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址保护工作既方兴未艾又困难重重。法规、政策、理论、资金、学术、技术等方面都需要建构与创新。史前遗址的保护工作尤其如此。文章以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例,对屈家岭史前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孝子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全国各地历代墓葬中都有发现。固原地区墓葬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是北魏漆棺画墓漆棺两侧绘画的孝子故事,有《舜》、《郭巨埋儿》、《尹吉甫》,后来在西吉黑虎沟宋墓里发现精美的砖雕孝子故事,有《孟宗泣竹》、《王祥卧冰》、《王褒闻雷泣墓》、《曹娥投江寻父》、《姜诗涌泉跃鲤》、《蔡顺伏棺哭尸》。  相似文献   

3.
澳门珠海自古地域相连。考古学研究表明.早在5—6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珠澳史前文化的一致性显示着这一地区先民的血肉联系。表文对这一地区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发掘不少汉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由此可看到汉墓在固原的分布规律、丧葬习俗、墓主身份、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从而反映出汉代高平在高度统一的汉文化影响下的墓葬文化,其面貌和内涵与中原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自己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5.
"北魏洛阳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反映北魏社会信息载体的已发掘的墓葬资料,多分布在豫、晋、蒙、冀、鲁、陕、甘地区.中外学者从其墓地制度、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为探索洛阳时代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但在一些主要问题的认识上.也还存在着视点相同、思考模式同一化等问题,变换视角,重视细节,应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强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南阳盆地作为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在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上,兼有南北方综合特征,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借助于一些现代地理方法,就盆地内史前文化的分布规律做了一些探索,并就早期聚落的选址和平面形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东北地区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与研究状况,解开了东北地区何时开始有人类出现的历史之迷,证明了东北与华北旧石器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为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青海史前文化中骨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制品是史前时期先民们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之一,青海史前诸文化中出土了大量的骨制品,包括骨铲、骨刀、骨勺、骨镞、骨管、骨纺轮、骨锥、骨针、骨珠等,早自中石器时代的拉乙亥文化,晚至青铜时代卡约文化,丰富多彩的骨制品,构成了青海史前文化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9.
固原北朝文物考古的序幕揭开于1981年北魏漆棺画墓的发掘。迄今为止,已经发掘清理北魏、北周墓葬八座,出土了大量带有或受中亚与波斯风格影响的文物,引起了考古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充分证明了北朝时期贯通中西丝绸之路兴盛时固原在东段北道上的咽喉重镇地位,以及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是河西走廊上一处遗存丰富的青铜时代遗址,属于四坝文化范畴。本文依据发掘报告中的墓葬埋葬形式登记表及随葬器物登记表,并结合历年来的相关研究,对东灰山遗址单人墓葬的人口自然结构、墓葬结构以及随葬品等作了一定的统计和分析,以期对河西走廊青铜时代四坝文化的人口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黑龙江流域渤海墓葬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渤海墓葬所反映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儒家思想、陶瓷和壁画艺术等文化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展示了渤海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状况,尽可能还原渤海王国原有的文化面貌。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渤海国的诞生和存在,对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使黑龙江流域的历史文明研究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二十年来由于在史前文化遗址的挖掘、发现方面有了很多很大的收获 ,由于寻找中国文化的“原生态”受到重视 ,于是一些人文学科研究家对考古成果进行多学科研究以探究中国史前原始文化。张劲松先生新近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前符号与原史文化》一书是这方面的突出成果。这部学术力作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攻难解秘 ,创见叠出由于史前离我们过于久远 ,又无文字记载 ,故许多史前遗址和出土文物的文化内涵很难确认 ,其中的未解之谜非常多。而史前许多器物造型的源起和象征 ,陶器、玉器、骨器、雕塑、岩画、地画等刻画、绘画中的…  相似文献   

14.
灵山人化石、贝丘文化和大石铲文化等构成广西环北部湾地区的原始文化,它们对认识岭南地区史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磁山文化的发现和确立,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较重大的收获之一。它不仅从年代上突破了已知仰韶时期诸文化距今不超过7000年的大关,从文化面貌上跨出了所谓“彩色陶器”或黑、灰等“单色陶器”的界限,而且,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起源、内涵、区系类型的研究及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祭祀等领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对学术界较关注的磁山遗址的定性、灰坑的用途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发现的贵州西部青铜文化遗存以中小型墓葬和居住遗址为主,时代可早至商周时期,但集中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兴义三个大的区域内,且各区域之间文化差异明显,缺乏统一的文化特征。已往的研究主要讨论了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提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需要改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辽史研究苦于文献史料奇缺,而丰富的辽代考古器物、墓室壁画等却可弥补之。将辽代考古器物和墓室壁画资料与辽代文献史料有机结合,便可对辽代各专门史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代,洛阳地区的夏商周考古遗存非常丰富,因而,洛阳开展夏商周田野考古工作较多,科研成果丰硕。唐宋时期这里或为“东都”或为“西京”,是一个建立礼仪制度、引领社会文化风潮的中心。如今的考古发现十分丰富,遗迹、遗物在隋唐五代宋考古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为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河洛文化,特组织刊发如下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并热忱期待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就河洛文化惠赐大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建构岭南历史记忆的重要源流,南越国及南越史一直是岭南文化发展的焦点所在。中国史界对岭南早期国家文明的认识一直建立在极其有限的历史文本基础之上。及至晚近,粤人学术活动活跃,积极搜寻,"考古"发掘出南越文明的物质和文化证据,才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南越历史研究。其中,20世纪30年代广州黄花考古学院的研究工作尤具开创意义,其代表人物谢英伯、胡肇椿等人的学术活动与地方展览会、本土博物馆、公立机构以及社会人士所开展的收藏、发掘和研究合力构成了当时南越文明研究的主导力量,展示了本地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和历史叙事方式,实现了从"边裔"到乡邦的转变,也对同时期广东文化研究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