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同仁堂药铺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街路南开设,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清宫御药,历经八代皇帝,达188年.北京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历代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逐步形成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三百多年来,深得海内外顾客信任,使得同仁堂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范红 《北京档案》2009,(3):50-50
同仁堂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以来,一直注重其中成药的质量与疗效,凡经制售的丸散,必求道地药材,谨遵炮制之规。因为一贯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要求,所以,同仁堂配制的药疗效颇佳,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另一方面,同仁堂人时刻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准则,通过做一些公益事业,为字号赚得良好的口碑,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史料》2017年第3辑共刊布以下五组史料: 1916年京师模范通俗教育讲演所宣讲禁鸦片稿二则/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清朝末年,政府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吸食鸦片风气得到遏制.清政府被推翻后,战乱四起,鸦片卷土重来,毒品侵蚀民族精神,造成社会风气败坏,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吸食者劳民伤财,困苦不堪.民国初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禁烟政策,1916年9月19日,黎元洪大总统亲自下令,国民禁种、禁运、禁吸鸦片.为了禁止京师民众吸食鸦片,京师学务局令各通俗教育讲演所进行巡回演讲,宣讲鸦片的八大危害,并劝说戒烟.本史料为京师模范通俗教育讲演所劝人禁鸦片浅说二则.  相似文献   

4.
吸食与自杀——毒品对甘肃民众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僻处西北的甘肃社会吸食鸦片者众多,因之有人戏称甘肃为"烟国",号称"烟枪之数,多于饭碗"。此虽有夸大之处,但众多的人口吸食鸦片则是不争的事实。据甘肃省民政厅档案记载,1939年有194,376人,占总人口的3.21%。事实上,这  相似文献   

5.
一 鸦片输入中国之历史及海关查缉烟毒之缘起 中国本无鸦片。据史籍记载,大约在唐代,阿拉伯人与中国通商,或许此时罂粟种籽就已带入中国。但明代以前,国人只将罂粟作观赏之用。至明代始有暹罗、爪哇、孟加拉三国进贡乌香(即鸦片)之记载,供作药用。1526年在广州、马六甲之间始有鸦片贸易。1589年已将鸦片列入关税表中,准其输入。当时的货物抽税则例,定鸦片每10斤纳税银2钱。1686年则增至每10斤3钱。其后于每担纳税银3两外,又每担加税银3两4钱5分。虽其税率不断提高,但其输入数量却有增无减,其原因在于当时国人已不仅将鸦片作为药材使用,而且吸食,即鸦片始由有用之物向有害之物转化了。当时沿海之厦门、漳州、泉州一带已出现鸦片烟馆。  相似文献   

6.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统治,疯狂掠夺经济,同时,采取毒化政策,利用鸦片残害东北人民,以达到其永久统治东北的险恶目的.在侵占旅大地区不久,日本殖民者就打着为中国人民戒除烟毒的招牌,开办"官膏局".1910年开设"关东专卖局",专门负责贩卖鸦片.还公开开设烟馆,让中国人吸食鸦片,仅在旅大地区就公开成立了120余处"鸦片小卖所".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鸦片在中国长期蔓延,每年至少有2500万人在吸食鸦片。鸦片流毒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外国干涉,政府禁烟无力,本土鸦片种植以及国民思想状况等都是导致鸦片泛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大佐土肥原贤工出任奉天市长,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曾计划实行鸦片专卖。伪满洲国一成立,在日系官员的操纵下,立即设置了鸦片专卖公署,掌握鸦片专卖事务。1932年11月3日,又制定并公布了鸦片法,名义上禁止吸食鸦片,但又规定现有……  相似文献   

9.
刘增合 《历史档案》2006,5(4):63-71
清末禁烟时期,鸦片专卖作为筹款和稽核吸食的要策被朝臣和各省督抚所重视。作为掌控中央财政大权的中枢机构,度支部基本上主张维持土产鸦片(土药)统税制度,反对各省推行专卖的要求。各省极力推崇专卖做法,希望藉此暗中抵制中央主办的鸦片统税制度。京师地区受控于度支部,运作空  相似文献   

