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目标,就是育人目标。当今课程改革的主流目标之一是追求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提出学习不应该只是理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选择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 ,各地中小学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那么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认为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 ,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 ,用于现实 .新世纪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开发创新能力源源不断的需求 ,我们以实际问题为载体 ,开展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世界中发现课题。下面主要介绍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中如何关注学生,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系列理念无一不是在强调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强调地理学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必须注意知识背后的生活意义。回归生活就是强调地理课堂的教与学要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联系,在联系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十分重视生活化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重点解决好"四个注重",即引入新课时要注意学生亲身的体验,教学器材选用要注重从生活中寻找,课堂的实例讲解应注重贴近生活,知识的巩固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一、引入新内容要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新知识的引入首先要与生活接轨,在教学设计选取事例时,要认真思考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有益的,哪些对于课程学习是不利的,然后有目的的选取教学资源,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课程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其以后的生活与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讲授该课程时,比如将知识与生活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8.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小学数学教学尤其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9.
许红英 《考试周刊》2014,(68):138-139
地理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体系,是一门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学科。它使我们很好地了解现实世界,快速适应周围生活环境。对于当前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主要的方法就是贴近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以最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接受地理知识,并且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使初中地理教学更贴近生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徐森皓 《学周刊C版》2019,(6):181-182
生物课程是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实际生活最为贴近的,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门课程。在生物课程中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与实践生活相关联,能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进而对受众生活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分析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包括科学种植、细胞呼吸等,充分体现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意义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感受电脑美术设计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其一,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教育要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影响,就必须关注现实生活,使儿童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生活感。但传统的课程局限于学科的疆界,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基本构成,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造成教育中生活意义的失落。研究性学习针对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弊端,冲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努力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这种回归意味着“研究性学习”是“在生活中、是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其二,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超越了以文化符号为…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用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使课程导入自然有趣;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在熟知的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学生作业应当个性化和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为了今后生活中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的。美国教育家毕特说:"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只有让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往往过于简单化。如教材常被认为是教师惟一可以利用的资源,于是教学中奉其为“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又如课程资源的内容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单一学科知识的挖掘.这些知识本来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由于我们只关注这个知识本身,使得我们很难看到这些知识与我们当前的生活究竟还有什么联系.这就导致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远离实际发展动态,学生自然没有学习兴趣,再如我们以前经常以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专家学们的事情.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执行和使用,这种照本宣科的结果是学习脱离了实际,生活与学习成了陌路人。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进入初中开始学习物理这一门课程后,虽然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具体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却不知从何下手,结果得到的结论是:物理学是初中最难学习的一门课程.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供老师和同学参考,希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强调化学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因此,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也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然而由于聋生听力的缺失,造成他们的感知活动和学习语言的活动有一定的障碍,因此,聋校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由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聋生的生活,才能引起聋生的情感共鸣。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育要与生活相连,注重知识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杨旭英 《成才之路》2012,(27):44-44
正《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终生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可以看出,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的一切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来设计",从生活中学,用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陈婷华 《考试周刊》2011,(35):153-154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标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也就是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那么如何使思想政治课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