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受众在演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学生的演讲缺失"以受众为中心"这一关键环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演讲的内容应让"受众"了解较多的新信息;"受众"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是演讲的最终目的;"受众"来评价演讲是演讲的评价渠道。  相似文献   

3.
演讲是指演讲者用炽热的语言,配以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吸引听众,点燃听众的满腔热情,使之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中的演讲要求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自然的表情和动作,由感而发。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演讲是不是等于表演呢?不是!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把具有明确教育意向的演讲称为教育演讲。教育演讲是学校常见而重要的教育活动。开学典礼、闭学典礼、校庆典礼、学生大会、家长大会、教师大会上都需要演讲,它是锻造师生优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好的演讲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甚至终生难忘;差的演讲味同嚼蜡,令人如坐针毡,甚至适得其反。二者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演讲与口才五W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演讲与口才传播本质的思考,和对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借鉴:通过教学实践证明,“5W教学模式”,针对性强,便于实践操作,大大简化了教学过程,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模式;但这种模式的不足是静态线性分析,忽视了受众的反馈,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要树立辩证动态的大社会观.加强对受众反馈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1.入乎其内:参与体验的情感共鸣。“入乎其内”,即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深入到具体情景中去,通过活动体验,亲身感受语言的现场感。如,专题之一“在演讲厅”,选择了两篇经典的演说词,让学生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在模仿、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而教师的任务并不在于告诉学生何为“演讲”,“演讲”的诀窍是什么,而是作为一个语言现场的导师,为学生构建活生生的话语场景,让每个生命去参与和体验有生机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演讲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演讲者与演讲受众在一定语境下的意义交流与生成过程。语用视角下的演讲受众受话能力受三类语用预设影响,因此演讲者在准备演讲和演讲进程中,应该观察受众的受话能力,随时做出语用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分为"讲什么"与"怎么讲";就特定的课程而言,"讲什么"并不能随意选择或取舍,而"怎么讲"则是因人而异、其异如面。同一门课程或选题让不同的教师来讲授,其质量和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就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而论,"怎么讲"甚至比"讲什么"更为重要。"怎么讲"才能更出彩?一是要有别出心裁的总体设计,二是要有立体交叉的学术视野,三是要有其异如面的课堂风格。  相似文献   

10.
黄金分割是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提出来的。相传,达·芬奇广泛地研究了人体的各种比例,发现有的人身材之所以看起来匀称漂亮,其奥妙在于其身体符合黄金分割。近些时间,我突然意识到,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讲与学生的自主学也存在一个“分割点”。新课程提出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播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将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和许多老师开始忌讳讲了,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标志。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比武课,教师谈讲色变,担心背上填鸭式的黑锅,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1.
刘光汉 《学周刊C版》2014,(6):139-139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科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学以"同一"和"同体"为核心概念,阐述话语的社会符号性动机,可用这一理论解读政治演讲语篇的修辞动机。演讲者运用一系列的修辞策略,跨越与受众的分离,取得同一、达到同体、诱发合作,促进受众的转化,从而完成其演讲目的。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教电视节目存在着收视对象过于宽泛、忽视某些受众、受众参与度低等问题,创作者应该正视和了解受众的需求、进行更细致的分众定位等,才能改善这种状况,使节日更贴近受众.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是演说家》第一季冠军的五篇演讲,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民众如何使用演讲策略以实现话语意图。研究发现,演讲者可采用主题建构策略、受众体验策略和叙事修辞策略来增强演讲效果。主题建构策略包括:主线明晰,旗帜鲜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热点元素,社会关注。受众体验策略包括:主动引导,润物无声;顺应受众,投其所好。叙事修辞策略主要有:正话反说,以迂为直;巧用互文,应情应景;借用排比,由情入境;巧妙设问,借问引思;类比联想,化虚为实。这些演讲策略的成功运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演讲,不可如和风细雨,一味松弛;也不能似迅雷急电,一味紧张。就像一首动人的乐曲,演讲者用心灵弹奏的旋律,应当张弛相间,表现出轻重缓急的变化,才能同听众的审美心理节奏和谐一致,从而产生鲜明的情绪感应,并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演讲的“张”与“弛”,一般是从以下四个途径体现出来的。一事件进程在记叙式演讲中,描述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事件进程,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因为这  相似文献   

16.
演讲,作为一种有着无穷魅力的口语艺术活动,固然以“讲”为主,即以内容为根本,或真切感人,或深刻警醒。但是,“演”也很重要,精彩的“演”能使演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什么是演?如何演才能充分展现演讲的魅力呢?首先,让我们来区别一下演讲与表演。表演具有文娱性、角色性等特点,如话剧,演员扮演的是剧中的角色,其喜怒哀乐、言谈举止都是角色的表现,要求夸张,要求惟妙惟肖。而演讲则完全是真实自我的流露,演讲者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和动作表情,利用各种可用的艺术来传情达意,因此演讲者不是演员,演讲的演也不是表演,而是为了讲而演。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即研究者"是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研究者的角色,这一常识性命题一直具有真理特性,同样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其具备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然而实践中因研究者身份产生的负担感却加速了一线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青睐"研究课题"、强调研讨式教学;校内外专家教师合作,主导研究性教师成长;更有教师评价的指标直指科研论文数量。该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反思"教师即研究者"的意义应在于教师问题意识的培养;在于教师研究性思维的激发;在于让教师在专家-教师的合作关系中发挥主体地位,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其研究性身份才能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那就是"讲后思讲",即讲课之后的思考.讲课的经验如何才能得到总结和积累?讲课的质量和效益怎样才能得到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在每次讲课之后,总是能认真地进行"讲后思讲",回顾和审视自己的讲授经过,然后取其精而凝于笔端,择其要而收入稿中,在对讲授过程的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江源源 《贵州教育》2012,(Z1):11-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应使孩子的探究更专注,更富有热情;孩子们的思考更严谨而深刻;孩子们的学习更生动而有效;孩子们更热爱科学,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才能  相似文献   

20.
对于演讲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于:语言的运用和演讲稿的写作。任何一个成功的演讲,都离不开高超的语言技巧运用,而演讲稿的写作,针对不同的演讲形式、对象、气氛和环境,需要区别对待,使听讲者更易于接受,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