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冶 《中国广播》2007,(12):82-83
目前,各媒体的民生新闻声誉鹊起,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而作为县级电台,由于离农民最近,其民生新闻自然不能缺失农民。县级广播电台倾全力关注与服务好农民,这既是其自身肩负的责任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所在。然而现实却是,县级电台以农民为主角、为农民所关注的民生新闻并不多,究其原因,既有媒体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  相似文献   

2.
县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为"三农"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泽琳 《图书馆论坛》2005,25(4):231-232
论述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向,分析了县级馆为“三农”(农村、农民、农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种具体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县级广播,从创办伊始就始终和“三农”朝夕相伴。由于县级广播有本土的亲向性(讲身边事,说身边人,容易被当地听众接受)、内容的针对性(能根据当地实际有的放矢地提供宣传、服务)、直播的独特性(和农民面对面交流,市场信息、气象预报等可随时播出)和收听的伴随性等特点和优势,它仍是农民喜爱、适用的重要媒体。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也为广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县级广播,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县级电视台、农村有线电视相继建立,农民选择收看电视的自主权越来越大,看什么台,点什么“菜”,开始品头论足“挑剔”起来。中央台、省市级电视台设备好,人员素质高,经济实力雄厚,节目源丰富。这些,县级电视台无法攀比。那么,县级电视台的优势在哪里?受众在哪里?重头戏唱给谁?节目如何编排、定位?可以说,县级电视台抛开当地农村、农民、农业这块土壤,就等于产品失去了市场。因为,一个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办得如何,当地农民是当之无愧的裁判员。 据了解,农民愿意看本地新闻,因为是…  相似文献   

5.
王桂花  邱佃奎 《视听界》2007,(4):08-108
面向农村的县级广播电台,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原因除了媒体竞争激烈,更在于不少县台对农节目定位失准,形式呆板,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近几年,不少县台为了求生存,盲目效仿大台和专业台,大量开办生活类、经济类、文娱类“非农”节目,忘记了自己的受众主体是广大农民。与农民拉开了距离,也就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如何改进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县级广播电台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宣传是党和政府赋予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科技宣传只有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才能受到农村广大受众的喜爱,才能提高收听率和提高宣传效果。因此,科技宣传必须在适时、适用和通俗易懂三个方面把文章做足做好: 适时,为农民“雪中送炭” 县级广播电台具有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机动灵活等优势,在安排科技宣传内容时应特别讲究时效性,并准确把握好宣传时机。 1998年“双抢”季节,我们针对全县因严重旱情,部分二季晚稻无法适时移栽的情况,及时编排播出了一组…  相似文献   

7.
县级电视台的观众多为农民,因此县级电视台必须全面了解农民,特别要了解农民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唱好"地方戏",树好"农字旗",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办农民需要的服务性节目.  相似文献   

8.
目前.县级电视新闻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最突出的则是.时效性差、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多、唱赞歌多.这是县级台电视新闻留给人们的印象。作为面向农村、面对农民的县级台.这样的新闻节目到底有多少人愿意看?又有多少新闻是老百姓关心的?现在,全国媒体都在大力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县级台以这样的新闻姿态如何参与多频道、多媒体的竞争?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由此看来.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县级新闻媒体的农民致富报道也越来越多。这类农民致富的报道大多是“某某农民、某某村,种养了什么项目,靠什么取得了好效益,带动了一方致富”云云。这种模式化报道的泛滥,使这类新闻失去新鲜感,缺少深度。  相似文献   

10.
食用仙人掌、黄金梨,大棚杏好多都是农民从来未听说过的新品种。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广大农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求新技术,新信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作为县级台所担负的责任。我们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改进报道方式,通过向农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利用媒体的优势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农民增收发挥作用,这对广播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目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热点。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种养模式很难使农民增收。所以农业结构要调整,但农民却不知怎么调、调什么?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视台要办活农村节目,必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要求,明确责任、准确定位,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把每天发生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感人情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文化精品,传递给广大农民,切实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引起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关注。电视作为当今最强势的传播媒介,理所应当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出自己独到的贡献。现在,上至中央台,下到不少县级台都开设了对农频道和对农专栏,都在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不过,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因素和对广大农民的贴近性角度考虑,县级电视台更有责任和义务办好对农节目。  相似文献   

14.
朱瑛 《视听纵横》2001,(2):5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当代农民最迫切的愿望,那么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县级广播电台的对农节目,应如何帮助农民实现这一愿望呢?我们上虞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为农民致富引好路、搭好桥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农民兄弟纷纷来信感谢我们,称赞我们的对农节目是他们的引路人、好帮手。  相似文献   

15.
史潮 《视听纵横》2009,(3):111-111
县级广播电台要办精、办活节目,就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把每天发生农业、农村、农民中的生动事件、感人场景、动情故事和农民迫切需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文化精品,传递给广大农民,切实为“三农”服务。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完善了节目体系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办好农村节目,是加强农村科技新闻报道,推广成果信息传递、科技普及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民总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县级台与农民联系最广泛,对农民的要求和呼声最了解。笔者在新闻采编实践中认识到,要提高农村报道的可听性,使节目变得耐听,关键是要在贴近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李昌发  宋维强 《视听界》2007,(3):106-106
县级电视台面对的观众90%是农民,报道的内容多涉及三农问题。因此,使用的语言要适应农民观众的知识水平和语言特点,让更多的观众喜欢并接受。一、解说词口语化;二、解说词简明化;三.解说词的互动与对话.  相似文献   

18.
笔者所在的含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办好对农广播节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三农”服务,做一名称职的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呢?笔者在县级电台担任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多年,所做的节目多次在省、市、县级评优活动中获奖,也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笔者认为是那份割舍不掉的农民情结促使自己去对待每一期节目的,在给农民朋友带去一次又一次惊喜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心与农民贴得更近了。 那份农民情结决定我在编辑节目时的总体指导思想。一位乡镇领导如是说:“请把这几期节目复制一份让我带回去吧,…  相似文献   

19.
文帆 《声屏世界》2001,(5):38-38
县级广播电台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宣传是党和政府赋予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科技宣传只有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才能受到农村广大受众的喜爱,才能提高收听率和提高宣传效果。因此,科技宣传必须在适时、适用和通俗易懂三个方面把文章做足做好:  相似文献   

20.
闫伟 《新闻窗》2006,(6):51-52
我国长期实行“四级办电视”的体制。中央及省市级电视台设备好,人员素质高,经济实力雄厚,节目源也丰富,这些都是县级电视台无法比拟的,因而使得多数县级电视台在竞争中被边缘化,日益失去观众。那么,县级电视台的优势和受众在哪里?他如何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办出特色,有所作为呢?本文认为,锁定当地农民这一受众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