜,剖析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不外乎以下法则: 一、角度上平视我们的许多电视编导,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总是用一种先知先觉的口吻表述节目的内容,告诉观众科技界有哪些新的成果,这些成果是什么样的原  相似文献   

20.
桂莉  裴世兰 《新闻窗》2007,(2):59-60
随着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建立科教频道,我国的电视科普节目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且以其生动、形象、传播速度快和覆盖面广等特点成为进行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介。本文以科普节目形式为切入点,对我国的电视科普节目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为科普节目制作提供多元化的创作思路,增强其竞争力,做到用多种形式吸引人,感染人和启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