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课程改革由课程开发走向了理解课程,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地位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课程知识的复制者和传递者;课程的研究者;课程的决策者和开发者.教师已经从一个课程的局外人、中介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从制度、技术、师资等方面不断完善,以切实促进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即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有效地教学,而是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尤其需要思考: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怎样的?教育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如此一来,教师应该关注的,就远远不只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为什么要开设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为什么要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因为,教…  相似文献   

4.
课程意识是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之一。在新课题的背景下,教师应突出五种意识,即:参与意识,资源意识,开发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背景下,重视教师的课程意识已成定论。到目前为止,围绕着课程意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等,学术界已经做了多方面的探讨和深入研究。课程开发意识作为教师课程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支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方式、存在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本文拟就从课程开发意识的概念,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的必要性及培养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身为教育活动中鲜活的“人”的存在,主体性理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属性。在审视当下教师主体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身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迷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主体性的定位模糊、教师主体性的被迫让渡以及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受限。以传统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中国社会制度及教研的二元分离为立足点检视其内在的成因,试图以存在主义的视角,为教师主体性的复归觅得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课程权力下放背景下的教师课程参与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权力下发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使教师从主体的失落走向觉醒 ,从课程的工具回归到自主。个人教育哲学是教师课程参与意识提高的基础 ,观念的革新是教师课程参与意识的关键 ,实践活动是教师课程参与意识的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9.
源于道德内省之力的教师主体性发展,不仅需要较长的历史周期,而且主体性发展的程度由于缺乏客观的可操作性的参照,投射在教学实践中的效应往往是隐性的、不易检测的变量。校本课程开发将课程行政权力下放,教师拥有课程的部分决策权和选择权,落实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主体性意识和创造潜能。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反思过程中,促使教师构建自我更新的发展模式,不断实现个体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是三级课程管理背景下教师主体性发展的切实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特定的一种心理活动。其内涵或活动取向具有教育目的、课程取向和课程整体三个维度。由于其在教师心理结构中大体处于潜意识或靠潜意识的层面,因而对教学行为有着强劲的支配和制约作用。其强弱度制约着教师教学活动的自觉程度,其明晰度制约着教师教学活动的自主程度。其开放度制约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创新程度。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课改目标的学习,引导教师积极从事课改实践,成为课改实践的体验主体,是优化教师课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他应当具有研究意识、生成意识、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唯有具备这些角色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课程意识属于社会职业意识范畴之一,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基于职业实践,在其职业环境中通过履行专业职责而形成的关于课程规律的体认。课程意识指导着教师的课程实践,映射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课程意识的生成与提升,需要相应的实践环境。  相似文献   

13.
性别(gender)差异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化规定和塑造的结果,女性从性别体认开始主体性意识的觉醒。父权制文化正是以男女不同的生物机制作为压迫女性的自然根据,进而构造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女性则以身体的实在感确立了其在世界中的独立存在和主体位置。以身体的平等意识表达现代人的生命伦理观,以主体"在场"的方式建构起女性"解放"与"平等"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4.
课程意识指教师对学科课程改革的理性认识.历史教师的课程意识主要有历史教育的功能意识,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地位意识及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辩证关系意识等.提高课程意识,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主体性是其自主参与教育活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动力,也是教师真正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的体现.这种主体性的发挥需要社会创造条件,肯定教师对其职业的价值追求和合理利益,也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和思考教育,从中真正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郑轩  王芬  王春燕 《幼儿教育》2012,(12):11-1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师、课程等的隐喻性表述。研究者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深入分析,梳理出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教师观与课程观。研究者认为,教师有必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珍视儿童当下的生活;也要正视自身的角色,将科学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还要致力于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倡导生命对话,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已经形成,高师院校不再固守封闭模式,纷纷走向综合化。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存在偏重学科课程、忽视教育课程以及两类课程结构失衡问题。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之间的平衡,高师院校须借鉴综合大学的培养模式,发展"综合性";创新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着力构建教育学科课程群,完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能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当前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机构和课程内容四个方面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中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特点是:采用先入职、后培养的公务员学习制度,定向与不定向培养模式相结合,按学段分别培养数学教师.课程设置呈系列化、综合化、专题化发展.内容建构上紧密围绕新加坡中小学数学内容及其认知规律、教育目标与教学要求等来建构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上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注重合作学习与个人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思考基于大学生主体性是一种视域的界定。在这里,突出剖析主体性,剖析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实现与有效性,从而就可以完成作为兼具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并重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