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来说,"党的官僚化和知识分子的贵族化"是后革命中国的最大焦虑。在毛泽东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视野中,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后革命时代的政治焦虑。一方面,小说以"反官僚主义"的艺术姿态触动了当时人们敏感的政治神经,与毛泽东建国以来"反官僚主义"的思想脉络形成契合。另一方面,王蒙的小说原意对"小资产阶级狂热"也有着自觉的拒斥。这一"革命"的文本招致"反右"批判的命运,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小说的改写、批评生态及"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历史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广义修辞学角度阐释《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批评话语:在语词层面,“真实”、“不真实”、“歪曲”构建了批评主体的精神世界;在语句层面,“反诘句”、“否定句”突显了批评的话语方式;在语篇层面,政治标准、教育功能、党性立场推动了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本文亦在阐释,在特定的修辞语境中,批评话语如何参与了批评文本和话语主体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自发表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关注。评论界对它的解读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小说刚发表时,特定时代的文艺政策和文学大环境的限制使得大多数批评家都把它解读为对官僚主义的批评。到了新时期,对小说的评析终于有了新的思路和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从心理角度、成长角度来解读它。面对多年来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阐释,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再解读:“新来”和“青年人”所包含的意义,作者的时间点设置,以及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意象——春。多次的解读再一次证明了小说细节描写的功力和对多重阐释空间的预留,也让这篇小说不断沉淀新的内容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说:“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故事。”该书第284页则表述为:“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题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那么,究竟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还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呢?  相似文献   

5.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在《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影响下问世的,两篇小说在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作家王蒙不是拙劣地模仿来自苏联的文学作品,相反、他的作品不少地方还有所超越。总的说来,两篇小说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发表于《人民文学》至今已六十年。每个时期的解读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从毒草转为鲜花绽放,在历史的轮换中呈现出来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迹。  相似文献   

7.
令人敬佩的半生多难的作家王蒙,在1956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文章发表以后,读者与批评界的反应非常热烈,并因此被错划为右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思想主题、情节模式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对丁玲的《在医院中》和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也论述了它们的差异性。从而论证了它们的现代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地位,并且对于它们曾经遭遇错误批判的历史命运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读阅读所得到的所指可能与本意向性完全不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有些词语,让读疑窦丛生,可能导致把刘世吾与聪敏、林震与野心、韩常新与可怜联系起来,因而重写出全新的意象。  相似文献   

10.
《潮来的时候》是徐訏哥创作的一部诗剧,在现代诗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内容上宣扬了徐的“爱的理想”和“爱的哲学”;艺术上融合诗歌和戏剧的特点,达到了诗情与剧情、意象与形象、诗语与剧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12.
徐玲 《江苏教育》2007,(5):44-44
最近很多校园在流行一本名为《新来的老师我喜欢》的书。打开活泼的封面,扉页上是作者寄语:“如果你很顽皮,就算你的老师对你一万个不满意.你经常要面对老师拉长的面孔和种种指责,也请你千万不要灰心——因为只要坚信自己是金子.奇迹总有一天会发生!”有着如此暖心和充满力量的话语,难怪此书能轻易占据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王翾 《中文自修》2001,(10):22-22
相信读过王蒙《怒号的东门子》的读者一定对东门子从无名小卒被一举捧上天,后再次沦为无名小卒,死后被。载”入。宇宙名人录”的离奇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八十一梦》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解读《八十一梦》,我们可以了解张恨水以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角度,大胆吸取现代形式特点,对传统文学进行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点化和转化,创造出一个由旧变新、新旧互衔的独特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5.
16.
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都知道,她的小说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从文字的内部溢出,看似朴实无华.却经久回味。但是金锁记却不一样。张爱玲在她的小说创作中第一次用形式和内容同时传递出一种令人震撼的美感。这种美体现在作者呤唱的古老歌谣中,反复重现的苍凉手势里,反复渲染的肃杀的月光下。这些作者精心营造的文字氛围,构成了这篇小说特有的一气呵成的美。  相似文献   

17.
王静悦 《函授教育》2002,(1):107-108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对它的研究文章字数已经高出原著数倍,然而“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没有止境的接近”,所以本文沿着前些评论家的研究成果铺设的路继续走向“边城”。笔者认为,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窥见沈从文的为人。如能正确认识沈从文的为人。就能更好地科学地理解评论沈从文的作品。即“知人论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论长篇小说《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封锁》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一篇,1943年11月发表于《天地》杂志。在这篇小说里,正史被消解成了一道背景:传统的“真”与“伪”的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被颠覆;全篇弥漫着一种张爱玲特有的悲凉氛围。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三篇作品的比较研究,指出能否在政治小说中揭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理内涵是政治小说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