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既不是自然的受惠者,也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是与他物共存、共生的存在物之一,通过生死转化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东西方哲学和文学中许多关于昆虫的描述启示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像蜜蜂与花的关系那样,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人类生存的意义既不在于存在本身也不在于思想,而在于人类对自然万物所肩负的责任。真正生态化的生存,应当是人性化的、甚至是神圣化生存,而不是回归纯粹自然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既要透过生态中心主义的视野研究生态文学运用环境想象创造生态灾难意象的文学、文化策略,又要研究环境启示录话语构成的主要元素,其目的在于警示人们,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主导下的生存范式造成的生态灾难必然遭到自然的加倍报复,进而迫使傲慢的人类充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万物同处于一个生命共同体之中,维护和谐的人天关系是延续人类文明的必要前提.环境启示录实际上是一项生态文学预警工程.  相似文献   

3.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引发生态批评,呼唤全社会参与的生态关怀.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从不同角度批判破坏生态的行为,提出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地球万物和谐共处的思想.这一超前的生态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之“道”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自然的规律。人虽为万物之灵,有“参赞天地之化育”之能,但仍在自然之中。和谐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要求得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活动就必须因循自然本性,以“无”违自然规律之“为”,去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危及人类生存的今天,老子这一从自然中获得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生态思想,便愈发凸显出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和人一样,是地球生命大家庭中的成员。每一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生态价值,每当人类剥夺了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就有可能失去一道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尊重其他生物,尊重生命,重视自然万物生存权,维持生物多样性。例如:我们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教育学生在做完实验后,  相似文献   

6.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一生的诗作有900多首,其中与自然有关的就多达100多首。哈代笔下的自然万物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受制于生存竞争法则。它们也生长在冷酷无情的环境里,和人类一样也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哈代描述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他对自然的关注源于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基督教含有一定的环境思想,认为人与万物都有相同的本原,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自然。基督教认为人与自然的存在价值相等,人类应该为上帝管理好自然。当今世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是基督教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基督教都含有一定的环境思想,认为人与万物都有相同的本原,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自然。道教倡导寡欲和无为,重视生态平衡。基督教认为人与自然的存在价值相等,人类应该为上帝管理好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道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湖南侗族信仰文化中的万物有灵思想折射出人类普遍的原初生存观。在原初条件下,人类习惯于将生存环境中的不可抗拒现象归因于先祖和自然神灵的神秘力量。这种原始生存观反映了侗族期待人与自然、人与人达成和谐的愿景。时至今日,科学技术足以揭开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消除人类诸多恐惧心理;然而,这种现代文明似乎远未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存的完美路径。挖掘侗族信仰文化中的精髓思想有利于现代文明夯实和谐自然与和谐社会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思想以"Sage"为核心.其基本观点认为,作为"Sage"的语言是人生存在世的基本方式与境域.在此境域中,语言成其自身,万物自行闪现,而非仅仅是人类使用的"工具".其深意不在于提出一种新的语言科学思想,面在于警醒并倡导技术世界的人类,应以"守护者"的生存态度"诗意栖居"在大地上.作为人基本存在方式的语言,同时也是生存在现代技术世界中人类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2.
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应当努力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从自然万物中提炼美化生活的元素,使人类的生活与自然交相辉映.本文将从自然的角度阐述设计中的自然元素.  相似文献   

13.
《山间夏日》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约翰.缪尔的一部独特的生态传记。文章运用细读法解读了书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自然共同体理念。缪尔认为万物同属自然共同体,人类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上帝存在于荒野中。缪尔在荒野中发现了上帝的存在,认为荒野显现着人类的希望,回归和保护荒野理念。缪尔批评了人类对大自然和荒野的功利性利用,肯定自然中的万物都有其价值,在寻求生存之道的某些方面甚至要高于人类。缪尔的这些自然思想促进了19世纪美国生态思潮的发展,也为其晚期一系列保护荒野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中广泛采用了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价值观,从古希腊的宇宙观、16世纪西方的机械自然观到19世纪下半叶相对论的出现,西方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上帝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人作为“主体”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因此有价值,而被认识、被改造了的自然,正是人类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因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崇高的,人应该是也必须是自然的主宰者——即人类中心主义论…。人类坚信科学能够认识自然万物的一切奥秘,自然科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更加巩固地建立和扩大人对自然万物的统治权——“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此人类从功利目的出发,利用科学技术认识、探索、开发、征服自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然而这种巧取豪夺直至无尽的宰割自然,致使世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自然污染、森林破坏、植被锐减、许多动、植物灭绝、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核武器可能毁灭全球……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澄清了对现代开始才具备环保意识的误区,阐述了我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这一思想主张“万物皆道法自然”,即万物都具备平等的生活生存权利,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合理运用.希望对今后关于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的工作研究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巴特兰的《游记》是美国自然散文的奠基之作,其意蕴既超前又辩证。超前性体现在:该作品重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主张人对大自然的利用或改造应保持在能维持人最基本生存的限度;强调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似、统一与和谐,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其中要有所不为;肯定印第安人及其生活方式,倡导白人与印第安人和谐、平等地相处。辩证性则表现在:该作品没有否认大自然的实用价值,不反对人类利用大自然;没有否认自然万物之间的差异、对立或冲突,以及人的理性和认识自然的能力,不反对人在自然中要有所为;没有掩饰印第安人的缺点及其个别成员的道德瑕疵。这些意蕴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作为人类的无机身体,是从属于人性和实践的历史范畴的。自然观的道德意蕴是对将自然置于道德理性之外的传统自然观的反思超越,主张把社会的道德关怀连接到自然界。它强调在"主客统一"和"解放自然"的理论立场上,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其实践启示是,行为主体在改造自然的对象化活动中,应确立以人类利益为最高价值原则的正义取向,从"以人为本"的生存论出发寻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制度公正和科技伦理为主导规则制约狭隘的功利主义欲求。  相似文献   

18.
杨志军小说的悲剧性冲突清晰地体现在人与荒原(自然)生命内涵的关照,通过对自然界万物与人的生命历程的冲突,表达着对生命的理解、对人性的批判。另一方面,正因为自然的伟大,人与自然的冲突,使其作品表现出崇高的艺术品质,在感受着人与自然之间激烈冲突之中,体味着人类为了生存、自由而不懈抗争的意志品质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9.
人在天地万物中最难认识的莫过于其自身,而人类又执著地不断探索着自身。自从人类超然于万物之上而成为自然之灵长之时,就希图将自己与万物区别开,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人类对于自身原初本性的探索,极类似于人类对于自然本源的寻幽,因此,人类对于自我规定性的寻求,我们可称之为寻找自我的宇宙之源。这种探索过程展现了一幅人类关心自己的命运,幻想掌握主宰自我命运的生动画卷。  相似文献   

20.
在继承和发展先秦道家和其他诸子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汉代道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生态和谐观,包括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身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汉代道家认为,自然界本身是天然的生态家园,天地、日月、星辰和人间万物和谐共存;人类作为万物之长,也应效仿天地自然,注重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形成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六亲和睦的社会;天地自然是万物之母,人类应该努力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