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让学校里的人过得有快乐感。这话说来虽简单,却意味深长。教师和学生每天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差不多占了他们整个生活的一半。如果在学校过得快乐,他们的整个生活就是幸福的;如果在学校过得不快乐,他们的整个生活就是不幸的。为此,在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考试拿高分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我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过得幸福。其实,这两个目标是相关的,甚至相互包含:学生考试拿高分了,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幸福,否则他们不可能快乐;学生和老师幸福了,学生考试拿高分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否则他们也不太可能有好的学…  相似文献   

2.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虽然使得我们学习语文有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要想语文考试时拿到高分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语文考试中,尤其是到中高年级后,语文阅读理解的分数占了一多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成为语文教师们在课堂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考试分数还是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的主要方式,甚至有的还是唯一方式的今天,学生为自己的分数犯难,考不好的垂头丧气,无心学习;教师为学生的分数犯愁,总希望每个学生都考得高分。分数高了,大家脸上有光;分数低了,学生受气。有不少学生害怕考试,特别是害怕分数的公布。能考高分固然好,说明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扎实。目前,虽然还没有找到比用分数衡量学习成绩更好的方法,但是试题的量和深浅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方法不同,出现有时有的科考了高分,有时有的科考了低分。为什么我们的家长、教师总要孩子考90分、100分才高兴呢?难道考得90分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吴卫华 《初中生》2008,(1):24-26
当了多年的语文老师,我常会和我的学生或者是家长谈论语文学习的问题。有人认为语文很难学,学习语文兴趣不浓,成绩很不理想;有人认为语文学习不难,只要认真听讲,死记硬背,一点也不难。大多数同学对语文学习感到茫然,好像自己以前语文成绩不差,怎么一到考试总是拿不到高分?家长也感到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5.
吴卫华 《初中生》2008,(5):24-26
当了多年的语文老师,我常会和我的学生或者是家长谈论语文学习的问题.有人认为语文很难学,学习语文兴趣不浓,成绩很不理想;有人认为语文学习不难,只要认真听讲,死记硬背,一点也不难.大多数同学对语文学习感到茫然,好像自己以前语文成绩不差,怎么一到考试总是拿不到高分?家长也感到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6.
好学生型当推陈家洛、袁承志。他们天资不错,也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更重要的是性格都比较安分,加之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对老师肯定非常尊敬。这样的学生,老师不喜欢才怪!“老黄牛”型天资驽钝,但勤勤恳恳。这一类型的代表人物当然是家喻户晓的郭靖大侠。虽然他天资较差,但应付只需死记硬背的考试,还是游刃有余。活学活用型以令狐冲、杨过为代表。他们会学习,深谙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懂得学习的乐趣是校园里的“潇洒一族”。只不过,这种灵活的学生普遍不太适合中国的死板考试,想拿高分是不可能的,成绩应属中上。心有杂念型这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各种学校开始用阿拉伯数来记载学生的分数,最低为“0”,最高为“100”,这就是常说的“百分制”。所有分数,不论高低,都叫做分数,于是,分数便立刻成了学生拼命追逐的目标,从而考试成了学生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想得高分,因为分数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喜欢,同学的夸奖;分数低,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嘲笑。于是,分数的高低便成了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决定了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学习的近利不可否认,这个时代人们并不讳言追求功利,学生学习语文没有不希望考高分的,所以我先讲近利,所谓近利就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出好成绩。考试的种类中,学生最感困难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现代文阅读,别说学生觉得难,就是我们老师也觉得难。不是有作者自己做不出拿他们的文章命的题吗?这不奇怪。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适量。题目做多了,题目若不科学,反而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堪忧,主要表现在部分老师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训练无序,重写轻导,重技法操练、轻兴趣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写作态度不端正,审题能力低下,文体意识不强、界限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作文教学如此尴尬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几点。1、学校、老师、学生急功近利我们知道,学生作文的好与差有悬殊,高考作文分数差别也是很大的,而在平时学校组织的考试中以至在县市组织的交班联考中,许多老师以至市县教研员常常本着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目的,以“敢打高分,慎打低分”为原则,客观上把作文分数拉得不很…  相似文献   

10.
另类评价     
目前学校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考试有多种用途,一方面,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老师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老师按分数给学生排队,分数高是好学生,分数低是落后生。而学校以班级考分来评价老师的工作,决定老师奖金的多少,甚至由此决定老师的去留。学校还向社会公布本校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吸引更多的家长,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学校的分数,几年前还发生过有的学校让考分很低的学生到医院开弱智证明的事。一些出版社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需求,大量印刷各类考试复习指导书,以此获取暴利。取消考试可能吗?不可能!我当过19年的学生、15…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但素质教育并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它是培养人的整体素质,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文革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社会主义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大批人才,把考试作为向高等学校输送学生的唯一手段,把分数作为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就形成了只重分数、追求高分,纯粹为了应付考试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高校考试方法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以分取人,认为分数越高越是好学生。反之则是劣等生;第二,考试次数频繁,使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第三,评分标准不尽合理,有的教师在阅卷时喜欢把自己所讲授的内容作为评分标准,如果学生是按自己讲授内容答题就给高分,否则,即使学生提出了新见解,也只给低分;第四,考试形式单一,似乎只有闭卷笔试一种形式才能鉴别学生的真实水平;第五,命题不科学、偏重记忆类型的试题过多。由此看来,高校考试方法亟待改革。首先,师生都要正确看待考试,改变那种教师为考试而教,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新一届教学,老师们都会注意到,几乎每个班都会有这样的学生:他们遵守学校纪律,上课时也没有明显的问题行为,只是在个别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不解、茫然的表情,甚至有烦躁的情绪。在课业阶段性考试中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但当老师观察、了解这些学生时,发现他们都是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中考成绩不错,甚至有的还是高分。  相似文献   

14.
<正>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虽然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考试,不再追求应试教育,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升学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还是会在平时要求学生考高分,也还会有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迫于学校和家里的压力,为了分数而埋头苦读。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又该怎样去解决呢?笔者认为,考试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不要给学生太大的考试压力,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上所需要的不只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习作风,即使他有再高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教育形势,分数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所热切追求的命根子,为了孩子考取高分,家长不失重金请家教,老师不失牺牲自我时间加班加点地辅导;孩子呢,更是没日没夜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殊不知,高分没有出现,还惹出孩子的一大堆问题。我认为,转化后进生,不是跟时间跟孩子较量,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难度之大,教学不轻松。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无论怎么学习,都逾越不了这道防线,不是无话可说,就是词语贫乏、流水账式的文章,总有许多学生见到作文就头疼,总是无话可说,每次考试,老师都会教给学生作文得高分的秘诀,这是作文教学的误区,需要教师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钟角金 《化学教与学》2011,(6):22-22,26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不少学生认为化学学习就是听老师讲授,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去背、记,在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这些都极大地制约或误导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因此,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不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也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1 小学生课堂消极情绪浅析 一少部分学生自以为不听讲也能考出高分,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考试仅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而学习过程也许比学习结果重要许多倍。这种学生一般是很聪明、脑子很灵活的,他们讨厌学习过程的“缓慢”,总以为是别人学得慢而影响了自己,或嫌老师教得慢,不喜欢这种罗嗦,但他们并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总是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较快,完全相信书本知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多数学生、家长及老师都认为,把语文书从头背到尾,考试也不会得到高分,对语文学习敬而远之。语文知识是基础,繁杂琐碎,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要想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地提高考试成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它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得学生要补脑,考得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