10.
郭剑波 《历史档案》2003,(3):96-101
鸦片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令人关注的课题,许多学者已对鸦片走私数量、中国吸食人数、白银外流数量等问题作过研究。但对鸦片战争前中国内地鸦片流通问题却语焉不详,缺乏有深度的研究。笔者主要根据档案资料拟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晚清以来浙江深受鸦片毒害,在省内不仅有超过20万人吸食鸦片,而且还有超过40万亩的鸦片种植面积。辛亥革命时期,浙江军政府积极开展禁烟运动,不仅在省内厉行禁烟,而且在外交方面维护国家利益,顶住英国的压力,最终使浙江成为中国最早禁绝鸦片的省份。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具有普遍的价值。目前,在我国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 TO的新形势下,诚信的“淡出”和缺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深深的忧思,重建诚信已成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企业界,诚信是无价之宝,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百年老店“同仁堂”一贯奉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规,虽历经沧桑,仍昌盛不衰;香港巨商李嘉诚靠诚信经营,白手起家而成香…  相似文献   

13.
高滢骐 《大观周刊》2012,(48):57-57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它具有以上的共同特征:(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少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4.
鸦片,俗名大烟、烟土,又名阿芙蓉、合浦融、亚荣等,是从罂粟汁液中提炼出来的。生鸦片必须经过烧煮发酵成熟鸦片方可吸食。《中国医学大辞典》载:鸦片性酸涩温,微毒。具有调和血气,增助精神,治脘腹不和胃肠诸疾。……然长服则成瘾,耗浊血液,败精伤神,偶辍则困惫欲死。鸦片作为良药的历史比作为毒品的历史要长得多。但是当人们发现了鸦片的止痛疗效作用而进一步享用成瘾后,它便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近代中国更是因为它而深受耻辱。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我国第一部研究区域性鸦片问题和禁烟运动的专著《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经秦和平先生历十年寒暑著述完成,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该书资料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史志、田野调查及当事人回忆等材料,对旧中国云南省泛滥了一百年的鸦片毒品问题的历史渊源、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祸害以及人们为摆脱毒息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书共计31万字,分“种植吸食篇”及“禁烟篇”两大部分。上篇就鸦片在中国的历史溯源、鸦片在云南的制作概况、清代云南地方种植鸦片的历史述略、民…  相似文献   

16.
出于对拜上帝教义的理解,太平天国对吸食鸦片、嫖娼、酗酒等都有严格禁止的规定,态度坚决,法令森严:有如此恶习之人是"生妖",是上帝的敌人,应当诛灭.正是在太平天国移风易俗的政策下,出现了"四禁"公文(禁烟、禁酒、禁娼、禁赌),政令严明,上帝教也得以更广泛地在民间传播.  相似文献   

17.
“同仁堂”与“叶同仁堂”同是清康熙年间创立的老药铺,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浙江温州,如今他们因为三百多年前取下的名字仅有一字之差而对簿公堂。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同仁堂)状告温州叶同仁堂药品零售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州叶同仁堂),提出索赔商标侵权数额高达5000万元。8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的禁烟主张和禁烟活动严重打击了江浙地区的鸦片输入和走私活动,通过实施禁烟法令,采取教育和惩治相结合的方针,从买卖到吸食环节进行整治,改善了社会风气,对于扼制江浙地区的鸦片泛滥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晋安 《新闻知识》2006,(12):37-38
在同仁堂药店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历经风风雨雨300年,从一家小药坊发展成我国中医药业的经营楷模,赢得民众,誉满五大洲,就是靠这一座右铭。“诚信”可以分为“诚”和“信”两部分,无论企业和个人都要有“诚心”和“信誉”,心意不诚,信誉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建造诚信社会是人们美好的向往。打造一个诚信的市场环境则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诚信机制需向诸多领域拓展,而广告业建立信用系统更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广告是引导消费的,牵动着大众利益,关系着社会稳定。可以…  相似文献   

20.
云南历来是毒品的重灾区.解放前夕,昆明有5万余人吸食鸦片,占当时全市人口30万人的六分之一.1950年2月云南宣布和平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后发布了一系列的禁烟令,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扫除危害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烟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