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历史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即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视,有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作为一种主题思想,教学立意是历史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学情,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价值聚焦,集中体现了以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学生在繁杂的历史知识中把握重点、理清逻辑、生成价值。基于此,本文拟结合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立意”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的育人工作正逐步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如何破解思政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之间的"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的目的,如何使学生在外贸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爱国情怀,树立国家意识以及职业素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生命观念是生物学课程独特育人价值的显性化表现;科学思维集中反映了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承载的育人价值;探究实践体现了生物学课程实践育人的关键途径;态度责任与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生活直接关联,这一核心素养反映了生物学课程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它们集中反映了生物学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育人价值,是生物学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要的组成部分。这四个方面是彼此关联的统一整体,而不是彼此割裂的线性串联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以“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理念,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笔者从课程育人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透过教师精当的片段设计,感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秦川  肖丽霞 《天津教育》2023,(12):80-82
<正>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依据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历史学科教学中传承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历史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初中部编版中国历史国家课程,结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对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进行了特色校本化深度开发研究,建构特色校本课程有助于改变历史学科教学中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碎片化倾向,激活黄河文化育人效果,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一、历史教学中黄河文化育人价值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课程育人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课程的价值所在。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构建体现物理课程实践性、时代性以及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相关联的教学设计,践行科学探究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生成,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为适应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确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整体育人观念,实现育人模式从学科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的转型,要求教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在真实历史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创新型的全面人才,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提升核心素养?本文就"历史解释"作践行性探索。一、深化教育改革对中学课堂的挑战初中课程的新一轮改革,"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  相似文献   

8.
提高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必由之路.基于诸多素质的有机构成,思政课教师核心能力各有侧重,主要体现为蕴含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价值引导力,在育人实践层面融合与体现的教育教学力,综合体现育人精神和时代要求的守正创新力.通过厚植师德师风、激发使命担当,可以提高价值引导力;通过扎实理论功底、提升专业素养,可以优化教育教学力;形成并发展守正创新力,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动适应时代要求、革新育人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考试试题中融入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为此,一线数学教学实践应关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注重过程性引导,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引导并关注学生“三会”的养成,在知识掌握的同时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三是通过养成式教学,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把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要目标已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其中“家国情怀”素养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历史课程育人功能的关键表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将学科实践类活动作为学习历史的载体,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探究意识,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在涵养“家国情怀”方面的做法,谈一谈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11.
对高职数学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进行探究,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将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数学知识相融合,实现知能融合,素能共进。从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维度的选取及载体的呈现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其育人功能,以及基于全过程、全方位理念下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实施专业思政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强专业育人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的特点与实施。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具有育人目标体系化、育人过程一体化和育人效能协同化的特征,专业思政实施要以专业核心价值为支撑点,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着力点,以课程思政教学为关键点,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落脚点,从专业核心价值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落实到专业思政全过程,各类课程政统一协调,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学科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学科教学真正体现育人价值。文章结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的教学设计,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历史课程教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 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本文就以高中化学教学中 如何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需要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6.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于“三全育人”,形成文化自信引领下的专业育人目标,扎实推进价值引领、专业技能、文化素养融汇,以教师思政素养培育、专业核心课程根植理想信念、平台课程提升道德修养、第二课堂实践拓展的课程思政为一体,实现多方联动,统筹课程到课群、教师到课程组各环节、各方面的协同育人,强化专业思政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历史《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发现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方面更加突出课程特色、强化育人功能;课程目标上立足核心素养、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在课程内容上优化了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上转变了教与学的观念,能够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一、课程理念之变——强化育人功能课程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正>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并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正围绕"核心素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核心素养指引、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与学科本质魅力的挖掘。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体现,也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集中体现。通过生物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此次课程改革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理念。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是一种观念意识,也是一种能力方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涵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倡导深度教学,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1]2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