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同时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
民生观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认识和看法。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民生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演进的,其研究的着眼点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再到全面发展的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唯物史观形成之前的萌芽阶段,伴随着唯物史观确立的正式形成阶段,以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完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 ;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 ,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 ,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开拓了群众科技史观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 ,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 ,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根植于物质文明,属于意识范畴,是物质文明的反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尽管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不同的物质文明总是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明。任何一种政治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且与物质文明发展状况相联系,能动地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为其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最终原因和根本动力。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上层建筑逐渐分离为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两大部分。政治上层建筑的成果表现为政治文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成果表现为精神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及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等观点。这一系列伟大的思想观点。对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的创立分不开的。正是由于科学的实践观以及唯物史观的创立,才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辈理论家中的有益思想因素,通过对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关系、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解放关系的具体研究。深刻揭示出人(个体与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突出了知识和人的价值。劳动普遍包含知识的成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彰显了生产力的知识属性。生产力是物质文明的主要内容,上层建筑是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本身也是一种文明。知识和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把知识作为唯物史观的有机构成,有利于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提高人的文化自觉。但是也不能把知识绝对化,忽略唯物史观中人和物质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唯物史观以新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的表现形态——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主要有:明确定位唯物主义的新主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确立了新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框架,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时代转变;坚持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论,实现了认识论和价值论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是与国家治理方式同构的。任何社会形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应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坚持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 ,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必将在新的世纪获得前所未有的推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及其关系原理的科技新内容。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动力;揭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展示了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揭示了科技对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蕴含着新的社会结构观。高度评价了科技人员开拓新生产力的卓著功勋,强调科技活动需要亿万群众的积极参与,开拓了群众科技史现的新视野。揭示了科技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丰富发展了社会文明进步观。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唯物史观的全面丰富与发展,形成了科技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从人类的实践之维出发阐述其生态伦理思想,从社会制度之维出发阐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从异化消除的视角阐发其生态伦理目标。这种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彰显了以人为本,突出强调人的价值,把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与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模式构想中强调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相吻合的。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模式构想包含深厚的政治文明思想。从现代政治意义上看,马克思的未来社会模式构想对我国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的现代政治文明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表达了全国人民的一种政治追求和愿望。但这 个概念还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涵丰富。本文仅简单阐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简要分析了它与资 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区别和它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区别,以及在比较中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诸多重要论述表明思想变革后的马克思一直把唯物史观认作自己总的新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这一自我定位有力证明了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合法性。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相关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征:至高的科学性与理论性、鲜明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充分的现实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赖之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唯物史观研究中系统形成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确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其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上逐渐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也因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而具有不可战胜的生命力.在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方向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创建和维系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年毛泽东历史观的演变是其思想转变的核心。“五四”前,青年毛泽东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分为两个阶段:“圣贤救世”的唯心史观和“唯我主义”的唯心史观。“五四”后,毛泽东开始走向唯物史观,但并不顺利,因为社会改良思潮的牵制力量太大。通过对各种主义的反复比较,通过与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思想交流,更主要是通过他自己在实践中对改良方案的彻底绝望,终于在1920至1921年间,青年毛泽东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转变,信仰唯物史观,趋归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从社会学的理论基础、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应用社会学三个方面对社会学进行了研究.强调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社会学的基础和指导思想,调查研究是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社会实践中,又形成了丰富的应用社会学思想,在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军事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等方面,都作过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