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这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意蕴,准确把握其原创性贡献,拓展理论武装、文化育人、实地研学、信息技术等实践路径,更好地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赋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凝练总结和核心概括,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使命,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教育是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的战略认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有力体现,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教育价值观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回答“为谁办教育”、“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关于教育价值观的系统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价值观的论述,是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更高期盼,回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内含着教育价值立场、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追求、教育价值目标、教育价值标准和教育价值原则六方面内容,构成一个系统的教育价值观念体系。系统学习和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价值观的论述,对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引领各类教育价值思潮、落实各项教育改革重大决策、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目标;而加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则是实现建设教育强国根本目标和目的的重要方式。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其核心要义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方位多要素协同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智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体育工作显著改善,美育工作持续向好,劳动教育短板正在加快补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是对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中国式创新性表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将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爱党爱国相结合,更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结合,将育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设教育强国,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青年“为人民服务”科学高尚人生追求的树立是塑造新时代中国好青年的重要内容。讲好“为人民服务”人生追求,理解其历史必然性、信服客观规律性和感悟现实必要性,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讲清历史,“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价值归属,是百年中国青年主流人生实践的主题;讲透理论,“为人民服务”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廓清思想迷雾,“为人民服务”是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讲深现实,增强青年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追求提供价值引领、理论支撑与行动示范,解答“为谁服务”“为何服务”“如何服务”的成长困惑,引领青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重要核心课程,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学主阵地。文章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意义、思考、路径3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此提质增效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热情关怀青年、充分信任青年,站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擘画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书记“学思录”全面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响青浦教育“上善育人”“实验改革”“融合发展”服务品牌,紧紧围绕“新青浦、新生活”奋斗主题,为建设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强区贡献教育力量。区域新行动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的二十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事业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做出了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为我们吹响了新的前进号角。青浦教育系统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青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强国伟业育人育才。  相似文献   

11.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关键工作,培育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是其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坚持“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立足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青年一代红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1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正确的方向1.1 在指导思想上,要准确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过去也有,但是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还不够鲜明、不够理直气壮、不够坚定彻底.新时代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特别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旗帜鲜明、一以贯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四为”方针,努力培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教育装备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牢固树立这个指导思想,把它贯穿于教育装备工作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新时代坚持"三全育人"的基本遵循、新时代弘扬"三全育人"的精神引领进行探讨,指出新时代践行"三全育人"的价值旨归:要始终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注入更强大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钱慧敏 《甘肃教育》2022,(20):10-12
<正>教育是社会活动,政治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是事关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事业。但是,如何在办学过程中落实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求,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教师队伍,培养好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个中小学校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的。近年来,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以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办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朱俊 《江苏教育》2023,(20):28-3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中学教师要以为党育人的使命感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以为国育才的责任感扎实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以赋能未来的紧迫感深入推进教育创新发展,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教育和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从理论逻辑分析,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教育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教育思想以及对西方青年教育思想的批判借鉴;从历史逻辑分析,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青年教育的有益探索、汲取了苏联青年教育工作失误的经验教训以及结合个人知青经历的实践土壤;从现实逻辑分析,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提出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了理论指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擘划了青年担当,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了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8.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校要做好“主心骨”,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建强“主力军”,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强化“再培训”,在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下功夫;用好“指挥棒”,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九江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1234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三可三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许。在“三全育人”大思政视域下,如何引导全体高校教师按照“三可三为”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对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可”涵育为人“品”格,“三为”规范处事“行”为。以“三可三为”标准加强高校教师培养,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外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智慧选择。应从强化思想导航、加强文化融入、培育高尚师德等维度培育“三可三为”高校教师,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