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境脉”式教学在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课中的实践与应用,以乡土地理《淳安山核桃的真实情境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淳安山核桃产业的“地利之优”“生态之危”和“发展之策”,构建高中地理习课“境脉式”教学的一般思维路径,分析教师如何通过问题链条串联知识脉络,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步提升。文章认为“境脉”式教学能够切实提高高中地理专题复习课效率,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梳理知识系、深化学科认知提供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蛋白质”专题复习为例,借鉴境脉学习理论,创设辣椒素受体蛋白(TRPV1)相关内容情境,在连续动态的子情境中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自身的信息获取、迁移应用和科学探究等能力,进而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骆国庆;李虎;王庆利 《中学生物教学》2024,(29):45-49
从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出发,以济南版教材内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为例,探讨在境脉学习视角下主线式情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教学设计环节,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任务下的“问题串”,构建概念中的“知识网”,并指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应用于真实场景的“生活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达到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境脉学习理论,以“大肠杆菌与抗生素”为主线展开微专题复习,从细菌感染后的应答、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及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深入挖掘过程机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采用问题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逐步推进教学。 相似文献
5.
芦雅杭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5,(1):37-39
核心素养背景下,浅层学习不再适应时代需要,深度学习应运而生。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师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应用境脉化教学,有助于拓展思政课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实现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达成全域学习与限域学习的融合,促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目前,高中思政课存在认知、情境、知识缺乏脉络关联的情形,阻滞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借助境脉化教学方式,以前概念为支点,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思维可视化为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意愿,提升思政课素养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纪喜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5):59-61
数学教学与研究的核心是问题,有效地设计“问题链”和以“问题链”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地开展,可以让生本课堂活起来.以一节七年级上册数学章节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片段为例,阐述通过巧设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链”,有效地开展数学问题链教学,真正做到“悟透”概念和规则、“渗透”思想和方法,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7.
沈芸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25,(9):45-46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立足境脉教学模式探讨古诗文教学方式。先对境脉教学模式的核心机制进行分析,之后研究分析境脉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包括多元情境促进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理解、学习脉络帮助学生掌握古诗文知识重点等。最后结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实际,探讨境脉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旨在提升古诗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境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过程即为个体学习境脉所构成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信息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境脉学习理论重视认知的具身性、情境化和螺旋式,可为生物学教学凸显“有人、有情、有义”的原初教学意义提供良好支持。基于境脉学习的教学设计致力于知识境脉、认知境脉和教学境脉的研究,但是不再满足于知识的逻辑性、认知的发展性和教学的系统性,而是追求有效教学境脉下协调发展具身认知、理性逻辑的有序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9.
“境脉学习”是个体知识建构与意义理解的复杂实践活动,对学习者的素养发展与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要义是“用语文做事”。“境脉学习”理论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锚定了逻辑起点,也为其实施铺设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探索微专题教学策略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保证每个微专题的各项学习任务遵照层进式原理,从目标、内容、思维各要素精心设计、有序推行,并始终扣住利于学生思考、体验、实践的目标,积极促使学生对各个微专题的学习能达成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以“神经调节”复习教学中的境脉设计为例,设计问题解决模型建构学习脉络,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涵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李慎中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2021,(6):38-40,44
以"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为例,阐明深度学习与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契合,构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深度学习路径,并探讨深度学习视角下地理问题优化设计的路径,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新杰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2023,(26):51-54
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原理,在真实的生产和生活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文章结合问题解决的特点,依据问题解决的一般心理过程理论模式,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实施流程,并以“滇池碧水保卫战”为主题,以滇池水污染为核心问题,开展高中地理微专题深度复习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问题链的解决过程中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地理关键能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雷宗阡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4,(6):24-26
针对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以“密度”概念教学为例,展示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基于真实情境设置进阶性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优化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三数学复习课效率低下的问题,研究者以一节高三专题复习课为例,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并对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发现“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核心概念,提高思维深度,并深度整合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尽管人们对深度学习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即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是学生要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的知识,提升数学素养。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的本质特征,积极地挖掘教材,有意识地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陈贤 《试题与研究:高中理科综合》2022,(33):159-161
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不断丰富以及教育改革措施的落实,初中物理教育更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及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为主。在目前的物理教学当中由于教师教育模式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的情况,因此初中物理课堂必须要加强深度学习模式的推广,利用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深度活动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课例尝试以及物理教育模式的改革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程仁军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5,(4):31-34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浮力复习课”为例,选择“10.28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为真实情境,以解决“如何做能打捞出这辆公交车”为真实问题,驱动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用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境脉式教学是指围绕课堂情境脉络主线,贯穿问题、活动、知识、素养等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课堂的多模态化成为常态,而境脉式教学也具有多模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境脉式教学的内涵及其多模态特征,从多模态视角阐述境脉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探索其实施路径,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