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争新闻是世界人民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了解的,也是最能引起世界舆论注目的,战地新闻采访,也就是要捕捉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能充分反映战争所体现的一定精神的新闻事实。一家媒体战事报道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战地采访的是否成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侵略南联盟的战争后,我国一批新闻工作者以特定的姿态进入战区,向世人传递关于战火、关于难民、关于战争的正义之思。作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在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有的甚至为此牺牲的过程中,表现出高超的采访技能。从这批前线记者的实践中,对战火中的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事实成为新闻报道.大都是经过新闻工作者精心选择的。从文字上看,新闻工作者只是客观、忠实、朴素地向公众叙述他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但是在叙述这一事实的过程中,却无不渗透着新闻工作者的观点,进而对社会起着导向作用。甘肃省静宁县广播电台1989年曾播出一篇题为《一些单位不治真山造假山》的新闻稿件,作者选择的新闻事实~是农民改造真山的艰难,另一个是一些机关单位花巨资造假山。尽管作者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造假山的单位提出批评,但听众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已明显感受到作者报道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传媒小语     
新闻不是叙述陈旧事物的教科书.新闻是报道活的历史,是当前变动不居的世界的忠实记录。新闻工作者不但必须掌握真实的事实,而且要着眼于“变”.以最快的速度把你面临的变动中的事实向人们作出报告。  相似文献   

4.
岳艳 《新闻三昧》2008,(7):22-23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事实发生以后,需要通过一个中介才能成为新闻,这个中介就是媒体新闻工作者。特大灾难新闻,历来都是世界新闻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国人,震惊了世界,当然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由传统的经济模式向新的经济模式过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影响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观念也必须有一个相应的转变。所以转变传统的新闻观念,以适应大步走来的知识经济的需要,是新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改革开放以来,林林总总的新观念、新事物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产生和发展的速度是迅雷不及掩耳的。过去,一种观念、一种事物的形成往往要以数十年计,而如今,简直要以月、日来计算。知识经济的出现正是如此。眼下,我们不能不承认,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不能不承认21世…  相似文献   

6.
林怡 《新闻知识》2003,(4):36-38
在大干世界里,报道者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报道对象以及如何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性步骤,它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是指报道主体对进入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有无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在事实的新闻价值上“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从新闻传播活动的整个程序来看,发现事实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基础性的第一环节。本文选取了近些年来的部分优秀报道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几点发现的技巧,希望可以有益于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新近发达的事实的报道。那么从事实 转化为报道,首要的工作是发现。发现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才能把它采写(制)成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 什么是发现?《辞海》的解释是,本有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所谓"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听众或者观众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那么,怎样用事实说话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新闻用事实说话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加强竞争情报工作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计算机的出现,软件产业的形成,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或者叫知识经济时代过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知识经济时代,Inteligence(即信息、情报、智力、谋略)已经成为企业生存...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报道效果的最大化,不断施加对新闻事实的作用力,以使之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创造性地提出新闻报道中所存在的"蹦床效应",分析"新闻蹦床"是如何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弹出"新闻这一产品的,同时阐述了因选题落点不同、用力不同等各类"反弹因素"所导致的不同报道效果。并进一步指出,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蹦床效应"的一般性规律,遵循适度原则和受众原则,从而保证新闻传播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关注经济现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新闻工作者,知识结构、业务素养、反应能力必须跟上经济的发展变化,这是搞好经济报道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必须具备发现和报道经济问题的独特眼光和崭新视角,辅之以读者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写作形式,并且在发现和写作的全过程中随时关注切入的视角,才能最终实现经济新闻的经济效益与新闻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我认为在新闻实践中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新闻与新闻工作的关系。新闻要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得以传播。没有新闻工作者,没有现代化的新闻手段,新闻就难以广泛传播。这说明,新闻与新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凡是具有新  相似文献   

13.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因为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如果没有人去发现,无论具有多大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也永远成不了新闻。世界上的哪些客观事实什么时候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新闻发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贯穿于新闻产生的全过程,体现在采写实践的多个环节,有报道思路、主题、事实、角度、线索、“文眼”和表现方式等等大小不一、层次不同的多种表现形式。思路发现:是指对某个新闻事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已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悄然转变,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和宣传活动,这似乎已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近年来,因为新闻报道失实,或新闻单位未征得当事人同意即披露一些不应披露的事实或情节,引起的新闻官司层出不穷。据中国记协供应有关发言人公布: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因新闻官司引起的诉讼案件高达500多起,还有更多的民事纠纷、轻微刑事案件没有统计上来。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令人惊讶。那么,为什么这些新闻工作者会出现侵权行为呢?笔者以为,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是凭主观经验办事,不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如有些中年记者或通讯员以为自己生活了几十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信息的渴求更加迫切,这就向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也更新了新闻原来的概念:"新闻的涵义不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了,而是延伸为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时效成为了新闻的生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即时的新闻"呢?通过广播电视进行现场直播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可靠的方式。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一般来说是很硬性的,因为事件是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似乎容不得你过多地控  相似文献   

17.
以反映经济活动为主的经济新闻,自然也离不开数字。反映经济成就,需要表明规模;报道经济结构,需要说明比例;评述经济形势,需要考核指标;等等。数据是经济新闻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能起到比其他新闻事实更好更有力的作用。经济新闻如果离开了数据,光从概念到概念,没有具体的数据分析,就没有说服力和可信性。如我们报道某地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没有主要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反映的是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新闻语言应该是客观的。用客观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现在已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仍大量存在主观性语言。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的主观性语言有两种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一种是议论、评价性语言。这种语言在“文革”时期的新闻写作、新闻报道中表现十分突出,“文革”后至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纠正,但也还一定程度的存在。那种表现很明显的,已不多见了,有的表现不太明显,却大量存在。如有一篇写某县发生一起多人食物中毒事件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敏锐地发现新闻,要看有无新闻敏感.然而,能不能准确地鉴别客观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而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作出正确的报道,只凭新闻敏感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有没有政治敏锐性.  相似文献   

20.
一、用心比较,发现新闻。发现,是搞好新闻报道的前提。没有新闻的发现,就没有进一步的采访,更没有写作,所以善于发现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用心联想,深化主题。我们认为,记者面对新闻事实,应该用联系的现点进行分析,而不能孤立地看待事实。一个重要的新闻事实,总是同其它相关的事物联系着的,找到这种联系,就可能深化报道的思路和主题。当然,报道的主题应当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新闻记者主观臆断而赋予的。在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