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 北京的故宫里有着很多苏州手艺人的印记,除了缂丝,最著名的还有金砖。  相似文献   

2.
从前北京人忌讳谈"火",称火灾为"走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有描述贾府南院着火情节:正当刘姥姥向贾母数唠乡下村姑在柴禾垛旁点火取暖时,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环回说:"南院子马棚里走了水"."走了水"就是着了火的意思.贾府有规矩忌讳谈火.昔日大户人家都有防火水缸.但都不称"防火水缸",而称"太平水缸".明清皇宫里的太平水缸个儿大,盛水多,称作"门海".故宫金銮殿前放着几个鎏金大缸,就叫门海,也叫作海缸.就是专门储水救火用的.皇宫里面的一些重要建筑前面,三宫六院都设有太平水缸.乾清门前排列着十个大水缸.其储水量竟达3000多升.比现今一些消防车的储水量还要多.  相似文献   

3.
黄泳  范金民 《历史档案》2022,(1):103-109
明代苏州是窑作极为发达之地,也是北京宫殿所需"金砖"烧造的唯一地方,代表着帝制时代砖瓦烧造的最高水平.金砖烧造缘起于明永乐帝的南都北迁,消歇于清宣统帝退位,可谓与明清北京宫殿营缮相同步,在明清宫廷与江南的关系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如今苏州陆慕(1993年前写作陆墓)窑场又恢复掌握了金砖的传统烧造技术,不但使数百年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当你游览气势雄伟的故宫时,会看到太和殿等许多宫殿的地面上,块块方砖,磨砖对缝,丝丝扣扣,这就是金砖.尽管历经沧桑,岁月流金,仍留有光亮如镜的风采.金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衬映着紫禁城的辉煌.  相似文献   

5.
去年春天,镇上有人在一间羊棚里发现了一块重达百余斤的方砖。他从未见过此物,但根据其形制,猜度非同寻常。他知道我校图书馆有社会咨询项目,便前来请求帮助。我们经查阅《故宫大观》等资料,得知此砖称为“金砖”,北京故宫太和殿等铺设的地砖即为此砖。还解释了“金砖”流落民间的缘  相似文献   

6.
北京紫禁城     
刘鹏 《北京档案》2005,(6):40-41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坐落在北京市中心;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始建,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屋宇九千余间,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5,(7):3
<正>沈阳故宫,是后金入关前的沈阳(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或称奉天行宫),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至乾隆时期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6万平方米。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蜜饯果脯是驰名中外的名食.老年间出售果子的专卖店称果子铺,也称果子局、果子摊.称局的铺面大,称铺的次之,果子摊则是小本经营的.据说从前上海有位大古董商到北京观光觅宝,回到上海时说,北京有三样是上海比不了的.一是故宫的珍藏;二是饭馆茶庄绸缎店中伙计的那份殷勤;三是果子局的排场和款式.那真是说得一点不错.蜜饯在果子局里都放在三尺见方的白地青花大海碗里,盖子上半爿是榆木红漆,另半爿是透明玻璃板,一排排的五彩缤纷,煞是壮观.您要走亲访友买些蜜饯,果子局有免费奉送的绿釉砂罐,蛮拿得出手的.  相似文献   

9.
差错何其多     
有一本新书,名日《皇宫里的故事》(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介绍明清两代宫廷往事,普及历史知识,立意是好的。但是,我翻了一下,这个只有140页的小册子,差错竟达几十处之多。一、不符合史实。该书开篇第一页说:“故宫……它是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于1406年开始修建的。”这就不对了。史实是修建皇宫在前,迁都北京在后,也就是说,1406年开始修建皇宫,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冬天是漫长的,昔日的明清皇宫里是如何取暖的?这是游览故宫的人常常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琉璃瓦打中盗宝贼 "珍妃之印"有惊无险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想借"破四旧"之名毁故宫文物的大有人在,周恩来下令关闭故宫博物院,并派了军队把故宫保护起来,所以,尽管"天下大乱",故宫的珍宝却安然无恙.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故宫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12.
<正>文德坊、武德坊,又称"牌坊"或"牌楼",建于清崇德二年(1637),是沈阳故宫早起建筑之一,位于大清门南东西两侧,既是皇宫界域的标志,又有门阙的作用,二坊均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牌楼,屋顶以黄琉璃瓦为主,近脊、檐处及勾头、滴水用绿色瓦件。两座牌坊高10.1米,相距117米。摄于1938年。  相似文献   

13.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处理日常政务、生活起居之地,被称为“一朝兴王地,两代汗王宫”.2004年7月沈阳故宫申遗成功,与申遗活动有关的大量满、汉文档案成为珍贵的世界遗产档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查考价值,也是沈阳故宫维护其作为世界遗产的完整性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介绍了沈阳故宫世界遗产档案的保存情况及管理与保护措施,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20年2月,在法国的蒙特尼一栋简易平房里,一对中国新人举行的简朴婚礼别开生面:新人诵读的是恋爱期间所写的诗集《向蔡同盟》,结婚照为二人同读一本打开的《资本论》.之所以称之"向蔡同盟",指的是当年蔡和森、向警予与旧式婚姻决裂、追求自由婚姻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故宫是世界闻名的皇家建筑群,它的奠基人和设计建造者是明代有着"蒯鲁班"之称的匠人蒯祥。蒯祥一生设计建造了众多宫殿、楼榭、亭台、庙宇,其作品遍布全国,具有高超的建筑造诣,深得皇室贵族赏识和普通百姓爱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11,(30):40-41
故宫博物院告别皇宫的地位已逾八十年,但似乎并没有找到博物院的感觉,反而保留着紫禁城的傲慢。"失窃门""会所门""瓷器门""拍卖门"……这里发生的些许事,公众不知道、上级不知道,除了神奇的"网友曝",阳光始终徘徊在深宫大院之外。故宫有理由感到尴尬,一个丑闻不断的事业单位,必然在运行制度上存在着严重的弊病;但故宫也应感到庆幸,这些弊病,必然会随着公民意  相似文献   

17.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盛京皇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的宫殿。后由乾隆加以扩建,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房屋500多间,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群。东路是努尔哈齐营建并使用的宫殿,由大政殿和十王亭构成。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12,(10):84-84
在当今世界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所有现存宫殿,就其占地面积之广阔,建筑组群之雄伟,珍藏文物之丰富,连续时间之绵长,蕴含理念之深邃,文化影响之久远,综合起来而言,可谓无与伦比。在中国,故宫是复杂的,多面的。有人用"血朝廷"来揭示帝制时代皇宫阴暗、冷酷、血腥、暴虐的一面。同时,故宫的建筑、器物、服饰、书画、典籍、档案等,早已不是皇家的财富,而都是士人、匠师、能工、夫役等,用鲜血、智慧、汗水和生命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后人应抱以敬畏之心,赞颂之意,骄傲之情,欣赏之趣;而行守护之职,关爱之情,学习之心,弘扬之责。俗话说:学到用时方恨少。  相似文献   

19.
刘源 《北京档案》2003,(10):49-50
当你游览气势雄伟的故宫时,会看到太和殿等许多宫殿的地面上,块块方砖,磨砖对缝,丝丝扣扣,这就是金砖.尽管历经沧桑,岁月流金,仍留有光亮如镜的风采.金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衬映着紫禁城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金砖,取材特殊、做工精良、质地光洁,“明如镜、声如磬”,是专用于铺设宫殿、坛庙及陵寝享殿等地面的材料,象征着皇权的至尊。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内务府等全宗,反映了清代金砖的烧造、运输、铺墁等情况。现予刊布,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刘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