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语文”课正在全国文法理工农医师范财经等各类高校开设起来。国家教委则已将这门课程列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外其他各专业必考的一门公共课.讲授和学习这门学科的教师和学生,都遇到一个如何将教材中篇章与写作指导及写作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许多高校非中文专业系科原开设的“写作”课,而今被“大学语文”取代,写作教学内容却  相似文献   

2.
辅导高等教育中文专业自学考试的专门刊物《中文自修》,于今年十一月在上海创刊。《中文自修》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辅导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文学、现代汉语、外国文学、逻辑学、写作和大学语文等。《中文自修》针对各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开设专题讲座,解答疑难问题,提供练习资料,指导自学方法,并选登各地自学考试试题、答案和试卷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承担着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也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提升其人文素质。与中小学语文相比,大学语文姓“大”。大学语文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学语文应该淡化工具性的功能,强化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写作、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一门工具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它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学科中文专业入门的重要公共基础课。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是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时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几大特点。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大学语文也向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着眼于这一课程所承载的重要使命,从四大方面论述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一门集文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工具性于一体的公共课程,开设此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及对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现今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重视,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刘婧 《文教资料》2010,(14):57-58
大学语文是面对大学阶段中文以外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的性质可以分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已经具备读写的基本素养的大学生们,在大学语文课堂里,学习任务就是语文的人文性。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体会到乐,使之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窍门。文章作者阐述了自己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表演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是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同时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几大特点。在高职高专类学校,大学语文也向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公共课。着眼于这一课程所承载的重要使命,从四大方面论述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的大学语文再次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专家学者们一致指出:大学语文课程与中小学语文课相比,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语文素养教育,充分认识并肯定了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等性质特征。其实,我们还要看到大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课程同样还具有实践性特征。但是在大学尤其是在高职院校里,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是严重缺失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工具性,同时也应兼顾人文性与应用性。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遴选大学语文教材,并主动开发大学语文课程资源,这样才可以保持这门课程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如何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语文”是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上个世纪80年代初,部分高校就已经开设,后来一些高职院校,也把“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定位和教学效能亟需反思。不可否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大学阶段,尤其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是偏重工具性,还是偏重人文性,抑或是两者并重,这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初衷主要是为那些上了大学而语文基础又较差的学生补课,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是高专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修养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完美地落实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并以此为出发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高专教育特点,实施适应学生心理、课程结构和时代要求的教学创新,是每个高专《大学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专《大学语文》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定位,探索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睿君 《现代语文》2009,(11):28-29
初等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是师范类高校面向初等教育专业非中文方向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作为高层次的母语教育,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实用性的特点。然而学生却对本课程重视不够,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相比,认为该课程并非重点,与其他的公共课相比,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采用表演法的必要性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尤其是非中文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提到:“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南开大学的陈洪、李瑞山等先生,把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为“母语高等教育”。这样就使得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具有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大学语文课程,使学生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媒介,提高学生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是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大学语文的教材建设研究、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论述,对进一步深化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理研究和实践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春兰 《现代语文》2010,(9):139-141
一、目前我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目前是我院面向文科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兆文化基础课程,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务。总课时54课时,分两学期开设。对文科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刘自匪 《教书育人》2007,(12):104-106
写作课是大学文科专业特别是中文专业重要的技能性、实践性课程,也是相对其他文学课程而言,实际教学成效最低、难度最大的一门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形式逻辑>是作为高校非哲学专业通识课程开设的,就是这样一门工具性课程却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境况.若仅从课程教学本身来看,"学""用"脱节则是导致其被边缘化的最为关键的原因.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学生对所开设课程的学习兴趣与该门课程在将来就业过程中的效用联系非常紧密.因此,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动机,观照逻辑学有关知识列入公务员考试等重要社会考试科目的现实,适当安排部分学生将来各种就业考试的内容,体现逻辑学的工具性和在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为完成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母语教学的性质、规律和客观学情需要为立足点,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应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目标下建立新的教学价值观,从而以鲜明的时象意识、设计意识、课程意识。使大学语文回归到文学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走进语文、喜爱语文,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意义是双重性的,既是入文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在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层面,要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大学语文作为最具基础性、综合性,横向联系各学科能力最强的一门学科,课程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文章学与系统的文学知识;二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