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接受美学理论为中专的小说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的读者——文本意义的生成者、期待视野、文本的召唤结构等观念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给予中专小说阅读教学诸多启示,若将其适当地运用于中专小说阅读教学实践中,对于改善小说教学中尚嫌僵化的模式,建构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接受过程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它是接受主体在文学文本中启动、强化、不断深入展现生命力的动态过程。本文试图用文学接受过程的有关理论从"从期待视野看琼瑶小说——琼瑶重视读者;从接受心理看琼瑶小说;从读者的接受动机看琼瑶小说"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琼瑶小说。  相似文献   

3.
作为比较特殊的读者群体,大学生接受小说文本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一般读者的倾向。由于校园生活环境和特定的年龄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偏爱从实用倾向阅读和解读小说文本,从小说人物的比较中寻求一种自身的心理优越感,从小说所展现的复杂关系中寻找自我的社会定位和情感定位。读者主体精神的过度介入,导致对小说文本的种种误读,因而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接受和解读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4.
作为比较特殊的读者群体,大学生接受小说文本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一般读者的倾向。由于校园生活环境和特定的年龄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偏爱从实用倾向阅读和解读小说文本,从小说人物的比较中寻求一种自身的心理优越感,从小说所展现的复杂关系中寻找自我的社会定位和情感定位。读者主体精神的过度介入,导致对小说文本的种种误读,因而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接受和解读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富有文学和美学价值的名著《大人物盖茨比》作了比较文学方面的考察 ,分析了这部小说与 1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影响深远的文类阿尔杰传统小说之间双维度的关系———表层接受 ,深层反接受。在重心所在的反接受部分 ,分析了《大人物盖茨比》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三大基石的批判和颠覆及其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内在矛盾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揭露  相似文献   

6.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来,大陆对金庸小说的阅读接受构成了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现认为大陆的接受分为八十年代的民间接受和九十年代的学术界接受,之所以如此划分,是因为他们的接受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民间在于娱乐消遣功能的取舍,学术界则是试图在审美定位中重构新时期的中国文化.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又是由于金庸小说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嬗变以及对现代社会人生、人性的观察和思考所形成的,它自身的文化意蕴和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以往学术界主要看重的是金圣叹通过小说评点所构筑的文学创作理论,而实了上金圣叹小说戏曲接受理论也很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和一,金圣叹采和随文批评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批评对象独到而8深刻的理解,这对读者的文学阅读和文学接受活动起来了一种导向的作用;第二,金圣叹对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接受条件和接受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第三,金叹还依据他自己的理解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原作品进行了删节和改动,从而使他自己成为《水浒传》和《西厢记》新文本的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同时也使他的接受批评实践由文学接受领域延伸到了文学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细读法对小说文本进行微观分析,说明镜头、运动性和空间处理等影视艺术表现手段对现代小说技法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描写的镜头化、叙述的动态化和结构的空间化,这成为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相区别的鲜明标志。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文本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在当今文坛引起了很大震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既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打破了期待视野,而这正是神农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体现了译者个体接受的主体性和客体性,而其客体性突出体现在深受当时对译入文化的社会接受的影响。这种社会接受影响了鸠摩罗什佛经翻译的翻译目的、文本选择和翻译风格。鸠摩罗什对译作的社会接受的考虑也使他的译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接受。译者作为特殊读者的个体接受和具有强烈历史性的社会接受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明代禁小说令十分严格,从中央政令到地方法令再到社会舆论,层层罗网对小说进行施压。然而,小说禁令只是官方进行思想统治的一种手段,并未从根本上阻碍小说的发展。首先,明代官方禁小说令的实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之禁令的颁布总是滞后于小说作品的产生,所以小说依旧会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前行。其次,小说禁令与整个社会思潮的冲突,说明了在明代这一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小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必然之势。最后,小说创作与意识形态的逐渐融合,从思想层面揭示了明代小说发展所具有的宽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对于非虚构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学术界和作家内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的核心在于,小说是不是只能虚构,或虚构是否是小说的本质属性。其实,关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否是虚构,不能由某一个理论家来决定,也不能由哪一个作家来宣布,它是由文化语境和小说的历史共同决定的。对非虚构小说的命名,也必须在这个语境中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小说创作     
如果可能,请别写小说。小说创作是一种非社会行为,一旦动笔,小说家会时刻为小说中的人物所困扰;而且,真正写起来,小说指南一类书籍并不管用。假如非写不可,那么,小说家需考虑是以情节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如果以情节为主,小说家即在虚构的事情中间而非在所谓的真实生活中寻找人物的时候,抓住情节不放;如果以人物为主,那么,小说家则需对适于情节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使人物在新环境中显得真实可信,从而赋予他们生命。小说家无论重情节抑或是重人物,都还要考虑以何种形式、何种风格呈现情节和人物的问题;当然,在优秀的小说家笔下,故事和人物本身会以最适合的形式出现。小说家应对形式、人物和语言保持一种敏锐的感觉。此外,小说家可能会对道德教诲产生迷恋。尽管应当通过作品给读者以教益,但是,真诚的艺术家并不能专注于说教。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一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0世纪,美国流浪汉文学的声誉,又主要是建立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杰克·克茹亚克的<在路上>和威廉·肯尼迪的<流浪汉>之上.这些作品继承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反映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与独特的美国精神.  相似文献   

15.
晚清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存在着诸多差异。在叙事题材上,表现为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不同的书写方式;在叙述体式上,表现为文本叙述中作者意识与叙述者意识的不同关系处理;此外,两类知识分子的不同价值立场和身份认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启蒙姿态和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价值评估的参照标准有两个:一是"用",一是"真".由于唐宋史学的强势影响,小说的真实性标准往往在小说价值评估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追求小说价值真实性标准的做法,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不但没有得到贯彻,反而被淡化甚至被巧妙地"置换"了,纪昀据乾隆"实学"旨意,重新强调小说"神道设教"的用世价值,这使大量虚构性作品绕开真实性标准的检验而进入正统价值世界,从而获得一定限度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小说的真实性是建构小说的核心所在,是关乎小说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细节真实与对人物心理逼真的虚拟构成了传统小说的真实性。现代叙事学更注重叙事方式与角度,叙述人以其独立的叙述创造了现代小说,而细节的逼真与否反而被遮蔽和忽略。其实,小说真实性的建构并不在其内部,而是一个叙述者与读者的道德、心理立场的契合问题,双方共同的道德、心理体认促成了小说逼真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类不同的语言,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对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更快地理解英语目的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玄幻小说可谓集中国男人欲望之大成,即追求绝对权力、情欲宣泄心理和操控命运心理。然而在民主平等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且逐步迈入现代化的中国,玄幻文学却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其风行的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0.
神秘主义是先锋小说的普遍倾向。其中包含了先锋作家对世界终极意义、真实性、人类理性深刻的质疑,由此流露出极强的悲观色彩。但其虚无主义价值观使其割断了与人文精神的联系,先锋精神就此被放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