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为了迎接2011年元旦的到来,六年级一部分少先队员主动到老年公寓去慰问老人。上午,他们为老人演出了自己编排的文娱节目,下午他们为公寓打扫卫生。  相似文献   

2.
变与不变,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概念,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这种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同样也表现在物理习题中.在解题时,要突破思维障碍,善于拨开迷雾,从基本概念和规律人手,深人推理分析,切忌想当然主观臆断.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存在,明显增加了题目的难度,本文阐述了高中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的分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高中物理习题中,常见的20种隐含条件,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物理习题中常见这样一些题目,其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常处隐蔽状态,因此求解这类问题,关键是挖掘这些隐蔽条件,即除了要把物理过程一般特性和规律分析透彻外,还必须把题中所给特殊条件挖掘出来.两其中有些物理问题某些物理条件不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在题中表述中没有留下表面痕迹,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讨论物理习题中一类能量变化的极值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举例说明物理习题的“隐含条件”,并指出常见的一些“隐含条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句变短句主要是考查“选用、仿用、变化句式”这一考点中的“变化句式”,该考点一般可分为情景改写、结构改写、图文改写等。长句变短句即属于结构改写的范畴,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杨映碧 《甘肃教育》2007,(9X):55-56
一、从物理概念中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之一,不少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相关的概念中,于是可以从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中学物理有不少考查能力的好题,部分条件隐蔽巧妙,学生常会产生条件不足之感,建立不起正确的物理图景而无法解答。下面就以高中物理的一些习题为例,简单说说习题中隐蔽条件的一些挖掘途径。 1 从关键用语中挖掘 关键用语是求解习题最重要的表象信息,往往有许多题目的隐蔽条件就隐含在这些用语中,如“光滑平面”意味着“摩擦可不计”、“缓慢  相似文献   

12.
吕燕萍 《物理教师》2000,21(2):48-48
有不少物理题出得很妙,把一些已知条件隐藏在题目中,学生往往因没有牢固掌握物理知识而发现不了,从而错解题目,下面想通过几个例题的分析,说明如何挖掘隐藏着的条件. [例1]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处于竖直位置时,管内的水银面比管外的水银面高出75m.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 A.等于 75 cm. B.小于 75 cm. C.大于 75 cm. D.无法判断. 分析;由于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了,但是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本对物理教学中的常见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就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提出了两条途径:一是把握好物理概念,二是选择典型的习题。  相似文献   

14.
戚林元 《物理教师》2002,23(3):40-40
在学完了“弹力”这一节后 ,有位学生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是物体产生弹力的充分条件 ,而不是必要条件 .亦即 :有时即使物体不直接接触 ,却也能形变而产生弹力 .”当时 ,他还准备了一道题 ,提出了发现这个“新大陆”的理由 :如图 1所示 ,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 ,一根铁质性弹簧放在其旁但不接触 ,另一端固定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弹簧受到了磁力作用而发生形变 ,从而在弹簧中产生了相应的弹力 .但是磁铁和弹簧并没有直接接触 ,所以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是物体产生弹力的充分条件 ,图 1而非必要条件 .有这…  相似文献   

15.
16.
周维龙 《广西教育》2006,(1B):75-75
物理习题给出的条件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隐含在题目中,这样,在审题时需要认真分析,寻找隐含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办法。那么,如何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呢?  相似文献   

17.
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但万变不离其宗,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变量中挖掘出不变的量,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能打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变中寻不变     
在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中,如果有些应用题里的几种相互关联的量,其中一些量发生变化,而某个量却不发生变化,那么,在解答时,只要抓住这个不变量,进行分析、推理,问题便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变中有不变     
例1甲、乙两人共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则乙余下的钱数占总数的25%。问甲、乙两人原来各有人民币多少元? 此题的特点,可概括为:变中有不变。题目中,甲、乙两人各自的钱数发生变化时,两人共有的钱数是不变的。解答此题的“突破口”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问疑答难     
1.若3cosx+4sinx=5,求tan 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