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社戏》与鲁迅早期儿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社戏》是鲁迅先生写于1922年10月的一篇自传体小说。已经41岁的鲁迅先生,为何要写“我”十一二岁时到平桥村看社戏的一段生活情景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笔者将谈谈最能说明问题的两点,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心而论,鲁迅的小说《社戏》并没有什么新颖、特别的内容,它叙述的无非是童年的“我”在外祖母家中同一群儿时的伙伴一起去看社戏,归途中偷吃罗汉豆的事,这些事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最平常不过了,可是作者把这些平常的事情却叙述得一波三折、饶有趣味,又韵味悠然,究其原闳除了作者对童年乡村及儿时友谊的一往情深之外,更主要的是作者成功运用了于小题材之中见趣味的“尺水兴波法”,这种方法主要表现在以卜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特征角度阐释《社戏》所具有的因果的叙事思路、框架式的叙事结构、快慢结合的叙事方式、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外在构成的分析,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逐渐走进文本内里,进而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鲁迅短篇小说《社戏》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和谐快乐的生活画面.小说写的是“我”小时候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社戏的情景,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几个生动场面,情景交融,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本丈着重从环境美、人情美、故事美三个方面来展现《社戏》中作者所着力表现的美好的生活情景.  相似文献   

6.
7.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相似文献   

8.
9.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直熠熠生辉。这篇小说脍炙人口的原因不仅仅是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景物描写得逼真传情,还因为文章通过层层铺垫,将意在戏外的深刻主旨抽丝剥茧、跌宕起伏地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捕捉"《社戏》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鲁迅《社戏》这样的经典小说,差不多每一个字、词、句,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千百人的反复咀嚼。现在要“重读”,而且要读出新意,确实不易。于是我试着“捕捉’’鲁迅精椽笔中的亮色,作为我对鲁迅的万千敬仰。  相似文献   

11.
看戏是《社戏》中的一个主要情节,它不仅占整个作品的大量篇幅,而且也写得最为传神。作为小说,题目既然叫《社戏》,把看戏当重点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由于鲁迅先生的本意并不在戏,而在于"看",所以才为我们呈现出别开生面的"看"中之事、"戏"外之情。  相似文献   

12.
赵亚辉 《陕西教育》2011,(1):159-159
因备课之需,重读鲁迅,无意中发现了这样的文字:“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相似文献   

13.
《社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写了三次看社戏的过程,而第三次赵庄看戏则是小说的重点。通过与前两次看戏的对比,我们看到平桥村这个虽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却有着醇厚的乡情,真真的友情,浓浓的山水情,厚厚的母子情。  相似文献   

14.
15.
鲁迅先生的《社戏》语言精练、质朴,于平凡中见奇崛,读来不仅有诗一样的韵味,而且还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自然景色与风土人情的优美画卷,更刻画了一群淳朴水乡人的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6.
17.
李筠 《华章》2012,(27)
《社戏》作为传统课文,一直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其原因在于其飘散着浓香的民情以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内质.在教学中从人物形象之间的传承性、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映衬性两个方面切入,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鲁迅《社戏》的叙事结构里,京城戏园与水乡社戏为对比关系,四分之三左右的社戏描写虽无大起大落,但亦有悬念,一波三折,如山涧小溪淙淙作响;月色下的水乡,动静交织,野趣横生,自然与人情融会,意象丰盈生动,意境美轮美奂;行云流水般的描写中表现出浓郁乡情、博大爱心与天然童心的美妙交响.  相似文献   

19.
读过《社戏》的人都忘不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而《社戏》原文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社戏><绝唱>两课教学可作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