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具有当代性、人生性和体验性特点。它拓展了《红楼梦》研究视域,重构了《红楼梦》的释义系统,展示了《红楼梦》研究新的可能,是当代“红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2.
作为小说家评论百二十回《红楼梦》,王蒙是第一人.他以高鹗续的《红楼梦》为依据,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从文本阅读中欣赏《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因此在这一点上,王蒙的《红楼梦》研究与小说批评派红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考证派与索引派所没有的优势,弥补了考证派与索引派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北国名城哈尔滨举行的乙亥年海峡两岸红学研讨会上,大陆、台湾、及特邀的香港、美国红学专家,就体现我们伟大祖国优秀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辉煌巨著《红楼梦》进行了热烈而精深的研讨,代表们高谈阔论,其中多是真知灼见.当然,因是百家争鸣,故有观点之异、流派之争.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在大会上不仅对《红楼梦》进行了学术探讨,而且对《红梦楼》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独到精采的阐释.(王蒙的演讲已整理成《<红楼梦>的研究方法》一文,将在《北方论丛》1996年第3期发表)王蒙先生大度兼容、是真知深的演讲,博得了与会专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王蒙先生的演讲,从方法学入手,注重《红楼梦》的整体性、系统性、信息广大性和它的文学性与非文学性,在肯定以往《红楼梦》研究成果的同时,又指出了以往研究《红楼梦》的局限性.他站在中国文化的至高点上,用文学、哲学、社会学、宗教学及自然科学等来审视《红楼梦》的文化内涵,探讨《红楼梦》的丰富意蕴,这无疑拓宽了《红楼梦》的研究视野,开辟了《红楼梦》研究的新途径,打破了《红楼梦》研究中“各持己见、唯我独尊”的门户之见,对正确研究《红楼梦》,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学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它既继承了传统古典文学的批评方法———如旧红学索隐派、评点派 ,新红学考据派乃至当代作家王蒙的《红楼启示录》等 ,又具有对西方文艺理论的接纳性和包容性———从 1 90 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到当代文艺理论家李吉力的《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九十年代红学研究领地具有的这种容纳古今 ,涵摄中外的现代意识和宏观策略对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也大有裨益。本文拟对王蒙和李吉力的批评文本进行比较并以期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对红学乃至当代文艺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的性取向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3):129-133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推崇《红楼梦》在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红学成为三大显学之一。毛泽东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他信手拈来《红楼梦》事例,连类比喻,说明深刻革命道理,异彩纷呈,表现了他的革命红学观。他从文学上解读《红楼梦》,表现了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致的思想。晚年的“吊膀子”是为了“掩盖政治斗争”说,无疑是认识《红楼梦》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8.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9.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0.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王磊 《现代语文》2007,(3):117-118
旷世奇作《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让无数“红学迷”如痴如醉,鲁迅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而选自第3回的《林黛玉进贾府》就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在刻画人物上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精湛笔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长之在德国浪漫主义精神资源的影响下对《红楼梦》的作者态度和文学技巧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挖掘出《红楼梦》中理想性和虚构性的诗学价值,是红学从史学研究到文学批评的转变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一环,具有余英时所谓的“红学革命”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旧红学”的“抉微”和“索隐”《红楼梦》经程伟元和高鹗订补刊行之后,象插上了翅膀一样,很快“遍于海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研究《红楼梦》就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从《红楼梦》问世到“五四”运动这一个半世纪中,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对《红楼梦》从不同角度作出种种评论。人们把“五四”前的这一个半世纪中的《红楼梦》研究统称为“旧红学”。旧红学家,有案可稽者不下二百。他们或谓《红楼梦》为“经书”、“情书”,或谓《红楼梦》是“传己”、“传人”,各执一词,聚讼纷纭,从而形成种种派别。先是评点派苦心孤诣,要抉剔出作品的“微言大义”和“千里伏线”;而后,索隐派广征博引,想从作品中求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相似文献   

14.
墨人本名张万熙,1920年生,台湾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学者,热爱民族文学遗产,于《红楼梦》深有研究。60年代出版红学专书《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其后又发表《论曹雪芹思想与〈红楼梦〉的写作技巧》等论文。墨人称《红楼梦》为“空前的文学巨著”,属于世界上最伟大作品之列,特别强调它可贵的民族特色和不朽价值;本文还介绍了他对红学研究存在问题的批评,以及红学研究应“回到文学本身上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红尘滚滚,“红潮”汹涌。如果说,一部继往开来的中国文学史,要是缺了“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的《红楼梦》,将会是很不完整;那么,自成独特体系的恢宏“红学”,真要是少了五花八门的聚讼“公案”,大概更将会是花容失色、凄怆寂寥得可以。众所周知,所谓“红学”是个黑洞,从来就因掌门人的不同而有互小买帐的各门各派。其实,一致公认有大学问的胡适之先生早就说过;“《红楼梦》的考证是不容易做的,一来因为材料太少,二来因为向来研  相似文献   

16.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新红学”的权威作家。《红楼梦辨》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成果。解放后由此书修订而成出版了《红楼梦研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是对高鄂续书问题的考证和评述,但他在《作者底态度》《红楼梦底风格》等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却引起了后来人们极大的争议,并在解放初期引发了一场在《红楼梦》研究中对“新红学”派的批判。这场批判的领军人物即李希凡和蓝翎。  相似文献   

17.
当代的红学家,几乎都从社会政治角度去挖掘《红楼梦》中“反封建”的思想意义,而把与这个逻辑相抵牾的内容都视为作者因“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造成的落后面”加以回避。这样,红学研究在作家和作品思想这方面,就成了专家、学者进行主观变异加工的擂台赛,以致于在“形象大于思维”的接受学轨道上越走越远。以创立“新红学”著称的俞平伯先生,是最先用“文学的眼光”来评论《红楼梦》的学者,他在《红楼梦辨》中总结了作者写此书的“三种态度”,①意即创作本旨,应当说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8.
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今亮相《百家讲坛),这次老先生将四大古典名著一网打尽,而不仅仅只局限于《红楼梦》。周汝昌是一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也算得上是一个爱憎分明的老头儿,在他眼里,《红楼梦》不可超越,而《三国演义》和《水浒》总有一些地方让他瞧不上。周汝昌曾直言他不喜欢《三国演义》,尽管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这样虚构的情节,但仍觉得罗贯中写得“太正”。  相似文献   

19.
作品信息     
《王蒙谈红说事》出版王蒙的新著《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蒙对《红楼梦》的最新解读,王蒙表示,该书名是在自己的坚持下决定的,并声称不奴隶,毋宁死这种人性奇观是自己读《红楼梦》的一大发现,而书中的诸多见解也大作惊人之语,比如怀疑曹雪芹  相似文献   

20.
反党野心家、阴谋家江青,近几年来,在大做其女皇梦的同时,还念念不忘《红楼梦》。她对《红楼梦》一窍不通,却恬不知耻地自我吹嘘是什么“半个红学家”,到处大谈其“红学”,肆意歪曲和篡改毛主席关于《红楼梦》的指示,利用《红楼梦》进行阴谋篡党夺权活动。她还贪天之功为己有,公然把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五四年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判《红楼梦》研究中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斗争,说成是由于她的“发现”而发起的,真是猖狂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