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参考》2011,(12):10-14
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者,校长肩负着引导全体教师尽力完成新课程目标,推进教学变革的重任。随着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已成为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秦华 《文教资料》2011,(7):155-157
本文在认识课程领导力对当今校长的要求基础上,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面探讨并且得出结论,认为开展教学反思是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行之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契合了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新的时代要求。文章探讨了校长在组织和领导教学反思方面所起的作用,可做的工作,论述了开展教学反思是提高课程领导力的有效途径的理由,并总结了为提高课程领导力,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对当今校长的几个要求。  相似文献   

3.
校长课程领导力包括校长的课程价值领导力和课程教学领导力,具体体现在课程实施、课程变革和课程融合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需要学校环境、区域环境以及机制环境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观点集锦     
课程领导不等同于校长行政领导;应该提倡课程的开放;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赋予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新使命,作为学校最直接的领导者,校长拥有一定的资源和权责,担负领导学校课程发展的角色和任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却反映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如有些领导、教师对课程理念没有很好地认识,不能完全执行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时常出现。主要原因是校长不同程度脱离教学一线,不熟悉教学业务,缺乏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和应对的领导力,无法有效地发挥课程领导作  相似文献   

6.
罗昉 《四川教育》2010,(2):22-24
校长的领导主要是课程的领导,其关键在于引领教育思想、诠释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本质、建立共同的研究话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团队精神的全面提升。为此,校长势必先为学校定调.然后用其价值思想去引导、组织、管理、评价课程改革,带领整个团队去弹奏一曲课程改革的和谐交响乐。可以说,课程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增强教学管理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7.
韩敏 《江苏教育》2023,(36):81-83
校长在课程教学上的领导力是促进学生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反映了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软实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由课程架构力、重塑力、统整力三个主要维度组成,主要表现为课程结构的架设、课程实施中学习场域的重塑、课程与教学资源的统整。  相似文献   

8.
倡导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通过课程政策、个人知识和道德力影响教师学习,因此应具备一定的领导教学知识(LCK)。西方相关研究的发展源于管理者在成为课程领导者时,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因此领导教学知识主要指那些使教育管理者成为高效课程领导者的知识。领导教学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相比,内涵更宽泛,在不同层次教育管理者中运用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陈晞 《上海教育》2008,(2):55-55
课程设置得再丰富,课程编制得再合理、再先进,都要通过合适的渠道有效地实施才有意义。实施课程的主渠道在课堂,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地体现课程理念。校长不仅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还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分析教学动态,摸清课堂真实情况。要积极建设校本研修制度,抓住教学环节中的问题,研究如何改革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问卷,对772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中国内地中小学课程决定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校长、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但课程事务还没有成为校长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决定的意识尚不明确。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等都参与了学校的课程决定,但校长和教导主任是学校课程决定的主导者,教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参与的机会不多,参与的程度不深。  相似文献   

11.
在校长的诸多工作职能中,课程建设和教学推动是一项前后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职能:在校长诸多素养或称核心素养中,领导力尤其是课程领导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建设课程需要遵守规律,循序渐进,需要追求高位,强调整体,实现联动,全员参与;而教学推动则需要身先士卒、创造模式、让教师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亚军 《湖南教育》2009,(11):42-43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理应成为课程教学的引领者。要引领,须先深入课堂。只有沉下心来走进学校教学丁作的主阵地——课堂,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切感受教师的需要,看到学校课堂教学的本真面目,从而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脉搏,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那么,校长以何种方式深入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3.
林红英 《青海教育》2013,(11):19-19
在北京玉泉小学培训学习期间,校长高峰跟我们谈起了《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并从学生、教师、学校角度分析了国家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他认为“教师只注重教学流程的行走,没有顾及学习者的体验与构建。”“高度大一统的课程体系,导致了学校教育的高度同质化,很难创设个性化课程,主因是学校没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课程观念与传统惯性之间的冲突,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有教学行为之间的不对称,改革动力需求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强烈反差,对校长教学领导的智慧和勇气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课改的要求,面对课改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逐渐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王俊 《江苏教育》2014,(5):13-14
“校长专业精神”的涵义很丰富,其实践途径、呈现方式、价值体现也很多样。我认为,校长“专业精神”更多的应该回归到领导课程与教学这一原点上来,在领导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彰显校长的专业精神,实现校长对学校发展的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掌握教师教学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校长要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制订课程规划,在具体教学中实施课程,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只有这三方面共同推进,才能提高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17.
吴岩  周敏 《福建教育》2008,(3):13-14
教师课程领导,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和工作场景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目标,自主或不自主地从事可以影响他人或自我的领导工作,以平等、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决策。教师在学校场景中,是实际存在课程领导行为的,只是有些教师把自己看做是课程实践者或执行者,认为课程领导是校长或其他领导者的事情,而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课程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以教学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它是一个自下而上、民主自愿的、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教学评价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两重影响,教学评价制约着校本课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数学新课程,促进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构建新理念下的课程与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联合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举办此次研讨活动。欢迎广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人员、学校校长、一线骨干教师参加。让我们共同探讨新课程实践中的新动向,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及其角色定位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是左右一个地方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分教育质量平庸与卓越的明显标记。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校长的课程执行力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校长在现实课程的执行过程中,受到课程政策、校长自身执行能力、课程管理制度和课程执行力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校长课程执行力以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必须改变校长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