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学生能根据“运动会”主题选择相关材料,做到“我手写我心”,用自然的语言自然地表达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感受。根据自身能力完成3—5篇习作。  相似文献   

2.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习作要与实际相结合,鼓励个性表达。  相似文献   

4.
熊继鹏 《成才之路》2009,(16):79-7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习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同时,新课程倡导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这两方面的要求将写作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解决了学生习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习作也就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教学设计注重体验情境,使学生在感悟朋友之情、朋友之趣的同时,激发习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2“.关注儿童生活,尽量使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教  相似文献   

7.
小学高段主题式作文教学三部曲的实践与研究,意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积累写作素材;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处理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深层次地挖掘活动潜在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视角;提升习作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性评价理念,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表达交流欲望.  相似文献   

8.
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即时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本次习作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是学生对学校创设的“春雨爱心帮扶基金”的首次捐助活动的记录与感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建议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课程理念,不管是大修订教材还是课标版教材,文本中对习作的命题都进行了“松绑”,以提供范围为主,尽力体现小学习作的开放性,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不难为学生。同时在习作要求上也降低了门槛,特别看重学生表达的自由与创意。这无疑是学生习作的福音,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将习作当作快乐事,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应该渗透和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1.以“自主写作”的理念导写。多一点趣味。本次习作准备阶段,通过开展《红烛颂》主题活动,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先期广泛地阅读相关的文章,读中学写,开启思路,借鉴模仿,降低立意选材的难度。多一点实践。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多一点鼓励。鼓励学生启开记忆闸门,回忆美好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自主命题。2.以“二次作文”的流程练写。通过自主拟题起草、自主修改、合作修改、交流评议、习作展览等环节,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要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新的习作教学理念是把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首位,让他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以前的作文教学,教师为分数,让学生抄范文、背范文,鼓励学生考试时照搬范文的句段。学生平时没有扎实的习作训练,没有一定的习作基本功,没有养成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没有创造能力,所写成的习作大多是成人化的、模式化的,没有童趣、童真。这样的习作当然是没有个性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这样新的理念下,到底要不要仿写?怎样模仿?一、对仿写的再认识学生习作既是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又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和途径。前者是从内部需求出…  相似文献   

14.
小学高段主题式作文教学三部曲的实践与研究,意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积累写作素材;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处理素材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深层次地挖掘活动潜在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视角;提升习作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性评价理念,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表达交流欲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年级)在“习作”编排上.充分反映了新课标理念。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过程当中,觉得习作编排富有特色,易于操作,为广大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中介和有力的凭借。本人依据人教版实验教材,对小学中年级习作训练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指导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由此可见,贴近生活,引导实践,激发兴趣,自主习作,是小学习作指导的方向。以下介绍几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写的习作指导课教学模式,供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借鉴参考。一、参加实践活动→回忆活动过程→点明活动重点→动笔习作→组织讲话小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凡是能让学生先进行实践活动,再进行习作的,都可以减轻学生习作难度。如《记一次野炊《》一次秋游《》登山比…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恰当定位习作指导课与讲评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指导课主要定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明白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长期以来,我一直努力尝试在习作指导中融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写,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修订本)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习作2”是要求学生写一次比赛活动的作文。课本通过一篇《决赛》的例文与“写作指导”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指导。针对本次习作,我进行了如下教学安排:一、谈话激趣,导入习作你们一定观看过或是参加过各种比赛吧?你对哪些…  相似文献   

19.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这种论述集中体现了习作教学“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本设计溯源而行,把生活片断引入课堂,意在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20.
适合小学五、六年级任何一个学期采用。设计思路习作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遵循这样的习作教学理念,本次习作的内容就以学生熟悉的简单几何图形为依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看到的几何图形,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并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自由表达。导写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主题1.同学们,在开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喜欢吗?老师请三位同学站起来,看看他们在三十秒内能说出多少个带有“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